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摄心是世出世间都必须的一桩事情


   日期:2013/10/18 13: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出世间,大至了生脱死之法,小至谋衣食之技能,都有一个共同点:收摄心神。我和一个朋友聊打坐时身心调整的一些基本要领,他提到带学生的一些心得与此类似。现在的研究生不好带,他一般都要求学生们静静的坐几分钟,把以前所学的东西全部放下来。就像一个杯子,要装水之前,不管里面以前装的是咖啡还是清茶,都要倒掉,倒的干干净净。这种授课方式取得的效果比那种妙趣横生、口若悬河的方式更好,更容易融入学生们的创作。在我的印象中,上小学时老师上课之前都会要求调整一下身体坐姿,要求安静。学习一些技能,同样如此。如果心不能沉下来,总是东飞西散,无着无落,恐怕本来一天能学会的东西要花很久时间也难以掌握。西方一些人文学者更直接:专注是一种能力。

   世间法如此,出世间法对此就有更高的要求了。千经万论,诸佛诸祖,归结起来,都是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为基本方向。戒定慧是方向,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因戒才能得定,因定方能发慧。实际是三而一的事情,说起来有三桩,行起来只一件。定和慧都是自然显发,求之则反。唯一能求能做的就是戒。可惜后来行人多都畏难,害怕拘束,总想走捷径。不用说守戒,一听到戒就下意识的想绕开。却不知道欲速则不达,西方有句谚语说的很好:迷路时,我们往往跑的更快。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以幽默、俏皮释放压力,去不知这种释放的最深处包涵的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实质也是一种逃避。当然,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处世之道,而自身自有着落者另当别论。不过这种方式总体上讲,容易让人心飞神散,为物所滞。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甚至整个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实质也是这个问题,方向反了。《三字经》里面有这么一句:教之道,贵以专。。。。。。以前的教育首先是让孩子专注一个方向,一个老师带,等到孩子有了定力了,再让孩子广学多闻。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唯恐孩子学的东西不多,唯恐孩子的心神不够伶俐。却不知心浮则气躁,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脾气普遍都很大,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心为物滞,即为物役。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叫他超脱?又如何奢求他能获得真实的智慧?

   佛法为真实的息心之法,很多学佛之人吃亏就是吃在这个地方上。不知道息心,连世间的事情都会出问题,何况出世间非大丈夫不能承担之事?着魔发狂,求升反堕都是这其中的典型。如何息心,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灵活掌握。当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针对的是不同众生的根性而说。医生看病,也是因病与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把心息下来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对此有最真切、最直接的开示: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实际这是观世音菩萨成道之法:反闻闻自性......念一声佛号,听自己念佛的声音。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金刚持、默念也是如此听去,因为心中起念,就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明明了了)。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前提,恭敬。心不恭敬,欲摄无由。一个飞扬轻佻的人,他的心不可能摄得住。印祖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是随便讲的吗?这是过来人的真言实语,剖肝沥胆的肺腑之言。我们拜佛,恭敬师长是他们需要我们恭敬,需要我们拜吗?佛已成就,拜也好辱也罢,毫无增减,其损益在我。我们真诚,恭敬能将我们飞扬跳脱的心神从纷扰的尘缘中收摄回来。越恭敬,收摄的越彻底。古德拜佛,一拜之下天地为开,乾坤相转(心力狭小之人以此为虚,笑而讽之。如同幼儿之不畏悬崖之怖,不识珠玉之贵,因果报应,极乐世界真的有么?不知极乐世界和我们脚下的地球一样,是真也是幻。说是真者,苦乐宛然,历历在心;说是幻者,诸有非实,也就是现代物理学讲的物质是人类的错觉。真者言事,幻者说理,不可事理颠倒理事相废)。能真诚恭敬,心还没有收回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用种种方便了,一定是把心摄住。再然后种种方法中择一适合自己根性的法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透不止。很多同修心没有定下来就开始走博学多闻的路子,不知道这条路走到极处也就是苏东坡和梁启超的程度,与了生脱死毫无关系,难以得到真实的利益。佛所说的世智辩聪,八难之一诚可为一切学人之诫。



为佛法、为众生故,末学斗胆冒昧谈一点自己的浅见,正确与否祈望各位师兄、同修思量。此文若有些许功德,回向法界众生;若为邪见以及错谬之处,末学求哀忏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摄心       念佛)(五明学佛网:摄心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