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祖论:愿生即生


   日期:2013/9/26 19: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面设一个问答。这个问答更是要显示这段世尊劝愿往生西方净土的含意。这个问答有说到理论,也有说到实例。首先来看问。

问:“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据此文意,世尊之所以劝勉众生发愿,乃能得生彼佛国土故。然者此经之外,或祖论,或实例,可有证据?

问的意思就是说,世尊既然在这段经文劝勉众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但是除了《阿弥陀经》这部经有世尊的劝愿往生以外,净土祖论有祖师的劝勉吗?或者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例之中,有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真的往生吗?如果有,那么有佛经祖论的证据,也有愿生实例的证据,那我们就对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内心就会更能踏踏实实,生出切愿之心。所以设这个问答,用意在这里。我们来看答案。

答:有愿皆生,祖论实例,皆有所证,如下引述:

一者援引祖论为证。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云: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则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先看到这里。先援引祖论作证据,首先引用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所开示的。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引用经文的意思,说这段话,“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则入正定聚。”这段话就是在说出,只要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一定进入正定聚,实在说得很好。“若有人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国土清净安乐”,也就是听闻《阿弥陀经》世尊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说法庄严、正报庄严,“克念愿生”就是心念生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亦得往生”。昙鸾大师实在说得太好了,而且最后这句话才是重点,“则入正定聚”。那么听闻阿弥陀佛的国土清净安乐,心中生出愿生之心,亦得往生,当下就进入正定聚。请问诸位菩萨:这个进入正定聚的净业行者,是平生或是临终或是死后?平生!昙鸾大师这段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跟昙鸾大师鼓掌(掌声)。

如果你肯听昙鸾大师这段话,你绝对会在心中发出真正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愿。听到善知识开示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安乐,一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就进入正定聚。这样的道理,若无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说出来,我们也不知道净土教法的道理深奥殊胜到如此的地步。所以不是临终你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会往生,在平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已经往生决定了。

那也许你会进一步问我这样的问题:“师父!不过我现在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可能我三年后、五年后就放弃了,就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果是这样,就表示你现在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做到切愿。请问诸位:三年后、五年后你会放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会。三十年后、五十年后你会放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会啦,若会就惨了。所以你切愿在现在平生做到,我跟你说,你就已经往生决定了,平生业成了。昙鸾大师这段话说得太好了,这是净土法门很微细的观念。

一般修学净土法门念佛的人,都是念千念万,一直期待盼望临终那一念的正念,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愿、行往生三法的愿,你在平生做好切愿,事实上就已经往生决定了。“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确实净土教法不可思议。

下面引用莲池大师的开示法语,更是殊胜。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但有愿者,无一不生,方知愿力,如是广大,焉可不信,焉可不愿?

只要有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会往生。莲池大师开示的话,你要相信吗?要!跟莲池大师赞叹(掌声)。

假使说我若是阿弥陀佛,我西方净土,是五劫思惟发愿所建立,是兆载永劫修行所成就的,当然目的就是希望十方的众生,越多人回来我的净土世界,我的愿行辛苦才越有意义。所以只要有人要回来我的清净西方佛国,我一定在他的临终,救度他、接引他,佛的心就是如此。师父经常说,我们建造本愿山弥陀讲堂,就是希望十方的众生,回来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念佛修行,人人登上阿弥陀佛的法船,人人被阿弥陀佛载运到清净的西方佛国,所以任何人我们都欢迎他回来本愿山弥陀讲堂念佛修行,越多人回来越好,表示越多人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所以,人间的道场是如此,西方极乐佛国更是如此。

“但有愿者,无一不生”,譬如你有心要回来本愿山听经闻法、念佛共修,师父是很欢迎还是不欢迎?当然是很欢迎。甚至有的人年纪大了,想要回来听经闻法念佛共修,因为交通不便,师父就买车,请人当司机,接送你回来听经闻法。你们有不少人是坐车回来的,不是你自己开车回来的,所以我们为了让你能方便回来听经闻法、念佛共修,花钱买车,还请人当司机,接送你回来道场,听经闻法,念佛共修,不就等于是阿弥陀佛莲台来接引你,回归西方极乐世界的含意吗?(掌声)。

“方知愿力,如是广大,焉可不信,焉可不愿?”既然愿力是这么的广大,怎能不信呢?怎能不信《阿弥陀经》世尊所说的依报庄严、说法庄严、正报庄严呢?怎能不发愿求生净土呢?莲池大师开示的法语,实在说得很好。

下面引用彻悟禅师开示的语录。

彻悟禅师《彻悟禅师语录》云: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这段法语,彻悟禅师也说得很好。彻悟禅师是中国净宗的第十二代祖师,很会讲经,法缘很好,广度无数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彻悟禅师跟我们说,一定要相信“愿生即生”,要相信,你有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往生。所以说“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经文就是指《阿弥陀经》的经文,所以下面括号有一个附注,师父将《阿弥陀经》的原文写出来,这样大家不用再去翻经本。

《阿弥陀经》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所以,已经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现在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现在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往生决定,人还在娑婆人间,但是心已经在西方佛国,是这样的意思。“当”是未来。未来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未来当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是属于今发愿、今往生这类的众生。如果我们过去有修学阿弥陀佛净土教法没有成就,不要紧,过去我们修行失败,今生修行成功就好。我们做到今发愿今往生,现在此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此生往生决定,好不好?(掌声)。

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说真的还是说假的?真的,那我跟你说,你往生决定了。现在决定,不是临终决定,因为你现在这份愿生心,就使你往生决定。彻悟禅师教我们这样信——信“愿生即生”。

下面引用元晓大师的开示。元晓大师是韩国人,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净土高僧,对净土经典的注解也有很多。元晓大师在《游心安乐道》这段开示也说得很好,让我们明白,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往生。

元晓大师《游心安乐道》云:心是业主,受生之本,临终之心,犹如眼目,能导一切业。若临终心恶,能引一切恶业;若心善者,能引一切善业。如龙所行,云即随之,心若西逝,业亦随之。

说得实在妙。“心是业主”,业就是造作的意思,你的心就是你的真主人,你的心想要做什么,你的行为就会造作什么,譬如你想要行善,你的行为就做出善行,你想要为恶,你的行为就造出恶业,所以心是业主。“受生之本”,你要去六道轮回,还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看你这一念心。“临终之心,犹如眼目,能导一切业。”临终的时候,你的心能够引导你造作一切。“若临终心恶,能引一切恶业”,所以临终是非常重要的时刻,临终的内心若起恶念,那么会引发一切恶业。“若心善者,能引一切善业”,所以临终念佛是善中之善最极上善。也许你会说:师父,我有可能临终佛号念不出来。佛号念不出来,在心中想得出来也是念;再来,临终有善知识,在旁边为你助念,你纵然念不出声,耳闻心念亦是一样。所以,为什么净土宗很注重助念?就是要成就很多人在临终能起佛号的正念。

下面说譬如的话,“如龙所行,云即随之”,龙飞行到哪里,云就跟随到哪里。

下面这二句话才是重点,“心若西逝,业亦随之”,你的心若有想要往生西方,你的行为自然就造作往生西方的行业。你有心要往生西方,你自然就念佛,对不对?意思就是如此。你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逝”是去的意思,所以“西逝”就是西去,也就是往生西方佛国。诸位菩萨!师父再问一遍,你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掌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念佛)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立天教授:禅宗与念佛 

 李利安教授: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 

 洪修平教授:关于念佛与禅以及念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