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若把人身失掉了,百千万劫也难再有人身。来生做人


   日期:2013/6/6 11: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谈谈在佛教里忏悔的道理。

       诸佛菩萨不见众生过,众生有过当没有过,佛是不管的。可是自己所造的罪业,当时间成熟了,你自己便要受果报。众生觉悟的少,迷眛的多;明白的少,愚痴的多。所以规矩的、明白的众生,他不会做颠倒事。真正觉悟的众生,他也不会有邪知邪见。

       在这茫茫苦海里头,也找不到一个边际,就在这儿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总在轮回里转,这一转就堕到六道里去轮回。也就等于我们现在讲的化学工厂一样:由大的灵性可以化成小的,小的灵性又可以变成大的。

       所以一个人投生去做畜生,不是一个人做一种畜生。他会分开:一个人做马、牛、羊、鸡、犬、豕,这是身体比较大的,有灵性聪明一点的畜生。这一个人又可以变成七种的畜生,因为经过分开了,这叫「分灵」,便性化灵残。

      他的灵性既然分开了,又往更小的再分。譬如马变鸡鸭,又变成很多了。一只马,又可以变成七只鸭、七只鸡等等。既然又分开了,那点灵性又少一点,又愚痴一点。

       因为这种关系,所以佛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若把人身失掉了,百千万劫再也不能恢复。为什么呢?因为他已被分开了,经过化学工厂的化验,分开一部份一部份的。假如人会变成蚊虫这就是因为人的心很毒,专门贪而无厌,总想吸食人的血。这种思想长久了,就会变成蚊虫,而遂心满愿的到处去吸人的血。牠虽然是性化了,可是牠还是有个灵性,还有点知觉性,于是牠也只知道吸人的血,旁的什么也不知道了。牠之有生命,也就是以贪心来为牠的工作,这是蚊虫的因缘。

      蚂蚁呢?牠们都很好吃的。一个人要变蚂蚁,可以变成八万四千那么多。所以你看蚊子,一班一班总有好多在一起。蚂蚁一窝一窝,也是很多很多聚再一起。牠们因为性化灵残,所以其力量也小了,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还有蜜蜂,牠好偷东西,盗戒犯了很多,乃是往昔不持盗戒。蚊子也不持盗戒,蚂蚁也不持盗戒。蜜蜂更厉害,所以蜜蜂很会偷蜜。旁人有蜜,如果不看着,没有那工蜂,和站岗的蜜蜂在看守着,便有一班又一班的蜜蜂,把蜜都偷去了。牠喜欢吃甜的,所以偷回去做土墟,放在牠们的银行里头。牠们的蜂窝那里,就是牠们的银行。

      牠们因为只知道是蜜蜂吃蜜糖,所以造蜜蜂的窝,就好像人存钱一样。但是存来存去存得很多了,最后被人拿走了。为什么被人拿走了?这是因为性犯盗戒,来之不善,去之亦矣。得来的时候,不是光明磊落,所以最后弄丢了。

      以这个小的蚊虫、蜜蜂、蚂蚁──这三种小动物来研究,便应该明白我们人不可以犯杀戒、盗戒、邪YIN戒、妄语戒,也不可以犯饮酒戒。因为饮酒就会做胡涂的事,做什么胡涂事呢?

       以前有位受五戒的人,他的五戒本来守的很好,可是有一天忽然想起喝酒来。他就自恃:「受五戒杀、盗、YIN、妄,这都很重要的。但是酒戒是很平常的,守它做什么?这是多余的,现在开始不守酒戒了。我要去喝点酒。」于是就去买一瓶酒回来,自斟自饮。复觉得无味, 没菜下酒,很想找些什么来下酒。正在这时候,邻居的一只鸡跑过来,他一看就想:「这大概是菩萨给我送菜肴来了!」
你看他是多么邪知邪见,于是就把鸡捉来杀了,因此就犯了盗戒和杀戒。后来邻居过来找鸡,他已喝醉酒了,就胡说八道答:「没有看见!」因此又打了妄语。他又见这女人生得好漂亮,索性把她强奸了。

      各位要注意!只因喝了这一点酒,就把五戒统统都犯了。所以只要看那些白痴儿童,他们都是刚从畜生道里来投生的,所以他们没有智慧。虽然是从小的灵性又变成大的,又恢复人的本体,可是他们做畜生的时间太久了,故把真正的智慧都蒙蔽了。所以今生不但不会讲话,也不会听话了,更不要说会守规矩。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五戒是很要紧的。若人能受五戒,每一戒就有五个护法善神来保护他。你若不守戒,那五位护法神就跑了,接着就来了五个恶魔。好像人招魔,就因为犯了戒;如果不犯戒,就不会招魔的。为什么不会招魔呢?是因为有护法善神来保护着他。因此我们要特别小心守戒律。

      不守戒就是不修行,能守戒律就是能依教奉行,就会令我们生出真正的智慧,什么时候也不会颠倒,不会做出开斋破戒的事情。所以修道人要时时刻刻能克己复礼,好好控制自己,不在六根门头用功夫。就是眼见色被色尘转,耳听声被声尘转,舌尝味被味尘转,鼻嗅香被香尘所转,身体被触尘所转,意缘法被法尘所转──这就被六贼在门头牵动,把内里的灵气都偷去了。你若不被所转,灵性就不会丢,这就是所谓智慧。

      有偈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三障:即是业障、报障、烦恼障。

      业障是我们前生所造善恶的业,而今生所遭遇的种种障碍。譬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这就是业障的缘故。

      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这业你摆脱不开的,所以又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前生作错因果,今生要受这果报,故云报障。

      烦恼障:就是贪欲、瞋恚、愚痴等惑。每个人都有他的烦恼,有大的有小的。你不能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贪瞋痴,那可称为圣人了。

      若没有断无明,烦恼根仍然存在,随时随地烦恼一来,什么都忘了,就能做出伤天害理违背良心的事来。烦恼不除就会障菩提根,所谓:「星星之火,能烧菩提之林。」无论你怎么修行,烦恼不断,一切都是假的。

      所以在六根门头,要不被境界转,而先要转境界。必须把烦恼化为菩提,生死变成涅盘。要认清这臭皮囊,我们这肉体好像和灵魂结婚一样,永远无法离开,但到最后也是靠不住的,它会和你离婚,最后抛弃你而去。

      你也不知道自己要往什么地方去?修道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要准备与肉体分离时,我怎么来的能知道,怎么去的也能知道。要不被这臭皮囊所控制,来去自由——是为着这个而修行。

      假如想要成功成道,就要常常收摄身心,循规蹈矩,不被六根的门头境界所转。那时你就有定力了。有定则能发挥智慧。但须知,定是由戒力生。戒是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所培养而成的,这就是真正的佛法,也是我的宗旨。

      各位不妨试试跟我学习。印光大师教导: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印光大师要我们一心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

      我们不能想着修行得道,一定要往生。就算修破了三十一品无明,进入圣境,还是不如往生。得道高僧堕落成罪恶凡夫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只修往生。

      我们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呼唤阿弥陀佛来接我们,要声声念,就像子唤母。

      印光大师说:临终只要能念十声,乃至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会来接引往生 
附:佛经中有一段譬喻
      人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佛经中有一段譬喻,向我们开示人生是什么:   在一个寂寞的秋日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步履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在疑惑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一只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显然是迷失了方向,旅人竟跑到断崖绝壁之上,他看来是毫无办法了。
      幸好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伸向崖底。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老虎见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逃离,懊恼万分,在崖上狂吼着。
      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护,终于救了宝贵的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然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海面上怒浪澎湃,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它们正张开大嘴等待着他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
       但更恐怖的是,在赖以生存的藤蔓的根接处,出现了一白、一黑两只老鼠,它们正在交互地啃着藤蔓!
旅人拼命地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儿也没有逃开的意思。
      在旅人摇动藤蔓时,树枝上的蜂巢滴下蜂蜜,旅人将蜂蜜舔到嘴里:“多么令人陶醉啊!”他竟然忘记了自己正身处恐怖境地。


解密一:孤独的心灵

这段譬喻意味着什么呢?
释迦牟尼佛开示这愚痴的旅人之相,便是指我们的人生实相。
旅人:这旅人即是指我们自己。

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们无尽寂寞的人生。
我们从生下来时,就成为这旅人而作人生之旅了。
既是旅人,应知目的地。如今,我们是以何目的而出生到这人间来的呢?
如若不知,则不能不说就和这愚痴的旅人一样了。

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
何故我们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为我们是孤独一人来世间旅行,虽说有亲属、朋友、同事,但并不能互相倾吐心中的一切,我们找不到真正彼此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
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

白骨:路边的白骨是指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所见亲属、朋友等的死亡。
我们活到现在,应该看到很多白骨,我们有何想法?有何感触?难道我们一点也没有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吗?

老虎:饥饿的老虎所譬喻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死亡。
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因此,我们非死不可。
死,对我们来说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释迦牟尼佛以恐怖的老虎作譬喻。
现在,这无常之虎猛然向我们逼来。
但由于我们感觉它太恐怖了、太不吉利了,平时根本不想去思考这个问题。
作为旅人的我们,本能地与死亡抗争,一有病就到医院,以药物跟死亡搏斗。但是,死亡似乎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终将败在死亡手中。
我们看到佛教经常提到死亡的事,心里可能会感到阴森森的,甚至产生厌恶之感。其实这是我们对佛教完全误解了。
     我们平生虽然忘记死、逃避死,但是,死必然会到来。所以,这种心态并不能解决死的问题。
唯有与死正面对决,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才能得到绝对的幸福。
因为这个原因,佛教才提到死的事。

解密二:脆弱的生命

松树:崖顶的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
这些东西即使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无力的。像那样有着辉煌成就的秦始皇、汉高祖,在其临终时也不免感到“啊!人生犹如梦中之梦”而寂寞地死去。
我们现在能握着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而含笑地迎接死亡吗?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濒临死亡时,一物也带不走。

藤蔓:藤蔓所譬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心情,我们以为还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寿命可依恃。
      但即使我们还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寿命,那又会怎样呢?想想便知:已过去的二十年、三十年,也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幻般地消逝了。
以后的日子同样是“啊”的一声之间便会过去的!

老鼠:交互啃食着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
      白老鼠和黑老鼠在一刻不休地缩短着我们的寿命。所谓:活了今天一天,便是死了今天一天。无论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还是在我们休息的时候,时钟总在一如既往地为我们的生命进行着倒计时。
最终,藤蔓必定要被咬断,那便是“死”。

解密三:后生一大事
人生谁都是过客,
相守百年也是梦。
世上万般带不去,
一双空手见阎罗。
      作为旅人的我们,此时唯有堕入深不见底的毒龙深海。因为,在我们死后,必定有“后生一大事”。
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狱”。堕入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件事情便称为“后生一大事”。
一堕地狱八万劫,(劫:极久远的时间)
再得人身复几时?

毒龙:三条毒龙分别指我们心中的贪欲、瞋怒、愚痴。产生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
由于贪欲之故,在我们心中不知累积了多少对非份之财、色、名、利怀有居心的杀、盗、YIN之罪。
由于瞋怒之故,在我们心中不知累积了多少对同事、对同行,乃至对朋友、对亲人“愿他快死”的心杀之罪。
      由于愚痴之故,在我们心中不知累积了多少对自己不幸的愤懑、对他人幸福的嫉妒之罪。
我们的心是恐怖之心。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的因果法则,是不会有丝毫差错的。
由自己所不断造作的罪恶所生出的地狱,最后还是由自己堕入。
教我们解决此后生大事的便是佛教。
但作为旅人的我们,忘记了逼在足下的后生大事,此心完全被蜂蜜所夺。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财欲、色欲、名誉欲、食欲、睡眠欲。
一天之中,我们不断所想、不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
然而,不断地舔着蜂蜜,不知不觉地堕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
我们能肯定自己不是这样的旅人吗?
释迦牟尼佛在此开示我们人生的真实之相,并且向我们说明解决之道。
来吧!莫让死看到我们的背后,从正面跟它对决!
唯有解决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绝对的幸福。
认识佛教通往幸福之门的是我们自己啊!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宣化上人:若把人身失掉了,百千万劫也难再有人身。来生做人,比往生还难)(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宣化上人:若把人身失掉了,百千万劫也难再有人身。来生做人,比往生还难)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