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第三集)


   日期:2013/6/4 18: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强帝玛国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早晨好!

  这几天我们在斯里兰卡所见所闻,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欢喜。佛法二千五百五十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距离这个地方不远,为我们讲经教学说法四十九年,我们对於宇宙万物真相才稍稍明白了一些,让我们知道宇宙之大。世尊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从宇宙的起源到一切万法的生灭,最后讲到我们自己本身,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什么会到这个世间,将来到哪里去,这都是大问题。今天哲学跟科学也是把这个当作第一个命题来研究,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正确的答案,真正正确的答案都在佛经典当中。所以,佛陀出生於世间,带给我们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最主要的教学,让我们真正智慧开了。智慧,佛告诉我们,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面本来有的,是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性,把智慧变成了烦恼、变成习气。我们学佛,佛引导我们如何从烦恼再转回来,再把它转变成智慧,我们的人生就会得到幸福美满。

  在这个世间,从世尊灭度之后到现在,二千五百五十七年,真正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而且教人修学得到受用,除佛法之外没有第二家。探讨的人很多,搞清楚、搞明白只有佛教。现在也有困难,中国的佛教疏忽了两百年,日本的佛教疏忽的时间比我们更长。所以我们今天在全世界走了许许多多地方,我们所看到的佛教,从好的方面来讲,它变成学术了,在学校里面开的有佛经哲学,也有少数的学生很认真在研究;一般社会里面,对佛教产生的误会非常之多。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对於佛教经典不了解,念经的人有,讲解的人少了。所以社会大众认为我们都是迷信,对佛教并不真正了解,也不愿意修学,没有这个意愿。因为他没有看到真正修行人,没有看到真正依照佛法修行得到我们所希望的一些好处,所以信心丧失了。不但是佛教,这些年来,最近这十几年来,所有宗教都出现了这个问题。问题出生之后,中国古人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有的问题不应该在外面,是在我们自己本身。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反省,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现象?经过认真反省之后,我们就发现,佛陀的教诲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我们没有做到。原因确实在此地,不能怪别人,不能怪社会。

  去年,我接受强帝玛法师的介绍,接受了总统的邀请,到斯里兰卡做九天的访问。这九天给我印象很深,让我感到很惊讶,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真正落实佛法的人,那就是斯里兰卡的人民。他们把佛法变成日常生活,变成工作,变成处事待人接物的依据、标准,这是非常非常难得。佛法是什么样子?到这边来终於看到了。学佛的人心地善良,老实、听话、真干,他们没有欲望。所以佛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入佛门?入佛门第一个条件就是放下欲望。首先放下这个身体,真正知道身体不是我,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在佛法里面,佛说得很多,叫见思烦恼。见是我们把事实真相看错,思是我们的想错了。看错、想错,於是也说错、做错,这叫造业。社会大众普遍造业就变成现前社会的状况,整个社会动乱,地球上灾难到处都是,给我们带来的是痛苦。是烦恼,是痛苦,不是幸福,不是快乐。可是学佛的人真正依照佛陀教诲,我们感受是幸福、是快乐,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了。

  我是什么?佛告诉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五蕴组合而成的。四大地水火风,这是佛说的物质现象,叫四大。第一个,地大,肯定它是物质现象,我们能看得见的,能摸得到的,这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它有一些特性,就是后面讲的水、火、风,这三种特性。火大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的它带电,这个物质现象带电,带阳电就是火大,带阴电就是水大;或者说,火大是温度,水大是湿度,一切物质一定有这两种现象。第三种现象,它是动的,它不是静的,所以用风做代表。地水火风是说一桩事情,不是四桩事情,就是物质现象有这四种特性。我们要知道,这个东西不是我,是什么?它是阿赖耶的相分,或者说是阿赖耶的境界相,是这么个东西。我们藉阿赖耶的性相二分里面,是极其微少的一点,认为是我们的身体,认为是我们的心理(心理就是我们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这全错了,都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从哪里来的?我们有真心。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真心就是佛,人人都有真心,所以人人都是佛,人人都能够成佛。我们妄心,刚才讲的阿赖耶是妄心,妄心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著。可以使用它,让它来当助缘,帮助我们办事;我们不能听它的,它不是主人,主人是我们自己,这就对了。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可以放在心上。心是空寂的,心什么都没有,但是它不是无。为什么?它能够现相。阿赖耶就是心里变现出来的,它能现相。所以佛教我们要把身相看破,不要为这个身去造业。一般不了解真相的,每天这个身体都在造业,造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感三恶道的果报。所以轮回从哪里来的?是自己业力变现的,是自己造的。不是佛菩萨造的,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鬼神造的,自作自受。这是佛在经里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佛教我们放下身见,放下边见。边是二边,现在讲相对的这些概念,大小是相对的,是非是相对的,真妄是相对的,远近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也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假的要看破,不要去执著它。因为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有这么许多的执著,执著里面产生无量无边的分别、无量无边的烦恼,全都错了。到最后,佛告诉我们一个真话,整个宇宙跟我们自己是一体的。这是佛法讲到究竟,那就讲到成佛,证得般涅盘就是证得一体,整个宇宙一切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从一体里面流出来的万德万能,无量智慧。德能里面第一个,第一德,我们这几天所说的,佛法叫慈悲。这是性德,不是学来的,自性里头本有的,世间人称为爱心。所以这个爱是自性里本有的,不是学来的。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这个爱心没有了,只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爱别人。如果你明白、觉悟,你才晓得,自他是一不是二。我爱自己,同时我也会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跟爱自己一样,没有差别。

  佛法的修学,决定要依戒定慧三学。如果我们疏忽了戒律,那就永远在迷,不可能觉悟。为什么?觉悟要靠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就是觉悟,就真正明白。所以佛给我们常说,在中国称为大小乘,在这个地方称为原始佛教,根本的佛教,根本佛教是建立在戒定慧三学的基础上,经典称为三藏。所以戒律非常重要。普通,就是一般人,佛所教的三皈、五戒、十善业道。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上,佛给我们讲理事六和。理是经论,事,佛讲了六条,我们应当要遵守。遵守基本的戒律,五戒、十善、六和敬,就是自行化他。自己得身心清净,这是自利;自利不障碍别人,不伤害别人,就是利他。那更积极的是帮助别人,一切有苦难的众生,我们见到、听到、接触到,主动就去帮助他,这叫菩萨行。六和里面,第一个「身和同住」。它排列的顺序有些地方经论不一样,没有关系。先从身口意来讲,身,我们和睦相处。大家居住在一起,在一个道场,在家居士在一个家庭,中国古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庭不和,这个家就会衰,就会有苦难,一定要和睦,要平等。所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是佛教导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最基本的概念。人不能没有,没有,他就不是佛弟子。是真正的佛弟子,决定有这个概念,他常常想到,於一切众生守住原则。

  不同的宗派,佛门的宗派很多,在中国古时候有十个宗派。唐朝中叶以后,成实宗、俱舍宗在中国就渐渐衰了,原因是中国的祖师大德用儒跟道代替这两个宗派。这两个宗派是初学必须要修学的,非常重视戒律。这个做法有没有错误?历史给我们做了证明,这一千三百年当中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出了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在家的居士有成就的人非常之多。说明这是可以的,用儒跟道代替,行,能行得通。可是中国最近这两百年,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文化,大家好奇,把自己传统疏忽了,儒释道都疏忽了。前一百年,满清的末年,有人讲,儒释道都有人讲,很少人认真去做,就衰了。民国建立之后,到现在这一百年,不但没有人做,讲的人都没有了,讲儒、讲道、讲佛的几乎都没有人。

  我的老师了解现实状况。我初学佛的时候,他老人家劝我,因为我一个人在台湾没有家,没有成家,所以没有后顾之忧,他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学佛的什么?学佛成道之后就开始讲经教学,一直到他圆寂四十九年,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放一天假,没有。所以我们真正认识释迦牟尼佛,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非常认真负责教学。而且最难得的,他是一个义务的教育工作者,他不收学费。学生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来学,他都收,都非常热心教导你。这个好老师是全世界只有这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第二个,这么长的时间。

  他的教学是有浅深次第的,知道众生根性,烦恼、习气都很重,高深的东西给他讲,听不懂。所以像我们培养儿童一样,我们希望这个儿童将来在学术上有成就,那怎么办?先要让他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上研究所,他才会成就。不能说我把小孩送到研究所就可以成就,那不行的,做不到。所以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这释迦牟尼佛说的话,「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个意思说什么?如果不能循序渐进这样去修学,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你要做佛的学生,一定要按部就班。换句话说,我们对佛的五时说教,我们就要用心去体会。

  五时,就我们凡夫心目当中,我们看到的算数,看不到的我们都不承认。佛成道之后,他在定中,他没有出定,在定中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一般人看到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在入定,大概有半个多月的时间。经上有两个说法,都有根据,一个说二七日,十四天;一个说三七日,二十一天。佛在那里打坐,我们不知道他在定中讲经说法。听众是哪些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才有能力到世尊定中法会去听课。这个话现在说起来,大家都说这是神话,这是骗人,我们眼睛没看见,不相信。我们看见的,是释迦牟尼佛出定之后,到鹿野苑讲四谛法度五比丘,这个开始,我们都承认这个。从这个地方算起,《华严》不算,那就是四时。阿含时,阿含时十二年,记住这是小学,十二年。十二年之后讲方等,方等八年,这是中学。小学、中学都是在做预备工作,就是打基础。我们现在的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合起来十二年,时间太短了。世尊教学,小学是十二年,中学八年,合起来是二十年。换句话说,佛教育这个基础深,基础非常坚固,像一棵树一样根深蒂固,将来花果一定茂盛。我们世间今天这个学制,跟佛比就相差很远,比不上人家。般若是佛讲经的重点、核心,这就是佛教的大学,时间多长?二十二年。现在办大学一般四年,佛的大学二十二年。最后研究所,研究所是讲《法华》,法华、涅盘八年。现在世间研究所大概是四年,所以跟佛在时间上来比,比不上佛陀。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地方看清楚、体会清楚,这是一门大学问,是应该终身去修学的。这个大学毕业拿到博士,博士就是佛陀,硕士就是菩萨,学士就是阿罗汉。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佛陀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决定会成佛,这都是佛在经上常常说的,所以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信心,什么时候开始?第一堂课开始建立信心。东方的教育都著重这个概念。中国古人教学,教小孩,小孩大概五、六岁上学,从前是私塾,念什么?念《三字经》,念《弟子规》、念《三字经》。《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把这个教学的宗旨告诉你了,「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跟佛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同样一个意思。那个本善的善不是善恶的善,是赞美,是赞叹,就是人本性太好了,太圆满、太究竟,没有丝毫欠缺,是这个意思。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这个意思,那善就这个意思。你看,入学第一句话,就把教学的宗旨告诉你,你将来成就什么?就成就本善。在学佛,你将来就要成佛。成佛才是真正毕业、真正圆满,学佛要成佛。

  成佛,不在乎你学的东西多少,与这个不相关。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的生平,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那么多经,他跟谁学的?那些经典不是佛陀是决定说不出来。佛陀就是证悟达到究竟圆满,完全是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相,是从这里说出来的。所以他不是从外面学来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佛说出这些经典,就是自性的真实智慧,真实的德相。我们迷了,我们读这些经典,读让我们觉悟到这些智慧德相我们自己原来本有,现在如何再帮它来恢复,这叫修行。要真干!修行从哪里修起?没有别的,断烦恼而已。烦恼无量无边,佛把它分为三大类,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烦恼统统断尽,你就成佛。所以它与学不学经教、认不认识字没关系,与断烦恼有关系。

  我们知道佛他所说的一切经不是什么人教他的,自性流出来的。在中国唐朝,一千四百年前出了一个惠能法师,禅宗第六代祖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成为佛门的高僧大德,他一部经都没有学过。虽然在黄梅五祖的道场,在那边参学八个月,跟五祖只见过三次面。道场里面有讲堂,他一天没有去过;有禅堂,他一次也没有去过。他修行在哪里?五祖分配他在碓房,他是个樵夫,砍柴的,所以让他在碓房,每天舂米、破柴,那就是他的修行。他把他的修行功夫统统落实在舂米、破柴上,搞了八个月。五祖传法的时候把衣钵传给他,为什么?他开悟了。舂米、破柴能开悟吗?能。只要你放下烦恼,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我们再把这个话说得白一点,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起心动念。他每天舂米、每天破柴,在生活当中就是学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著,他成功了。

  五祖在晚上召见他,没有人知道,在方丈室里头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应该是讲到四分之一,《金刚经》五千多字大概只说了一千多字,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开悟,把悟入的境界向五祖报告,一共只有五句话。开悟,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这五句话就是描绘真性的样子。第一句话说,「本自清净」。自性是清净的,一尘不染,成佛没有染污,我们现在也没有染污。我们的真心没有染污,染污是妄心,不是真心,这个要搞清楚、搞明白。妄心做主,永远不能成就,永远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要真正幸福美满,一定要用真心,真心待人那最快乐。一般人不知道,以为真心待人会吃亏。人家都骗我,我不骗他,我不吃亏了吗?殊不知道,那个怕吃亏的人永远吃亏,不怕吃亏的人永远不吃亏。这也是一门高深的哲学,听佛的话是决定得好处。如果怀疑佛的话,虽然听了,听懂了,做不到,那个亏可就吃大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我学佛六十二年,听老师的话。老师往生之后,我们读佛经,听经典上讲的话。我讲经教学五十五年,现在每天还是保持四个小时,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没有特别的事故,我不会中断。我们没有星期,没有假日,过年的时候还是一样的,腊月三十、初一还是每天四个小时。乐此不疲,这是最快乐的一桩事情,最幸福的一桩事情,其他都不重要,这个重要。到晚年,我们很认真、很细心的去观察、去反省,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烦恼、开智慧。这桩事情对我们现在一般人来讲,是非常非常的困难,我们做不到。那做不到,这生死大事怎么办?我们有生死,有轮回。生死轮回最早不是佛说的,是婆罗门说的。婆罗门教的历史至少有一万三千年,佛的历史才三千年,所以它比佛要早一万年,六道轮回是他们发现的。他怎么发现的?他修禅定。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释迦牟尼佛把它采取了,应用在初学修行的课程上,所以阿含这十二年,佛是提倡四禅八定。在定中,空间维次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在定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过去、未来没有,你全看见,你能看到过去,也能看到未来,统统在面前;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整个六道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无间地狱,全在眼前,全看到了。婆罗门有这个本事,所以婆罗门跟佛学的人很多,我们在经典常常看到。《地藏经》上婆罗门女,那个婆罗门女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出生在婆罗门家里,最后从婆罗门回归到佛教,菩萨化身,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事实真相。所以,六道真有,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三恶道相应的特别多。那死了怎么办?这个大问题。

  所以我从前年,八十五岁,中国清明节的那一天,我把所有的大乘经全放下,只取一种,《无量寿经》,专修西方弥陀净土。为什么?这个我们有把握往生。我这一生寿命到了,我到极乐世界去,我真有把握。往生到极乐世界,人人都有分,只要你听到这个佛号的名字,你不怀疑,你能够相信,你能够生欢喜心,你跟阿弥陀佛就有缘。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遍法界虚空界至善至真,讲真讲善,它到登峰造极。我们修一切善法,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有财富,拿出千万、亿万来做功德,我一分钱也没有,我念这一句佛号,功德超过他了,他还不如我。问题,你得真正相信才行。

  我今天收到一封信,今天早晨,我看了,日本同学寄来的,说我们这次的活动,巴黎的活动,斯里兰卡的活动,没有告诉他们,他们不知道,问我为什么没有告诉他。我今天回信给他,为什么没有告诉?上一次,二00六年我在巴黎办了个活动,那我是主办单位,所以我有权力邀请人来参加。这一次不是我主办,这次主办是斯里兰卡,不是我主办,所以我就没有资格邀请。大家愿意来,我把这个信息转给强帝玛国师,他听了很欢喜,他就可以发邀请函。巴黎卫塞节过去了,到此地来参加,可能他们很多人没有到过斯里兰卡,到斯里兰卡来观光、来参学对他们有好处,帮助他们对佛法生起更坚固的信心,这也是无量功德。日本那边我认识的人也很多,所以把这个信息现在转告他们。

  佛法的好处难懂,我自己本身是个例子。净土宗这么好,这么殊胜,我学佛三十年之后,我才相信。你看,前面三十年我都不相信,我在大乘经论上下功夫,没有在净土上注意。现在年岁大了,愈来愈明白,愈来愈清楚。我对於净土的相信、不怀疑,是从《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乘经里面明白过来的。《华严经》里面最殊胜的,文殊、普贤,这是修学大乘的人对这两位菩萨没有不尊敬的,就像一般人对观世音菩萨的礼敬一样。这两位菩萨他们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在《华严经》上有明文说得很清楚,他们是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这给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生了定心,我们再不会怀疑。

  时间迫急,我们的年龄岁数到了。人生在世间,通常讲八十岁就圆满了。释迦牟尼佛八十岁走的,圆满了。人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岁到二十岁人生的春天,二十岁到四十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后没有了。所以八十以后多活一天算一天,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走。这是我们要很清楚、很明了,这是自然现象,本来就是如此的。所以八十以后这个要非常小心谨慎,考虑什么?我走了以后到哪里去?真正有把握,真正能去得成,我要选择这个!其他的法门,我学过不少,没把握,这个法门我有把握。所以,往后我活一年,《无量寿经》讲一遍。我现在讲《无量寿经》讲得很详细,这部经讲一遍标准的时间是一千二百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讲四个钟点要讲满三百天。我天天讲这个,每天念佛求生净土,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放下。

  佛法在现前,我们看到斯里兰卡,信心生起来了,不像以前那么样的消沉、灰心,认为佛教没有前途,斯里兰卡帮助我建立信心。这个基础是世尊十二年阿含的基础。阿含是佛法真正的根本,没有这个基础,不能建立佛法。这个基础好像在此地做地基,地基做得非常之好、非常深厚,可以建筑高楼大厦。所以方等、般若、法华,这些大乘经教必须在斯里兰卡复兴起来,将来能够弘遍全世界。所以,我上次来跟总统见面,向他建议,应该办一所佛教大学,培养佛教各个宗派的师资,培养老师,现在缺乏的是老师。佛学院很多,佛教大学也很多,但是重视戒律的没有。所以一定,无论在家出家学佛,要重视戒律,比什么都重要。没有戒律,佛法是假的,空中楼阁,它没有基础。戒律学院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从这里做起。没有五年戒律的修学,不能学经教,这是中国从前的老规矩,在家出家都是五年学戒。我们要把它恢复起来,佛教才能真正复兴,真正能够发扬光大,佛光遍照宇宙。

  有了戒律,六和才能做得到。现在我们没有见到六和的道场。「身和同住」,彼此都有意见,彼此所谓是貌和心不和,这是诸佛菩萨会感到很难过的一桩事情。为什么不和睦?对於事实真相没有真正了解。所以经要听,要多听,要多学习。各种大小乘经论,显教、密教,都要请大德们来讲解、来传授,这非常有必要的。第二个,「口和无诤」。言语没有争论,要学忍辱波罗蜜。能忍,功德无量无边,互相争论不是好事情。有理,看看对方,对方有坚固的执著,不能接受的,我们就委曲一点,你很好,说得好,不再争,息事宁人。希望团体能够和睦相处,不要有意见,这就是很大的功德。我们在修功德,修再大的功德,跟人家吵一次架,功德就没有了,所谓「火烧功德林」,功德很不容易累积,很不容易成就。

  第三个是「意和同悦」。意是我们的念头,欢欢喜喜,学佛的人。所以在中国佛教,把弥勒菩萨供养在山门,在门口,在山门,供养的是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出现在宋朝,南宋高宗的时候,大概也是一千二、三百年前,《高僧传》里面有他的记载。但是他的俗家不清楚,姓名也不清楚,出家状况很少人知道。他出现在浙江奉化,雪窦寺是他的道场。每天拿一个大布袋上街去化缘,别人供养他东西,布袋里面一放,满面笑容欢欢喜喜就走了。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放在地上,两个手一张。大家看懂了,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他提起布袋背著走了,不说一句话。这是他传法的风格,不用说一句话。什么是佛法?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他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他说我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了,他真走了。这在佛教里面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应化,他的身分暴露他就走,这是真的;说他是什么佛菩萨、阿罗汉再来的,说了不走,那是假的,那是骗人的。这个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说出来就要走,就不能再留在这个世间,人家后人才相信。所以中国从此之后造弥勒菩萨的像统统造布袋和尚,把布袋和尚供在大门口,什么意思?告诉你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入佛门,就是满心的欢喜、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你有资格入佛门,佛欢迎你来;如果你没有这个条件,你不能入佛门,取这个意思。

  所以一个人人生过得幸福、过得快乐,烦恼慢慢断尽,没有烦恼,只有欢喜,将来往生决定不堕三途,肯定在三善道。如果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会很快,不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就证得究竟涅盘的果报。这是我们这些年来讲《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无量寿经》过去我讲过十遍,不是细说。从前年我开始细讲,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诸位要听,听最近的,愈是最近的,讲得愈精彩。为什么?自己有体验。一年一部,一千二百个小时。要认真学习,真正懂了,不用我劝你,你自然会念佛,你会下定决心求生净土。这个世间统统放下,放下就快乐,放下就无争。「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的生活就非常幸福、快乐、美满。

  依照这部经,这部经里面有戒律。所以净宗同学,早年我在美国成立净宗学会,提出五个科目我们共同学习的。第一个科目是指导原则,「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佛告诉我们,不仅是修净土,他说「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菩萨成佛都要依靠这三条,不能违背。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做到?这是根本的根本。我们最近这十几年来提倡三个根,就从这一条建立的。孝亲尊师我们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末后一句修十善业,这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一定要做到。不做到你没有根,你成就就没有信心;你有这三个根,你的成就会有信心。

  第二,有这个基础之后,再向上提升,真正学佛了,「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成为真正佛门弟子,要有前头第一条,没有前面第一条,受三皈是结缘三皈,不是真的。是对你一个安慰,不是真的,佛不承认你。为什么?你前面没有做到,你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佛怎么会收你做学生?哪有这种道理!所以那个结缘三皈,密宗里头灌顶,结缘灌顶,不是真的。真要有修行,要有证果,才是真的。所以这个是入门,没有前面第一条入不了佛门。你看,这三个根多重要!我们疏忽三个根,入佛门是假的,世间人承认你,佛菩萨不承认你,鬼神不承认你,这个不可以不知道的。

  最后,提升到菩萨,这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要自行化他。你看看,佛就这三句话,把从凡夫到成佛这一条成佛之道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乘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心,第一个是真心。我们从今而后要用真诚心待人,别人骗我没有关系,我用真心对他。为什么?用真心对人的人将来会成佛,能往生。用虚伪的心对人,不能往生,依旧搞六道轮回;学了佛也没用处,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很重要!所以用真心的人不吃亏,眼前吃点小亏无所谓,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决定不吃亏,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有最高的指导修行原则,我们从什么地方修起?从六和敬修起,「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戒是戒律,必须要遵守。戒律要从三个根做起,也就是说要用《弟子规》、《感应篇》做为我们学佛戒律的根基,不从这上做的话,我们的戒律没有根,学不好,一定要从这个地方。所以中国过去这些古大德,他们有智慧,他们有眼光,他们用的这个方法是正确的,我们不可以随便改变,依教奉行一定有好处。「见和同解」,我们统统都修净土,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大家都是这一个愿、一个希望、一个心,没有第二个妄念,这真正做到见和同解了。「利和同均」是供养。这个道场四众的供养,在物质上的享受是平等的,没有特殊的,是平等的。这一条就是现在所说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共产主义,利和同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最先是佛提出来的,是佛教里面实行的,这个都不稀奇。佛讲的是用最柔和的手段达到利和同均,不是用斗争,不是用清算,不用这个手段,佛是用持戒、六和来达到我们真正走向利和同均。

  有三福、六和的根基,才能够真正学戒定慧三学,这个就是三藏经典。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六波罗蜜,落实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就是六波罗蜜。我们今天下午还有一堂,下午我给大家介绍六波罗蜜。再我们要求的,就是普贤菩萨的十愿,《华严经》上所提倡的,跟净土法门完全相应。大乘《无量寿经》第二品,就是「德遵普贤」。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什么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人人都修普贤行。普贤行是华严境界,是诸佛究竟圆满的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所以净宗同学手册上,这个行门的五条,不要太多,太多了记不住。这个五条可以记住,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很容易记住。到普贤十愿,那是真正的菩萨行、菩萨道,把我们自己提升起来。提升,实际跟华严、跟密严,密严是密宗的大日如来,华严是毗卢遮那如来,提升到同等的境界。所以说净宗法门不可思议。

  在当代,实在讲是我们的前一代,在中国一生专修专弘,就是印光法师。我的这个法门跟他是一脉相承,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老师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老师非常谦虚,告诉我,他说我只能够教你五年(我还是跟了他十年),他说五年之后我给介绍个老师。我说是谁?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的老师不在了,早就往生了。他说,《文钞》在,他的法留下来了。所以老师把《印光大师文钞》正续两编给我,我从头到尾看过一遍。这一遍看完之下,对净宗不怀疑了,肯定它。但是自己没有发心去学习,还是偏爱在大经大论。这都是习气,不是一生的习气,多生多劫的习气。为什么?如果不是多生多劫的习气,我早就往生极乐世界了,怎么可能再搞轮回?所以晓得这是这一生的习气。对於经教欢喜,也想像古大德能够达到通宗通教。其实,这是我们错误的妄想,现在明白了。能不能通宗通教?能,只要学一部就可以。

  中国古人非常非常有智慧,非常非常了不起,是后人无法能够相比的,他教给我们的秘诀,就是真正成就的秘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学东西不要学多,就学一样。学一样会开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经的意思,就是自性里面的智慧流出来了,就自见了。我们现在后悔,后悔来不及了。所以我是诚心诚意的把我受的教训传给大家,大家要真能掌握住,将来成就超过我十倍、万倍都不止,这是真的。我走错的路,就是对古人这些话知道,没有去实行,还是广学多闻,学了很多拉拉杂杂的,把时间浪费、精力浪费。如果我是从学佛听老师的话,老师叫我修净土,如果我就选择《无量寿经》,我讲了五十年,今天人家看到我,我是南无无量寿佛。真的不是假的,五十年讲一部,肯定大彻大悟。果清法师学律的,我教过他,你看看,他三十年专门搞戒律,成功了,这不就是榜样吗?他要跟我一样,三十年搞三十几样、四十几样,那就跟我一样,样样都懂得一点,样样都外行。所以我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我错误犯在哪里,大家能够改正过来,将来前途无量。佛法确实能复兴,能够光大。

  我们今天的报告时间到了,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非常感谢。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  (第三集)  2013/5/30  斯里兰卡蓝莲花寺  档名:21-681-000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