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世间百态 -->真情大爱

 传递正能量:他一个月只花几十元,11年捐40万元助学


   日期:2013/8/11 1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传递正能量:他一个月只花几十元 11年捐40万元助学


2012年9月,陈起贤老人捐10万元助学。记者汪承贤摄

   

今年9月1日,89岁的海口大坡中学退休教师、老党员陈起贤再次向社会捐出10万元助学金。

2年前,刚刚历经一场大病的他捐款10万元,让大坡镇寒门学子能重返校园继续学业。12年前,他捐资10万让一座新的图书馆在大坡中学落地。26年前,他收养了父母双亡已经辍学的女生谢玉雪,在命运的关口,给了孩子另一个人生。

这个告诫自己月开销不能超过50元的老人,从2001年至今,倾其所有捐资近4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激励大坡镇学生读书上学。他的行为,正如他恪守的人生信条一样:“终生之爱献给教育”。

他未言理想,却毕生秉承纯粹师德。他用善举信念提携后人,浸润那片生长于厮的土地,给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带去希望。

收养孤女  给了孩子另一种人生

“如果你想读书我教你,老师收养你,你以后就和老师生活在一起。”陈起贤曾经这样对陈弘说。

“如果没有他,我就不能读书,不能有工作,也不一定会有这么幸福的家。”26年后的今天,陈弘向记者这样坦陈内心。

1986年大坡中学新学期开学,陈起贤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谢玉雪了。

一年前,谢玉雪的父亲病逝,她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为此她休学一段时间。没过多久,原本指望着能给谢玉雪出点学费的大姐也离开了人世,谢玉雪彻底失学了。

开学报名已经进入了最后期限,陈起贤还是在学校里看到了谢玉雪。她跟着别的孩子来报名,当别人交钱的时候,谢玉雪就在一旁掉眼泪。陈起贤把她叫出去。

“你怎么哭呢?想读书吗?”

“当然想,怎么不想读书呢?”

“住我家里吧,我来接济你的生活。”陈起贤平静地说。

“这……怎么说呢?”小女孩有些羞涩,有些惊喜,半信半疑。但陈起贤温和如慈父的话语,像一股清泉,让无助的她看到希望。陈起贤替谢玉雪交了学费。

“我现在无父无母了,老师就是我的父母了。”谢玉雪跟陈起贤说,她要把名字改了,跟陈起贤的姓,叫陈弘。

“我问她,你为什么要叫自己"陈弘"呢?她告诉我:"弘,就是弘扬宽大的热爱"。”陈起贤说,那一刻他特别欣慰。

那天起她改口把老师陈起贤叫做了“爸爸”。而陈起贤也让这个孤儿有了家,成了自己的女儿。

一直以来,陈起贤对家境贫困却成绩优秀的学生特别偏爱和照顾。他为了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特地把他们接到离学校很近的家中,下班后给学生辅导功课,晚上他亲自下厨给学生们做饭。那些年,住进陈起贤家里的学生有十余个。

1988年,陈弘考上了南京机电学校,这在大坡镇这个小地方并不多见。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天,陈起贤特别高兴。

苛刻自己一个月最多花费59元

翻开一本压在他床底下的账本,陈起贤对自己过于苛责节俭、令人心酸的生活图景慢慢展现眼前:一个月最多花费59元,最少开销15元。

“2012年1月份:1日买饼干做早餐5元,买黑奎豆2元,两共7元。”相隔5天后,陈起贤才再次出街买菜。“5日,胡萝卜1元,黑奎豆1元,共2元。”

“2月份:5日买胡萝卜1.2元,买肉5元,买香菇老抽3元。”

“5月份:理发5元,买胡萝卜3元,两件共计8元。”

半年多来,陈起贤最少花费的月份只花了15元,有时候大半个月都没有买菜。而花费最大的一个月是1月份,总共支出2046元,这其中有2笔大钱分别给了少卿的女儿以及陈有强各1000元。这两笔钱都是用于支持两家孩子读书的。

“我希望自己每个月的开销都能控制在50块钱以内,但你看,3月份就超支了。”陈起贤笑着说。

他为什么要这样苛刻自己?

“我现在就是只有一种想法,我生活在学校里,学校就是我的家,我一个人,一分钱我都交给读书的孩子们,交给学校。”

预支退休金凑齐10万建图书馆

这样一个貌似吝啬的老人,却早在2001年做出了一件震惊全校的事。他找到时任大坡中学校长的陈有许,说想把他的全部积蓄拿出来捐给学校盖图书馆。

陈有许一再劝陈起贤把钱留下来养老。可他的态度坚决,坚持要把钱拿出来建图书馆。他说:“图书馆是全体师生的精神粮食,我们这所农村学校没有一个图书馆,就像没有精神粮食一样,我想了很久,图书馆是一定要建成的。”

陈起贤想捐10万元,但当时,他的存折上只有9.7万元。于是,他让学校预支3000元退休金给他,凑足10万元,全捐给学校盖图书馆。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图书馆于2001年夏天开始动工建设,当年腊月就竣工了。二层朴素的楼房,面积共402.8平方米,造价27.5万余元。

图书馆建成后,陈起贤又主动担当起图书馆义务管理员。每天,他早早就来到图书馆,把屋子认真打扫一遍,将书籍重新摆放整齐。8点整,他会准时打开图书馆的大门迎接学生。

在图书馆建好后的5年中,陈起贤每年还会捐出2000元购买图书,挑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书。在图书馆的阅览室内,有各类世界文学名著如《老人与海》、《红与黑》以及漫画集《父与子》等。他给孩子们精心选购的《少年科学小百科》,因为实在太受孩子们欢迎,书皮都快被翻烂了。

艰难谈判陈起贤捐资助学痴心不改

“这么多年,每次他都积极捐款,每次都劝他少捐点,可是最后还是说服不了他。”陈有许说。

2012年9月1日,陈起贤找到陈有许,并表示今年还要捐10万。陈有许和大坡中学校长吴多颖决定跟阿公谈判。

“你已经捐了很多钱了,今年就捐1万行不行?”大家都在七嘴八舌地劝他。

“不行。”阿公坐在一旁不多说话,颤抖着摇了摇枯瘦的手掌。

“那就捐3万,你要养好身体,剩下的钱留着,等到了93岁再捐。”

“不行,我捐10万。”

最终在谈判中陈起贤获胜。

2003年至2010年,陈起贤每年捐款5000元设立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2010年8月,大坡镇筹备成立助学促进会,陈起贤第一个响应,捐出了10万元。

2011年,大坡镇教育促进会开第二次助学金发放会议时,陈起贤说要捐款10万元。那一年陈起贤正处于病痛之中,当时在场的人都反对。陈起贤安静地坐在旁边,也不说话。在众人的劝说下,老人勉强回家了。然而,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阿公拿来5万元钱,投进捐款箱。

“我们多次婉拒陈老的捐款,但基本没有成功过,不接受他的捐款,他就不肯离开。”陈有许说。

从2001年至今,陈起贤已经捐资助学近40万元。这些助学金,除了来自他全部的工资外,还有很多来自他平反之后获得的工资补偿,也就是说,他几乎花掉了毕生积蓄。

“我的工资不是我自己的,是要支持后代的。”“支持后代就是支持国家。”陈起贤说,“我就是很热爱教育,很热爱学生。”

多年施善助学,陈起贤的名字在大坡镇上几乎无人不知。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当地商人、大坡籍乡亲加入了捐资助学的队伍,就连当年陈起贤资助过的学生也加入捐款行列,反哺社会。他掀起的捐资助学风潮也给大坡镇带来了深刻变化。大坡重视教育之风也让这里走出了更多的大学生,一种向善的力量在这里逐渐生长。

2012-10-31  来源:《南国都市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