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谈佛门公案与净公上人的行持


   日期:2013/10/8 14: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蔡礼旭老师:谈佛门公案与净公上人的行持

   在《六祖坛经》里面,我们就看到一个公案,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部。那一部都要念好多个小时,可能五、六个小时以上都跑不掉。念了三千部,很可能都念了快十年,很用功。念了三千部,去给六祖大师请教,跪下去的时候,头没有顶地,六祖大师看了,你头都不顶地,恭敬心都没有,你不如不顶。为什麼面对一个高僧,一个开悟的人,反而傲慢?那是被三千部害的,愈读愈觉得我读得比人家多,反而傲慢,没有用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不能想著,我读经,一天读一部、读二部,就是保证我们在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了经不去落实,会增长傲慢。六祖大师就点他,你不去落实,这麼多年的修行你被经转,转成傲慢,现在要觉悟才能转经,才能得经典的真实受用。这麼一点,他开悟了。我们现在不转经典,也会被经转,也会被转得傲慢。【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佛弟子,学得愈久有没有愈谦卑?有没有愈有德行?假如有,佛法一定兴,但是为什麼佛法没兴?那可能是我们老修要去反思、要去检讨。我们没有给世间人当好榜样,我们没有转经,我们拿著经去要求别人,没要求自己,这样反而让社会大众更不能接受,你们都讲而已,都没做。】
   这次在澳洲,几位法师在讲经的时候有提到一些例子,末学也觉得很有启发。像悟行法师有一次在澳洲,安排了一位大护法,在澳洲生意做得很好,他说要亲近师父,悟行法师就成全他,成人之美,给他安排刚好坐在师父旁边。既然要亲近,那就近一点,结果安排在旁边,这位同修反而受宠若惊,不大敢坐,「我说亲近,没有说这麼近」。因为师父很有威仪,他有点紧张,后来也是坐下来吃饭。吃著吃著这位同修就对师父讲:「师父,你看起来气色真好,你真是天生丽质。」他一讲出来天生丽质,旁边的老同修,有一位就板起脸孔来,「这怎麼叫天生丽质?这叫法相庄严。」你看我们老修:「真外行!这个怎麼叫天生丽质?外行人一点都不懂,这个叫法相庄严。」你看,拿我们认识的道理去要求别人,这个时候心起什麼心?傲慢心,高下心,不知道。
   我们修行人真的知道错一定改,就是错在哪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修行人都是被我们自己给卖掉了不知道。被自己给出卖了,自己在堕落,了然无知。这个心态已经堕落,已经不平等,已经不清净,已经不慈悲,有了高下,就没有办法感受别人的心境。其实说实在的,这个同修说天生丽质,他是把他觉得最好的词都用上去了,人家是修随喜功德,修称赞如来,结果我们自己生分别、生傲慢,我们自己堕落了。还搞得整个气氛怎麼样?很尴尬,大家都觉得好像空气都凝结起来了,都不知道怎麼接下一句话了。
   结果下一句话谁接的?师父接了。师父对著大家讲,「天生丽质就天生丽质」,人家师父欢喜接受,这麼一讲,旁边那个同修就很高兴,没讲错。师父事事无碍,一句话就把尴尬给化解掉了。所以我们可不能愈学愈分别、愈执著。师父是见性,见心,不著相,体会到的是别人的那颗心境,不执著在言语上面;我们是著相,不见心,不见性,执著在别人的动作、别人的言语,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心境。假如我们是这样子跟大众相处,大众都会觉得被我们误解,他们的心境我们都感觉不到。【因为太容易拿著一些规矩去要求别人,只会让别人觉得压力很大,只会让他人在我们面前都不敢做事,深怕又做错了被我们骂,变得都不宽容,不厚道,那怎麼是修道人的态度?要见性、见心,不要著相。】
   其实这个在公案里面都有教导。有一个小孩看到佛陀来了,他心生欢喜,刚好在那里玩沙土,就把这个沙石拿起来要送给佛陀。旁边的侍者,佛陀托钵,怎麼可以把这沙土倒到佛陀的钵里面?本来要去制止。佛陀说这个是好东西,那是孩子最欢喜的东西来供养我,所以他这颗心是很宝贵的,接受这个供养。这个土拿回去可以涂在墙上,涂在墙上,时时记住这些孩子对我们的供养,让我们要有道德,要有学问,来成就这些众生,成就这些孩子。所以现在所有孩子给我们的这些供养,我们也要铭记在心,要对得起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恭敬,对我们的真诚心,要记在心上。
    那时候也有很贫穷的妇女,家里什麼值钱的都没有,就一个地毯,但还是很脏,可是她没有东西供养。她看到佛陀非常欢喜,就把仅有的一块地毯拿去送佛陀。一般的人看到,马上怎麼样?怎麼这麼不恭敬!可是佛陀觉得那是最恭敬的。
   有一个公案也提到,大众去听佛陀讲经,大部分的人都带著油,燃灯供佛,所有的人,有的人拿一堆油来燃。有一个老太太她没钱,去要油,她没钱,就把自己的头发给剪掉,拿仅有的头发卖,卖了一点点。其实本来是不卖给她,看到她这麼诚恳,头发也没值多少钱,其实都等於是老板送给她的,送她一点油。结果去恭恭敬敬听佛陀说法,魔王来捣乱,吹来一阵强风,吹下去所有的灯都灭了,只有一盏灯没有灭,就是这个老太太至诚的心换来的一盏油灯。一点点油,但是那是真心所化的,魔王的风没有办法把它熄灭。
   所以我们修道的人要用真心来供养佛菩萨,用正心来对待、供养一切的大众。学佛人要有柔软的心,不能有那种控制、傲慢的心。这件天生丽质的公案,很值得我们思考。记得有一次,有位朋友第一次到我们中心来,吃完饭,刚到一个环境还不是很熟悉。他剩了一些饭菜,他就很恭敬的走来问一位老师:「请问倒饭菜的桶子在哪里?」诸位同修,假如今天我们在道场里面,突然有一个新来的人,捧著没吃完的饭菜到我们面前,「请问倒饭菜的桶子在哪里?」我们怎麼接这个话?我们会马上接「到道场来,惜福,还倒?」那他以后都不敢来了。他下次敢不敢来?可能被我们这个态度给吓退了。
   他不懂,他刚来,这是人之常情。而且人的惜福,也是听经闻法了解道理,他自自然然就节约了。他这些道理都还没明白,你要求他做到,其实是强人所难。我们修道人能不能做强人所难的事?有时候我们都操之过急,一下子就要把别人变成圣人,都不愿意一下子把自己变成圣人,都是要把别人变成圣人。这就是师父讲的控制的念头,就在这儿,我执在作祟,我执一作祟,感觉不到对方的心境。其实对方也是恭恭敬敬的来询问我们。这个当下,我们微笑对著他,「我帮你处理」。明明没有桶子,也不能倒,我帮你处理。你这麼亲切帮他处理,他记在心上,第二天、第三天,他会不会搞清楚原来没桶子?会不会?总有一天就搞清楚了。他一搞清楚,当初他要倒的时候,你这麼客气跟他说我帮你处理,他一想很感动,你没有当场就给他指出这样是不好、不对的,几天下来,他也惜福了。他更想到,你当初都这麼样体恤他,没有给他难堪;甚至於后来还知道你把他的饭菜收完之后,还是自己把它吃掉,那他一辈子佩服你的德行。很可能你这个行为,让他对佛弟子产生坚定的信心都说不定。很可能我们一个态度,让人家失去对佛法的信心都有可能。所以我们的心态、心境都要常常观照,要常保这颗柔软的心,常保这颗体恤他人的心。
   这是我们刚讲到要转经,不然会傲慢。我们面对《弟子规》,以至於面对往后接触到的经教,都应该时时把它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两年前在澳洲净宗学院,师父在我们要回来的时候,给我们一把扇子,我们也很感动,因为师长那时候跟我们聊了一段话。说这个世界,现在是对於圣贤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失去信心,不相信,但佛法讲「信为道元功德母」,他没有信心,他就不可能去落实;落实得也不彻底,感应也不究竟。所以一定要提起众人对古圣先贤智慧的信心。怎麼提起信心?因为师长跟很多宗教,还有这些爱好世界和平的人士做了交流,把我们老祖宗的这些智慧告诉他们。他们听了也很高兴,但是都回师父一句话,「法师,你这些道理很好,但是做不到」。他们觉得听起来都只是理想。所以师父了解到,要让大众再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唯有做出结果来,让他们的信心能建立起来。所以要做出来,谁来做?大家怎麼一脸无辜的样子?
   那时候师父跟我们开显这些道理到了将近十一点,我们隔天要走了。隔天一大早,很早就吃饭了,六点多吃饭,五点多就起床。吃过饭后,师父拿了一把扇子给我们,当时我也很感动,因为聊完话都已经十一点了,而我们不清楚师父这把扇子到底写到几点?【师父又亲笔把「礼运大同篇」从头写了一遍,一面是「礼运大同篇」,另外一面师父是题到:四书五经,十三经是枝叶花果,《弟子规》是根本;《华严》、《法华》,这些大部的经是枝叶花果,而《十善业道经》是根本。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救根本,从根救起。】所以两面扇子告诉我们,炎黄子孙、佛弟子这一辈子应该承担起的使命、责任。当我们拿著这个「礼运大同篇」,师父告诉我们,要把它做出来。把这把扇子带回到大陆,因缘接著就来了,就有了庐江汤池这个因缘。在师父的故乡我们开始推展中国文化,推展《弟子规》,就要把「礼运大同」做出来。
经过了一年的岁月,我们重新再祭祖的时候,念著「礼运大同」,心里的感受不一样,当我们念到「使老有所终」。这一年多的岁月,我们两次给老人发敬老金,因为师父在小的时候,七、八岁的年龄,一到春节,当地都会尊重、爱护老人,给老人送一些吃的,师父印象很深刻。送的那些东西,折合成现在的物价,差不多五十块人民币,所以师父就给两千多个老人发敬老金。这些老人,你看老有所终,有个老人拿到红包,把它供在祖宗桌前,对著他的子孙讲,我这辈子再穷,我也不可能用这五十块钱,这五十块钱代表著净空老和尚,老教授对於我们老人的爱护,我再怎麼穷都不会花它。这老人有智慧,用这个红包来教育所有的子子孙孙,要懂得敬老、爱老,懂得知恩报恩。 
    文章恭录: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七集)  2007/3/14  
档名:52-184-003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