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七)


   日期:2009/8/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听了您的介绍,知道了汉地佛教的大概轮廓,不知我国西藏佛教是什么时期传入的,是经什么人弘扬起来的?

  我国藏语系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srox-bstansgam-po)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Bhrikuti,藏名尺尊khri-btsun)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thonmisambhota)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khri-srox-lde-btsan)迎请莲华生(Padmasa/bhava)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本教(Bon-po),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

  后来发展的情况怎样?

  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在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持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但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朗达玛灭法,曾有一段时间(842-978)佛教沉寂了。后来由原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复苏。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At〖AKi-〗‘sa)入藏(1042),又大弘佛法,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rin-chenbza〖AKn·D5〗-po,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1203年印度比哈尔省的佛教各大寺庙被入侵军全部毁坏)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来到西藏的很多,传译事业因而很盛,藏文大藏经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保存在藏文藏经里的,极为丰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非常重要。西藏的佛法以密教最为普遍,最为突出,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在显教方面,西藏格鲁派(黄教)各大寺都推行以因明、俱舍、戒律、中观、瑜伽(现观)五科佛学为中心的教学制度,从玄奘、义净的记载来看,可以说这是继承了当初印度那烂陀寺遗留的学风和规范。

  前面提到过,我国还有巴利语系佛教,其弘传情况怎样?

  巴利语系佛教(上座部佛教)流传于我国云南省傣族、布朗族等地区,那里人民的佛教传统信仰与南方佛教国家(泰国、缅甸等)大致相同,属巴利语系佛教。因为他们直接读诵巴利语文经典,所以用不着有翻译之劳。那里,若干世纪来能保持如法如律精进修学的原始佛教的优良传统,还是值得欣喜赞叹的。

  汉语系佛教有许多宗派建立,藏语系佛教是否也有不同的宗派?

  藏语系佛教先后也有不同的宗派产生。由于传承、传译、讲说和依据的不同,也逐渐形成了若干大小的教派。有从前弘期传承下来的宁玛派,有阿底峡传给敦巴一系的迦当派,有玛巴译师传给弥拉日巴一系的迦举派,有卓弥译师传给昆宝王一系的萨迦派,有由宗喀巴改革创建的格鲁派(又名嘎登派)。此外还有些传布不广,影响不大的派别,如觉曩派、希结派、觉宇派、霞鲁派等。这些教派,各有他们自己特殊的学说和修持方法。尤其是格鲁派,是十四世纪末宗喀巴大师(1357-1419)继承上代的传承,在学说上加以整理和发扬,在僧伽制度上加以整顿和改革而创立的教派--黄教,在当前蒙藏族地区最为盛行。

  巴利语系佛教在我国是否也有派别的不同?

  中国巴利语系的佛教也有几个不同的派别,但这些派别只是在持戒律仪方面要求有所不同,而不是学说教义上的派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问答)(五明学佛网:佛教       问答)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