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堪布卡塔仁波切:修行佛法道上的五个阶段


   日期:2009/8/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现在要讲述成佛之道上的各种不同阶段。我们必须了解,唯有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对修行的热诚才能引领我们解脱痛苦。没有任何外力可以消除我们的业障,让我们出离轮回。对佛法生起深信不疑的心后,就必须以全然真诚的虔信和极大的毅力不断去实修。当我们有烦恼业障,也就是痛苦的根源时,便注定要受苦。如果我们能消除这些障碍,便能克服痛苦。了知这点后,我们要再进一步,也就是学习如何在法道上应用善巧方法。
  法道包括许多可以净除一切业障习气的内在修行法门,而修行时能自动自发,同时虚怀若谷是最首要的条件。以往和现在,经由修行而达高度证悟者大有人在,这是一个法道不虚的明证。没有证据显出任何真正在修行的人会坠入恶趣,因此,个人的精进和毅力是决定在法道上能否达到目标的关键。
  在修行佛法的道上有五个不同的阶段,我们称之为五道。
  第一阶段是资粮道。我们一旦对准方向,踏上通往解脱之路时,便上了资粮道。
  第二阶段为加行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天到晚制造念头,妄想纷飞,产生极大的恼障。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迷惑,并开始移转到不惑的状态时,便上了加行道。此时我们烦恼的心与清明的心联结在一起,好比驶出一条与大马路相连的小巷。
  第三阶段是为通达道。“通达”在此意指一种体验,悟到以前我们从未经验过的。
  第四阶段为修习道。在修习道中,我们继续开展在前一道所体验到的种种功德,就像月亮正满,由半月至正圆。我们在通达道所体验到的,在修习道中继续开展,直到圆熟。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五阶段究竟道(无修道)。事实上是没有像无修道这样的东西的,我们只是借用这个名词,让一般人也能有所领会。在此阶段,我们一切心灵的恼障、毛病、染污、无明、迷惑完全净除了,而同时所有一切善功德,如智慧、觉性,则完全开展,彰显了出来。由于善功德,如:智慧的开展以及恼障的净化均已到达极致,无复再需开发或净化,因此,最终的这个阶段便称为无修道或究竟道。在大乘此称为“开悟”,在小乘则称为“证罗汉果”。总之,究竟道在两乘中,皆指无有再较此为高的成就。
  小乘和大乘对于五道皆使用相同的名词,并且第五道也都是最究竟的。不过,由于大、小乘之间的差异,因此,一个人在最后阶段所成就的完美特质和功德也不尽相同。大象有眼、鼻、牙、腿、耳以及尾巴,这是一个完整的躯壳;老鼠也有一个完整的身体,它有眼、鼻、耳、尾巴、四只脚……等等,但这两个完整的个体却有非常相异的体能和力气,大小乘的差异就像这样。
  你一定想不通个中道理。修行本身所成就的功德,并不因大、小乘而有所差异,分别之所以产生,乃在于个人智慧的深浅以及了解能力上的问题。假设外面下着雨,我们摆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很快它就会装满了水。虽然雨是平等的落在两个容器内,但小容器跟大的相较之下,便只能装一点点水。同样的,行者所达到的层次在大、小乘里也不尽相同,这是与修行者个人的能力、智慧有关,而非在于其修行的法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堪布卡塔仁波切       修行)(五明学佛网:堪布卡塔仁波切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