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习禅影录摘选(1)


   日期:2013/10/13 13: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师怀瑾习禅影录摘选(1)

 

师云:饮食男女,真正修行的人不必隐讳,要面对现实,破此难关。显教对此没有办法,真正修持的人,非解决此一问题不可。要化去YIN念,才能真正解脱贪嗔痴。贪就是贪求财色名利。嗔就是不能慈悲喜舍(不能详和)。痴就是事理不能通达。一切众生由爱欲而来。所以密宗有一门方法由此下手。胎儿最初七天生督脉。次七天生眼睛及生殖器。三十七个七天出娘胎,婴儿只有爱没有欲,未破身以前没有欲。修持用功,不能得力,生理上的障碍不能解决故也。把这个化了以后,才算打好了修持基础。藏密大师们认为中脉不通,修法绝不能成功。气脉通了以后,贪嗔痴都没有了。生理的变化,也是一日一来复,生理健旺以后,持盈保泰则很难。西藏密宗讲三脉四轮。婴儿至开口说话即不通,经过如法修持,才可以打开。生命的泉源在海底部位。八十岁的人,如果海底生命之源可以唤醒,可以延年益寿,且可得神通。西洋人称“灵力”、“灵能”。藏人称“拙火”。打坐时气脉不通,不能得定。显教中有“暖、顶、忍、世第一法”的说法。

先由脐轮发暖,到一身均暖,拙火将发之征兆也。暖后可以得热,YIN念甚强,须有化去它的修持方法,不过传法不得其人,益增其恶,故密宗上师绝不轻传此一大法也。以三昧真火,锻炼精气,一片光明,顶轮开了,丹田发暖,头顶清凉,妄念自灭。忍者,气住脉停与宇宙相通矣。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心头一空,气机就会下沉。
 、、、、、、、、、、、、、、、、、、、、、、、、、、、、、、、、、、、

四大不调,引动欲念,利用打坐,使你静下来。四大慢慢调和,气机调柔了,欲念就没有了,所谓“习定”是也。般若是悟道的智慧,由什么地方悟?就在一动一静之间去悟。觉了能动静的那个,明明了了,就是这个。身体动乱,明明了了的这个,并没有动过,一切了然,一切不相干。生命的能,充沛以后必然向外发展,坐禅以后,不使它向外发展,于是气机在身体内发动,动到极点,慢慢就化了,业力减了,气机化了。就这样坦然一定,不要求个清净。胀、痛、酸、麻、痒、热、冷,都是过程,不要怕苦,但是也不要太苦。苦过以后,就可以豁然明白了。

习定妄想断不了,不要强去断它,就是那么看着它。昏沉来了,也不要强打精神,照住昏沉。久而久之,妄想就起不来了,昏沉也不来了,不是你用心去断除它们,它们自动不来的,用功要这样用法。
、、、、、、、、、、、、、、、、、、、、、、、、、、、、、、、、、、、、
把头抬起来,不要挺得太厉害了,下颚向内收,后脑向后仰一点,把头脑忘掉,使心下沉,并不是沉到身体的某一部分上停住下来,而是把它放下去,放到地心以下去,放到下面无量虚空去,然后就可以定住不变了。
天气寒冷,一切都凝缩,我们这个身心也在凝缩。不过修道要反其道而行,哈出几口气来。把身心都放下。体温就会慢慢提高,不怕冷了。我们这个身体,真是娇惯不得,越是怕冷,它就越冷;满不在乎,它倒暖起来了。

心不要注意上面,一切凡夫都习惯注意上面。想像由海底下沉,沉入于九地之下,就可以大定,所谓“地藏王菩萨”是也。心沉下,纯阳之气就上升,硬是让你放下,而不是叫你放开,是很有道理的。不把心沉下去,纯阳之气就会下沉,永远不会得定。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五、六十岁的人能够经常心向下沉,真阳之气自然上升,保持健康长寿。你看一切万物皆从地上生出来,此乃生生不已,一切生命之根也。要想长寿,身心无病恼,一定要放下。密宗破瓦法,是修行向上的法门,容易往生。心向下沉,是长寿法门。

腿子痛腰酸背痛,心太紧张了,呼吸就不匀了。呼吸太松了,(如老僧入定,此中无生机,是枯禅,一点用都没有。)就要深呼吸几次,使气机充满,活活泼泼的。心境放松,不守静,不守定,不守空,不要用心去修,就是这样修下去。把身体放松,用意向下沉,沉到地心以下去。身体先调和了,百脉皆通了,自然可以得定,身心都放下,就没有障碍了。

空与有那些道理,都可容易明白,不要去思维它。“万法本闲,唯人自闹。”这是古德的两句名言,也就是“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什么定、静、空,那都是化城,都是黄叶止儿啼,你们都不去管他,就是那么一坐,什么都不管。我来帮助你们一下,(师念佛号数百声)――把心放下,空掉,自然与佛光相接,诸佛与你们灌顶。(师又念佛号数十声)你看一片光明,一片清凉。(师续念佛号数十声)这就叫“坐念”,以清净梵音来念佛,可以超度亡人,亦可以超度活人;以此清净梵音,使人心地清净也。但是自己如尚未得定,念佛度鬼,毫无是处。
、、、、、、、、、、、、、、、、、、、、、、、、、、、、、、、、、、、、、、、、、

心量要尽量扩大,一念清净,就是华严观。

现在我给你们显一下华严境界看一下,但并不是耍把戏。修行人一般都在身上搞,很难超脱。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个超出身体的方法,把心念从顶轮抛出虚空,上升到无边际的高空,同时下降到无边际的下方,旁边前后左右也是无边无际,把身体的观念空掉。就是这样坐下去,身体的痛苦,知是知道,可是不去管他,痛苦自然减轻,久之可以得定。这时虚空即是我身,我身与虚空无二。我们这个身体不过无尽虚空中一个微尘。要离开这个身体去修,可是也要借着这个身体来证。这样修久了,心量自然逐渐扩大,慢慢就可以与诸佛相接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习禅)(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习禅)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学习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 

 成观法师:禅之甘露 第十章 习禅五阶(下) 

 成观法师:禅之甘露 第九章 习禅五阶(上)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