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 六根对六尘,生起贪瞋痴慢疑,这叫心颠倒


   日期:2013/9/29 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根尘相对所起的一念心,这叫心。「谓心为群妄之原,起惑之始」,迷惑的开始,这是一个妄想,一念妄想。「因迷自性清净之心,种种分别,起诸颠倒,是名心颠倒」。这括弧里头讲什么叫根、什么叫尘,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六根对六尘,生起贪瞋痴慢疑,这叫心颠倒。见颠倒、想颠倒都是心颠倒里头的两分,特别提出来,为什么?「眼是诸见之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皆悉虚幻,是以妄生执取,起诸颠倒,是名见颠倒」。我们迷惑颠倒是以眼为元凶,它是第一个,不了解外面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是假的不是真的。谁知道是假的?开悟的人知道是假的,没有开悟的人不知道。我们没有开悟,我们是佛经看多了,也知道这是假的,但不是我们证得的。开悟的人证得了,我们没证得,我们是解悟。解悟,那要真正契入境界才真得受用。

  没有契入境界,佛教给我们持戒、修定。眼在色尘里面入定,是什么?我看得很清楚,不分别、不执著。用一句俗话来说,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叫造业;不放在心上,见如不见,若无其事,这叫功夫,这是持戒修定的功夫。修行在哪里修?就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修,叫真修。你离开它,离开它到哪修去?没地方修。离开它,清净心得到了,不错,心清净;一见又乱掉了,禁不起考验。真修行,在境界当中考验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如果说随著境界走,那就六道轮回;不放在心上,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这是到极乐世界去的人,这一点要搞清楚、搞明白。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丝毫都不沾染,功夫浅深就在这里看。六根接触到了,心地没有染著,功夫深,为什么?你是清净心。你被染著了,这功夫浅;甚至於功夫完全破坏了,没功夫,那佛白念了,这都是事实真相。所以决定不可以妄生执取,执就是执著,著相了。顺自己的意思,起了贪心,希望占有;不顺自己意思,讨厌他,都是造业。欢喜是造业,讨厌也是造业,全是六道轮回业,这叫见颠倒。

  第三个「想颠倒」,是六尘里面的法尘,六根里面的意根,意根会想。「取六尘之想」,眼见色,把它所见到的传给第六识,第六识就妄想来了,起妄想。我们如何说眼见色不传到第六识,第六识里头不打妄想,这是功夫。耳闻声闻得清清楚楚,不放在心上,就是不要传给第六识,第六识没有听见声音,所谓是听而不闻;耳听到了,第六意识没起作用,听而不闻。所以我们平常有两个字大家常听,注意,注意什么意思?眼睛注意看,到第六意识去了,第六意识注到你眼识里面去了,跟眼识同时起作用,注意是造业。不注意呢?不注意,真的,看了,问起来什么?不知道,没看清楚,没注意。所以,注意就造业,不注意就不造业,如何能够学这个不注意,五根接触外面五种境界,意根都不受干染,这个功夫高,这种功夫念佛,往生品位高。

  不住第六意识就是没有分别,不住第七意识就是没有执著。所以,修行人常常讲,经典、祖师大德也常说,教我们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是不用第六识,不执著不用第七识,这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八识,前五识跟阿赖耶转不了它,它是果上转;因上转的就是两个,第六识跟第七识,第六的分别,第七的执著。也就是说,日常生活当中,见色闻声尽量不要用第六、不要用第七,就是尽量不要分别、不要执著,这是真修行人,真功夫。不是叫你不看不听,不看不听怎么修法?又看又听,五根都起作用,六尘是阿赖耶识的相分。佛在大经教给我们,於一切法不执著了,完全不用第七识,阿罗汉;再能不用第六识,这就是菩萨。阿罗汉没有执著,菩萨没有分别,不但没有执著,分别也没有;到不起心、不动念,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修行功夫。所以后面这个想颠倒,「由不了六尘过患,伤失善根,以妄生缘想,起诸颠倒,是名想颠倒」,我们说你想错了。见颠倒,你看错了。为什么会想错?为什么会看错?你心,用心错了。这大乘经上讲的三种颠倒,全在日常生活当中。

  修行在哪里修?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怎么样修法让我们真正得受用?在这些地方,我们要懂得行门甚深的理趣,就是道理,然后懂得方法,修行确确实实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离开生活到哪里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行为错误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常起贪心、起瞋恚心、起傲慢心、起愚痴的心、起怀疑的心,贪著财色名利、五欲六尘,这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你天天在造轮回业,你能出得了轮回吗?佛菩萨教导我们,把这个事情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希望我们从今之后远离轮回业,一心向往极乐世界。我们离轮回一天比一天远,距离远,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这叫真修行。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四集)  2013/9/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2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六根)(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六根)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根六尘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