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处理烦恼的方法


   日期:2009/10/2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提到烦恼时,常用“断”和“转”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对待事情都说要处理处理,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这里就借用“处理”这个词,一㎡语双关,一个是说你要怎么样解决烦恼,第二个意思是你把烦恼当成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我看我们大家就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总是抱着不放,觉得烦恼很好,所以烦恼很多。你们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把烦恼当成宝贝,你就慢慢地去处理,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宝贝分给别人,不要一个人独享;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会看到烦恼不过是个处理品,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会认识到不应该保留这个处理品,应该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发掘出来。

我说把烦恼当成宝贝,舍不得扔掉,大家不要觉得好笑,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并没有完全觉得烦恼就是处理品,也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烦恼当成了宝贝,舍不得扔掉。如果我们真是把烦恼当成了处理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烦恼障、所知障老早断掉了,老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之所以从无量劫以来轮回生死,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死死地抱着烦恼不放,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而是把烦恼当成了宝贝。大家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烦恼、看待烦恼,那么我们要转烦恼成菩提会容易一点。

我们往往是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一般人说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没什么法律责任;但从佛教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烦恼,也是生死的根本,也是我们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

我今天讲处理烦恼的方法,重点针对我们人际关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烦恼,因为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不但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

我们一般的人,对待一件事总是在把眼睛盯着别人,看你会怎样对待我,公平还是不公平,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往往很少来要求自己,很少思考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八风面前不为所动。一般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出家人修了十年八年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刚才开宗明义讲的,把烦恼当成了宝贝,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

烦恼就是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风把所有的烦恼都包括在内。这八风都是一对一对的,一般人都把利看成是好的,把乐看成是好的,把称誉看成是好的。你要那个好的,别人也同样盯着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觉得表扬不公,觉得赞誉不公,我吃亏了。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我们这里有很多年青的师父,十五六岁的、十七八岁的、二十多岁的,应该说涉世未深,心地比较清静,但是在八风面前,照样透不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跟我的面子密切相关。“我”,因为有“我”在,烦恼的根本在这个地方。他不会把“我”当成处理品,把我当成处理品了,那就把我破掉了,如果把我处理掉了,就能证圣果了。可是我们放不下这一点。我们一个人不管是为僧还是为俗,已经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人,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都是生活在人群当中、人际关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考虑的是我。所以今天讲处理烦恼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

怎样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眼睛盯着别人,就像我一样,早上一上殿眼睛盯着别人,看今天来了多少人,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是盯着别人,今天怎么只坐了四排?我眼睛盯着别人,如果是在这些问题上面表现出来,对大家可能有一点好处,可以督促大家好好地学、好好地修。如果我们底下的人也这么看一下,今天只有四排了,这么多人没来,我上当了,这就错了。肯定会有这样想的,因为都是人,都有我,都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更没有把我当成处理品,所以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如果没人这样想,那就奇怪了,那就不真实了。

所以要学会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在利益面前、名誉面前,在一切好事坏事、吃苦享乐等等面前,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己,吃亏上当的事我自己去做,有好事让给别人,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慢慢地在淡化我执,慢慢地在处理我。这样做开始时是很勉强地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我把这种行为叫做优化素质,或者是叫优化自身素质。怎样对待我执,是一个素质问题。我们现在整个国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学佛的人也要不断地来优化素质。优化素质实际上就是提高觉悟,增长智慧,就是在八风面前慢慢地做到如如不动。在八风面前如如不动了,我们的素质就真正达到了优化的标准。

要求自己,不容易。往往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总是从自我出发,怕自己吃了亏,怕自己上了当,怕自己丢了面子。有时候即使占了便宜,也感觉这个便宜还占得不够,会有种种的理由多吃多占,不多吃多占,就好像吃亏上当了。这样的人,我在下放劳动的时候,见得特别多。比如说,现在北方收麦子,麦秸都扔掉了,我在南方下放劳动时,麦秸要分给大家烧火煮饭,分麦桔时还得用秤来称,秤高一点低一点,那些妇女吵得不得了。四十多岁的人如果出生在农村,都经历过这样的事。那固然是一种经济困难的表现,也说明人在利益面前真是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那种比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一个人被逼得好像非得那么小气不可,你大气了,你就会饿肚子。当然这是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的一种计较方法,现在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计较的方法又不同了,但是作为烦恼,病根子还是一样,还是那个我执作怪,还是我们自身素质没有真正的达到优化的水平,还是一种缺乏智慧的表现。那么,对待人际关系时,我觉得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困扰,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要优化自身。

第二条,要学会谅解他人。谅解他人,往往跟要求自己一样很难做到。我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找对方的不是之处,总觉得对方跟我过不去,总觉得任何人都在与我为敌,有很多事情本来是无意的,但是就有那种小心眼的人总要对号入座,自找烦恼。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天下本来是风平浪静的,我们偏偏要去找些事,自找烦恼,那就是由于不能谅解他人。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一种相互的关爱给予谅解,这样的人就会有一种和睦的人际关系。

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又怎样谅解他人。一个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他的生活会是非常痛苦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那个有心挑刺的人听了,自己就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久了,一次二次,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于弄出人命案来。报纸上种种社会新闻的报道,比如因为几块钱弄出一条人命案,一句玩笑话酿成一个悲剧。

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会善待自己,也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圣贤,每一个人都有过失,我们自己老在注意他人的过失,为什么你就不回光返照你自己有没有过失?你自己言谈话语有没有伤害他人?所以能够时常反省自己的人,就是一个能够谅解他人的人,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把很多烦恼当成了处理品,就不会把烦恼当成宝贝。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能够谅解他人。

第三个方法,就是要晓得感恩和奉献。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我们这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大家想想看,全世界一个人都没有,就剩我一个人,你说我还能存在吗?肯定不能。每个人都这样来反问一下自己,没有全人类的人,只有天下老子第一,既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哪里有第一呢?所以,我们要时时感恩所有的人,因为所有人的存在为一个人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所有所有的一切,包括一个人的生命在内。如此说来,我们要不要感恩呢?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自他关系当中出现的矛盾,心态自然会平和下来,自然会有一种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奉献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面对所有的事,面对一切众生,面对宇宙大地。

人类的存在与整个山河大地的存在分不开,而且是要协调和谐的存在,只有和谐的存在,人类才能生存;一旦出现不和谐,人类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为什么9.11事件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时很多人会死亡?就是在世贸大厦起火的那一刻生存环境改变了,因为人的生存受到条件的制约,生存环境改变了,生存就成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感恩,如果没有宇宙大地所有一切和谐的存在,我们的生命也不可能存在。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环保意识,能够把环保意识提高到感恩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提高到人类的存在、个人的存在是和所有的众生——有情、无情的存在分不开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来做环保工作,自觉地来保护生态的平衡。佛教里有一个观念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最高的环保意识。有情和无情都在法界当中,这一法界只有有情不称其为法界,只有无情当然也不能称为法界,只有情与无情同时平衡的存在,这个大智慧才能圆满;如果不能平衡的存在,就圆满不了。所以佛教的这个理论可以说是最圆满的环保理论,不管用到哪个方面都是圆融无碍的。

第四个方法就是要惜缘惜福。我们不但要感恩奉献,还要知道我们同为人类,同生在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空间里,都是无上的因缘,都是种了许多的善根,才有这样的一个无上因缘,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缘份。特别我们今天同为如来弟子,同闻佛法,一起来修行,这个缘份更是不可思议。所以不管是出家弟子,还是在家弟子,我们彼此之间都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佛缘、法缘、善缘、人缘,时时刻刻想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个缘份就能够真正的珍惜。我记得过去学过的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说得很好,同样可以用来鼓励我们大家学习佛法,惜缘惜福。惜缘是指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个缘份要珍惜,惜福是指我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要晓得珍惜。因为一切的物质财富不仅仅是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而且它本身又是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有一些是可以再生的,有一些是无法再生的,即使能再生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再生得出来的。像煤炭、石油开采了以后不可能再生,即使再生也不是我们这一代、两代人、十代人、百代人能够享用得到的。像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或者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再生的资源,总是用一点会少一点,所以我们要晓得节约,晓得惜福。

如果在几十年前说水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会相信,水还用得完吗?如果有人说将来没有水喝,那个人简直就是神经病。但是今天来看现实,没有水喝的日子并不是很遥远。我们从北京坐火车到石家庄要经过多少河流啊!一个河又一个河,所有有桥的地方都是因为有河,这些河流在几十年前都是波涛滚滚的流水,今天呢?沙漠一片。我记得第一次坐火车过黄河的时候,那是在1952年,整整50年前,那时黄河的水呀,与黄河大桥几乎是平的,火车就像在水上走过去一样。今天的火车过黄河的时候,就好像从沙漠上走过,黄河的水基本上断流了。在过去谁说黄河水会断流,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唉!今天变成了现实,原因何在呢?就是我们人类不知道珍惜资源,不知道爱护资源、爱护我们这个地球,不知道惜福。由于过分的掠夺大自然、过度的浪费,造成了河流的干涸,最后就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

我们中国过度地浪费、过度地破坏大自然,应该是从1958年大炼钢铁开始的。那时几乎把所有的古树都砍掉了做柴烧炼钢铁,那是森林的一次浩劫,也是所有铁质文物、家俱、器皿的一次浩劫。那个时候所有铁的门环都敲掉了,家家户户的锅都砸掉了,拿来炼钢铁,一个村一个食堂,大家吃食堂。现在想起来你觉得很好笑,当时我们也很积极做过一些蠢事。那时我们在法源寺中国佛学院读书,我记得我们同学做过一件蠢事,法源寺有个铁宝鼎,大概是清朝的,时代不是很久,炼钢铁可以炼很多,就把那个宝鼎子拿去炼了钢铁。虽然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是我们个人也有责任。这好像是笑话,实际上不是笑话,而是事实。由于不知道节约资源,不知道爱护地球,造成地球资源的匮乏。我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烦恼,要晓得惜缘,还要懂得惜福,有福不可享尽。时时刻刻有一种节约的精神,时时刻刻想到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不可以过份地来享用,总有一天地球上能吃能喝能用的东西会用完。

我在外边走的时候,看到有些地方标语写得非常好,比如“爱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如果我们把这种精神推广到所有的方面,想到我们人类有今天,还有明天;今天的人要生存,明天的人也同样要生存;我们自己要生存,别人也要生存;我们人类要生存,其他的一切众生、一切动物也要生存,我们常常以这种尊重财富、尊重生命的精神,我们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更加祥和、更加幸福。

今天讲的第一条叫优化自身素质,第二、第三、第四条加在一起,就叫做和谐自他关系。这些方法加在一起就是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优化自身素质*智慧,和谐自他关系*慈悲;有智慧就能觉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我们化解烦恼的最好方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处理烦恼       方法)(五明学佛网:处理烦恼       方法)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普献法师:修学方法 

 普献法师:读华严经的方法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五、《大手印瑜伽法要》的禅定方法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二、现代人可以用修定的方法悟道吗 

 沈家桢居士:随时随地可修的方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在家修行的方法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9.还原论与整体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