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处理欲望和学佛的关系


   日期:2009/11/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活的动力可能跟学佛所标榜的追求矛盾,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青年人学佛有个普遍问题存在,就是如何处理好欲望与佛教的关系。其实,我在前面讲的“悲智自然增明”里面,已经说清了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佛教徒做事的观点、方法,是以情感来做事?还是按道理来做事?处理好这个关系,也就处理好欲望与佛教的关系了。

昨天,我参加了高中同学的聚会,来的人很多。有些同学,一年可以挣5千多万;有的同学,只是安份于自己的工作。但是我发现有个问题,那个挣5千多万的人,浮躁!比较烦恼,心理压力很大。我们分析,如果他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没有这么大的欲望,他不可能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去挣5千多万。我们希望他想得开些,既有钱,有事业,又很快乐、轻松,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有这种可能吗?也有!但很难!也就是说,既要保持生活的欲望,又要把这个欲望净化,而不是压制。

我们对待欲望有个方法:就是净化欲望!这个净化,不是让欲望小,不是压抑它;欲望小了,生活没有动力,生活就消极,这是必然的一个因果链。

那什么叫净化呢?也就是过去说的善法欲。但这个概念太枯燥,什么叫善法欲?——为了普度众生,我们要修行,要身体力行。但是这个目标,太高太远。准提理念提倡我们一切的成功、名利,都是为了佛教而显现,所有的成功都是为了佛教的显现,这才是具体的善法欲。

我们知道比尔.盖茨,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很大的慈善家,是社会慈善基金的大赞助者。他们对社会作的贡献大不大?很大!如果我们佛教徒也显现如此的富贵与成功,对佛教的贡献也很大。但这都是理想,我们听时候觉得很对;但是不会有很多能做到——因为我们往往撕断了缘起。什么缘起?我们个人的缘起!

说到社会,社会这个概念太过于空泛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在他们眼中,你自己就是佛教,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人。他们不会说这个佛教,是从高老师这儿认识的、从佛经上认识的。在他们眼中,你就是佛教,就这么简单。

你作什么样的人,很重要——你是不是个快乐的人?你是不是有能力的人?是不是能够帮助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你是不是福慧的、快乐的?这一点,对他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欲望进行净化。把一个对事业、对家庭幸福、对健康的追求,看作是佛教的一种示现。这叫“以身为法度化众生”。

好多人学佛,给家里人带来烦恼,给朋友带来麻烦,不断地拖累同事。大家对佛教的印象,是消极的、逃避的、自私的——你本职工作不干或少干,别人就得多给你承担。这样的话,你给佛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就是在剥削和消耗别人创造的财富;我们还是把人放在缘起中吧!任何时候,你都不要想:我成佛后普度众生!一挥手,别人都成佛。那样真的那样的话,释迦牟尼成佛了,我们为何没成?

我们,生活在眼下的缘起中——众生就是家人、朋友、同事。你如何显现?不要认为佛教就是吃斋念佛,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事情都是修行。如果你标榜自己是佛教徒,那么,对周围人来讲,你就是佛教,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佛教,自己如何示现由自己决定。你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都有什么?琉璃铺地,七重宝塔,上面挂着金银财宝。树间风动,声音美妙。宿世因缘,象看电视一样:看一面镜子,前世后世,清清楚楚。为什么极乐世界这样漂亮、这么好?为什么净土不是山洞,而是花果莲池,庭台楼阁?

世间的妄念(刚才讲的一念)有两个方向:要么造作众生世间,要么造作极乐世间。我们佛教徒在无明结束前,只能是造作,停不下来的,也不是说不管你想得到想不到,这是一个必然。意念上,你不可能让自己的思想停下来不想,他在不断的造作世界。

对照佛的大世界和我们家庭与个人,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世界,也可以说就是你的环境。这就是真正的人间净土。人间净土,就是把你的欲望净化之后,用更大的欲望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

为什么创造价值?这就是缘起,就是因果。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消费,而不是创造,就欠下因果帐。对不对?不要这样以为,啊!我今天布施1块钱,明天就忽然摔一跟斗,就捡到钱包。会吗?即使那样,经济也是负增长的。因为,你捡到的钱,是别人已经创造了的价值。你没有创造价值,只不过你消费更多了。这跟两个经济学家吃狗屎的道理一样,200万吃堆狗屎。如果不创造价值,就等于吃狗屎。没有人创造价值,社会财富就没有增长。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建立人间净土,创造社会价值。学佛者创造价值,才是真正相信因果。你们相不相信因果,是享受父母创造的果实,还是自己去创造价值?

建立人间净土这个概念,最需要我们创造价值。怎么创造价值?自己要有的能力、有发挥的环境……,一切以这个为中心。那么,我们对自己人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策划,你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快乐,什么叫快乐?佛教有个根本概念,认为内心是没有的,内心象块镜子,照到的是环境,并与环境产生互动。 你的快乐,是眼前的情形,是第二月,不是真实的,你的心是面镜子。

我们怎么快乐?是给别人带来快乐,然后我们才快乐。快乐的定义是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是佛教的快乐定义。当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他们快乐时,你才真正的快乐起来。绝对不是我们佛教徒,在别人痛苦时,我们还快乐。这个是佛教徒的一个精神。

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那就是满足他们的思想愿望。这种满足是相对的,相对满足他们的愿望。你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不应该的,你认为他们不应该追求物质享受?其实,你这样是在强加一个概念给别人。

你真的不去享受物质生活吗?真的不去追求吗?真的不去追求物质吗?如果我不说物质,世间的大庙为什么盖得那么大呀?这个东西,不是说追不追求,而是说追求什么的问题。不能否定物质的决定作用,而且,金钱不仅是物物交换的一个媒介,也是精神交换的一个媒介。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清楚!

关于欲望与目的这个问题,我们要提倡的是:欲望,不仅不要减少,反而还要增大——成为大菩提心。你这种心显现出来,对佛教发展起好作用,使人们都信佛,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我们才能学到究竟的佛法。而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学的佛法,都是佛教的小学、中学课程。

这是居士学佛,要掌握的观念;掌握这个观念之后,才能处理好欲望与学佛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欲望       学佛)(五明学佛网:欲望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