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


   日期:2013/9/9 1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243集   2012年3月14日讲于香港

“简录于下:法藏以无量心,发无量愿,起无量行,无不一一称真如法界。众生无量,国土无量。菩萨随顺众生,经不可说、不可说那由他劫,入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佛土,悉以无量行海而严净之。”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习固然明理重要,这些修行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可是,真正对初学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榜样,你没有个榜样,你怎么学都学得不像。我初学佛的时候跟李老师,李老师就把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告诉我,而且特别提醒我: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举的例子都是在家人的,为什么呢?这两个人都是大文学家,在历史上顶顶有名的,他们是佛教徒。但是他不是真学,他的文人习气很重,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个佛教的学者,佛学常识很丰富,说什么他都懂,他没有真干。也就是他没有真发心,他没有真放下。所以老师特别提出来,在家学佛可不能学他们。

那出家之后,李老师就介绍我一个榜样——印光大师,要认真学他。这是最近的一位祖师大德。怎么个学法?那就是《印光大师文钞》。《文钞》要常常读、要常常体会,把自己所体会到的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落实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真像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的一生,所以我是用四句话做总结,他老人家一生总结十六个字,我把他刻成一个印章,这是印光大师的传法心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就是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就是这十六个字。

“敦伦”,“伦”是什么?“伦”是同类。“敦”是敦睦,就是相亲相爱,范围缩小一点就是人类;再缩小一点就是修净土的同修,一定要相亲相爱,像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一样相亲相爱。那叫敦伦;扩大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要敦伦,要做到这一步;还要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当然就不吃众生肉,这肯定的道理。

“尽分”,是尽我们自己的本分。这“分”是什么呢?我们的本分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就这十二个字。“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归纳起来,十二个字统统圆满。在佛法里面,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本分。皈依之后,“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不犯威仪”,这是学佛人的本分。

修学净宗,净宗是大乘,那再加上四句,这四句“净业三福”最后一条讲的是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读诵大乘”就念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其它的放下,唐太宗说来不及了,没有时间了。一部经,一句名号,自己这样学,也劝导别人,这敦伦尽分啊!

“闲邪存诚”,“闲”是防止,一切邪恶我们要防止,不能让他伤害我们。有能力辨别什么是是非,什么是邪恶,你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经读多了就明白了,与经上相应的善法,与经上不相应的是恶法。经典是我们的一张挡箭牌,保护自己。

“存诚”,心总要存诚敬。你看有这样的条件,才信、愿、持名。这个信、愿、持名没有前面这个条件,跟净土结个缘,这一生能不能往生,真有大问题,不见得能往生。所以,灾难遇到了,学佛的人去的也很多。千万不要以为:学佛的人,他学得很好,怎么他也走啦?我们凡夫看人只看表面,没有看到骨子里,没有看到他的心地。他的心是真的、是假的?不知道。

印老讲的这个话“闲邪存诚”,要这样的心才行。不懂得防止邪恶,不认识邪恶,不晓得“存诚”,真诚心,这些人念佛这个灾难还是度不过啊!念念不为自己,把自己给忘掉了,真正放下了,起心动念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手段?端正自己的心念教化众生,这就对了!自己心念不端正,怎么能教人?纵然自己心念端正了,说老实话,这是感得佛力加持,佛力要不加持,还是没有能力帮助人。

我们对佛、对菩萨要感恩。了解事实真相一定感恩。感恩的心生不起来,(说明)对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透彻。透彻,肯定感恩心升起来。感恩的心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生不起来那就有障碍。障碍要除掉,性德就现前了。

所以一定要学法藏比丘“以无量心”。无量心是真心,真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叫无量心。从无量心里面发无量愿,无量愿是清净愿、是平等愿,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是小心量,心量没有拓开。我们现在需要大心量,为什么?大心量才有明显的感应,小心量就没有。发大菩提愿、大菩提心,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现在地球上众生造的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造得太过分了!任何力量都没有办法拯救这个社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保全自己,就很不错了,就很难得!

能够有一些感动的人,这些人必然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不是三、五个,不是几十个,不是几百个,无量诸佛如来。这样的善根加持,对于这个法门,才能够相信,能够生欢喜心,能够依教奉行。不是容易事,也不是偶然的事情。

我们还是一直放不下,这就说明我们自己染污有多深、业障有多重,怎么劝都回不了头来,那最后的结果还是随着灾难而去啊!该去者去,该留者留。这些善心人士去,我们相信虽然他没有办法往生,他毕竟是个善人,果报一定在人天。来生又到人道来了,福报大的到天道去了,肯定这些地方去了。他将来能不能生净土?肯定会生净土,就是看他什么时候回头。极乐世界的佛菩萨都会照顾他们,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地球上的众生跟我们的缘最切,我们刚刚离开。换一句话说,关系最深。这些众生依旧在六道受苦受难,我们能不关心吗?现在关心没用,没有能力帮助他,到了极乐世界就有能力了,真的可以帮助他了。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大愿——为众生。我为众生求生净土,这个心是无量心,绝不是为自己求安乐,为众生生净土,为众生生佛道,这是无量心、无量愿、无量行。

……

佛度本自清净庄严,众生本来是佛,这是从理上讲。所以,干这个事情要三轮体空,不能着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想而无想,无想而想”,能不能体会这个意思?能不能想?可以想。想,要不着相;想,要不分别;想,要不执着。想即是无想,说即是无说,行即是无行,你想、你说、你行与法性相应。我们现在就是与法性不相应,与烦恼相应,与情执相应。麻烦在此地啊!这叫凡夫。如果我们的想、我们的说、我们的行与自性相应了,那就成佛了,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

凡夫的想,头一个是想自己。佛菩萨的想没有自己,这一句话就讲清楚了,他没有自己,他所想的是为别人,所说的是为别人,所行的也是为别人,没有自己,别人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无量劫来现身说法,帮助一切众生全是义务的。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搞清楚了,自己给自己治病还要钱吗?不是给家人,家人亲,不是一体。一体,是我们身体、手足,这一体。我身体有问题了,我用手按摩自己的身体,还要收费吗?给谁说?芸芸众生不知道是一体啊!天天计较,计较到今天已经不像话了,为什么?全是假的。药物也是假的,没有真的东西;饮食也是假的。

现在人学会骗人,没有一个不骗,连自己也骗。现在人也很聪明,他什么都不相信,他只有今天没有明天,今天尽情地去享受、尽情地欢乐,明天死了就算了。他不相信有来生,人死如灯灭,所以,活一天拼命享受一天,不择任何手段,这还得了啊!这真正叫无法无天,恶贯满盈,只有天地鬼神来收拾他了。佛菩萨虽然慈悲,佛菩萨是教学,学生不听了,老师失业了,没地方教了。老师在这个地球上失业了,其它地方还行,还没问题。地球这一块失业了,老师走了。

末后讲到“三轮体空,庄严净土”。心里头没有丝毫庄严的念头,干干净净;度脱无量众生,没有度脱众生的执着,没有度脱众生的分别,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

“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

“法界”是个假名,佛为了教学,起这个名字称它为法界。你如果认为真有法界,你就错了,你执着名字相了。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上讲过,听经,“不执着言说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你就真听进去了,为什么?跟法性相应。你看经呢,不执着名字相,名词术语。“法界”是名词术语,你了解它的意思,可别着它的相,也不能有心缘相,你真的看懂了、看进去了。那么换句话说,着相没听懂,也没看进去,那要问一问:现在有几个人不着相?有几个人做到马鸣菩萨的这三个条件?做不到啊,这条件太高了!是高,是法身菩萨的条件,不是我们现前的条件,我们做不到。我们现在全用的是心意识,用心意识来看经、来听法,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都用心意识,可以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用的真,还是对我们有利益。但是我们还是要学,要认真努力地去学,学不执着,学不分别,学造了之后心里头不落印象。要学这个东西,也就是不要把这个东西记在心上,有人提起来清清楚楚,没有提起来的时候心里头痕迹都不着,不要常常想这个东西。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别去想,想什么?想阿弥陀佛。这一点重要,这是阿弥陀佛帮助我们六道罪苦众生最妙的方法。心里头什么都没有,那是法身菩萨,我们做不到。我们心里头永远不干净,总有东西在,只是多少不同、善恶不同,总有念头在。你看,阿弥陀佛知道我们这个毛病断不掉,断不掉怎么?换一个,换成阿弥陀佛,这就行了。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好,跟他相应,跟极乐世界相应。这种念头的话,会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就作了阿惟越致菩萨。

……

“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说的。老子那个时代佛教还没传入中国来,我们中国的圣贤也明白,老子说这个话也叫我们不要着相,不要着文字相,不要着言说相,不要着名字相,你要体会到他说的是真实义。古德常说“意在言外”,你执着言,意就不懂了。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如来所说真实义,你就恍然大悟。真实义是什么?真实义是自性的性德,不是外来的。一定要破迷才能开悟。我们的迷不能破,你绝对不会有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要入如智,才能解如来真实义。那么这些事实真相,《般若经》说清楚了。所以我们要想想,接受世尊《般若》教诲,前边是二十年的基础:十二年的《阿含》,八年的《方等》,然后这才进入到《般若》。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这个二十年的底子没有,一下就学《般若》,《般若》全变成知识了。知识,我们知道,能解决一些局部问题,而且还不干不净,还带着许多后遗症。如果真实智慧,没有这个现象,会干干净净化解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不学苏东坡       不学梁启超)(五明学佛网:不学苏东坡       不学梁启超)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