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佛教的起源、目的及修行方法


   日期:2013/6/21 1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部分人对佛教不是很了解,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里面有佛祖、菩萨、轮回、地狱,善恶有报,消极避世等等,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并没有什么帮助,因此也不愿接触了解佛教,那么佛教真的是这样吗,佛教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要从佛教的起源说起,佛教究竟是怎样来到世间的呢?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在印度出生,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他看到了世间生病、衰老、死亡的种种痛苦,而人们却无法摆脱这些痛苦,因此他下决心要找到摆脱这些痛苦的方法,让人们真正快乐无忧的生活,不再有烦恼和痛苦。

  对于释迦牟尼的目标,我们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对这个目标望而生畏!这个目标怎么可能实现?从古至今,谁不会生病,谁没有烦恼,哪个人又能长生不死!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消极回避这个问题,任凭死亡来临时摧毁自己的一切。

  释迦牟尼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敢于面对这个问题,并且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使自己永远的摆脱了烦恼与痛苦。之后,他开始教导人们怎么摆脱生老病死,摆脱一切烦恼,达到和他一样的境界。在释迦牟尼死后,他的弟子把他的教导记载下来,于是就有了佛经,经过了二千多年佛经一直流传至今,真是我们的幸运,让我们现在依然能够了解释迦牟尼的修行方法,有机会摆脱世间的痛苦。

  这就是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释迦牟尼的慈悲心,目的是让人们摆脱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痛苦,而佛教所说的一切,都是教你怎么摆脱生死轮回,生老病死种种痛苦。因此在我看来,佛教并不能算宗教,而只是一种方法,佛经与教人学唱歌,教人打乒乓球的书籍并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只是在于佛经教的不是唱歌打球而是教人怎么摆脱烦恼与痛苦。

  说完了以上佛教介绍以后,我们再回到最关键的一点:释迦牟尼的方法究竟是什么,他怎么能摆脱生死烦恼?他不是也只活了八十多岁就死了吗?怎么能说他摆脱了生死呢?

  还是从我们的目标说起,要想摆脱生老病死种种痛苦,是否只要找到长生不死、快乐无忧之药就可以了呢?是的,只要你找得到就行。可惜的是,世间并没有这种药,有生必有灭,有年轻就有衰老,有快乐就有痛苦,“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在则生,缘去则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常。

  既然没有长生不死之药,那么要摆脱生老病死种种痛苦岂不是不可能的?并不是这样的,人们还是能够摆脱这种痛苦的。这是因为,人之所以有生老病死种种痛苦,其根源并不在于生老病死本身,而是在于人对生老病死的态度。当一个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那么他对死亡的烦恼就是不存在的;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到能够坦然面对一切烦恼痛苦时,这些烦恼和痛苦对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就好象有些人到了星期天就开始烦恼星期一要上班了,而有些人却不会烦恼一样,这其中的差别是在于人的内心,而不在于上班这件事。

  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你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是的,这是唯心主义,佛教就是唯心主义。难道你真的以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如果唯物主义成立,那么富人就比穷人更快乐;如果唯物主义成立,那么不同的人遭遇到相同的事,就应该是同样的感受;如果唯物主义成立,那么就不应该有些人善良之极而有些人却坏透了,他们都是有同样肉体的人啊!

  现在你可能已经知道佛教是怎么修行的了,佛教就是修心,面对顺境逆境心无差别,别人羞辱你你坦然接受,衰老死亡也顺其自然,这就是佛教,当你经过一年、三年或十年这样的修行,终究有一天你会摆脱一切烦恼,出离生死苦海。到了那时,你可能会记起自己以前生生世世的事情,从而相信轮回不虚。

  对于释迦牟尼的修行方法,并不是我上面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真正想要出离生死,还是需要多看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论述并且在理解之后照着去做,这里列举几本书籍仅供参考:《六祖坛经》、《金刚经》、《无心论》、《二入四行》、《佛遗教经》,还有现代的《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念住呼吸》、《灭苦之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方法       起源)(五明学佛网:修行方法       起源)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一章 涅盘思想的起源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黄智海居士:日常修行方法 

 其它法师:闽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法清)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一 净土宗的起源 

 冯学成居士: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华方田教授:澳门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温金柯博士: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 

 黄国达居士: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一章 心中心法 7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