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三种观心,三种方便


   日期:2013/10/25 18: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三种观心

有三种观心:第一种观心,为开悟而观,为明心见性而观,为见到本来而观,它将观心视为一种手段或过程,它为最终的目的而观,它注重结果。它想到“果”上而活,它想带着果到因里活。第二种观心,它以发展平等心和觉知心为目的,它将观心视为修定与慧的双重载体,它注重过程,不谋求或希望心有个什么最终的状态出现,它只是最大可能的扩展和持用心的觉知,并力求更加稳定地住在觉知上。它将这个觉展开和使用的过程视为生命。第三种观心,只是观心,只是注视什么在心中出现、灭去,出现、灭去,它既没目标,也不关注过程,它仅仅内视,不过问心外的一切,以内视心为全部,无我无他,无前无后。它不求不找不持任何东西。

二、第一种观心

第一种观心,为最后的结果而观。最后的结果是,观心者发现无心可观。既无能观,亦无所观,观心者抵达不观而观的境界。它将这种似乎破除能所的状态,称为开悟、明心见性、见到本来。将这种开悟、明心见性或见到本来之后的、似乎没有能观所观的、广大清明的存在状态,称为发明本心,本心照耀,自性大日如来出世等。此一观心过程被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没见到本心前,称为未悟;见到本心,称为悟。没悟时的状态及用功方法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悟时的状态及用功方法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悟前,观者眼中有镜有尘埃,要想除苦或达到后者的结果,就要不停的拭心,如擦明镜一般;若是悟了,则是清天丽日,光明照耀,只行保护即可(保护亦是假名)。防非止恶,犹如幻事;观人观物,镜花水月。悟前之观,如手持电筒,须用力探照;悟后而观,如日月在天,不照而照。观者还发现,悟后观心,是心和它自己的游戏,犹如以物当镜,能照是心,所照见也只不过是心,一切无非是心。悟后观心,变得不再那么严肃、努力和费劲儿,如游戏尔。

三、第二种观心

第二种观心,以发展觉知心和平等心为目的。它不期待发现心的本来样子,也没那名相。它只是时刻觉知、觉知、觉知,试图将觉知连成一片。在觉的过程中,修行者通常以呼吸、肢体动作等粗大的行蕴为媒介,去练习和养成觉知的习惯,最后使这种觉的习惯成为自然。觉知伴你,如同影子随你,觉知化成你生命中的光明的影子。这种观心的要点是时刻觉知,将觉知和一切分离,并时刻返回觉知本体。它不关心所觉的内容,只关心觉知本身,只保持是觉知本体。觉是心的不染之用,因而这种观觉也称观心。这种观心没有悟不悟之说,它的最高目标就是觉知成片,即时刻在觉,力争做到昼夜一同,无有忘失。透过这种一直之觉最终发展出平等心,等视一切,以此获得安详、自在、慈悲的境界。

四、第三种观心

第三种观心,更加没有名相。它只是注意有什么在心中出现、灭去,出现、灭去。它既不给事物命名,也不赋予事物意义,它不关心任何概念,既不追寻问题,也不随同答案,它只是注视内在的事相、心相。它也没有悟不悟之说,也不立妄心本心之名,也没有觉知、平等、止观、定慧等名相。它只是简单的观心。绵密地注视藏识的现行、转化和消失,即心相续,不在心地里做任何造作。这种抛弃所有的概念,只是注视心的呼吸(心行即心的呼吸),极为简单的观心,是第三种观,它只是注视所观的内容,不加任何干涉。它没前没后,没你没我,只管一心,只观一心,仅此而已。

五、修自己的行,得自己的果,在自己的国。

第一种观心,寻找真心,加入了思维的元素,是北传禅宗的路子(静虑);第二种观心,直用觉性,直观觉性,是南禅一支的路子;第三种观心,不分南北乘别,各有用者。上述三种观心,出发点或理论框架不同而已。说到底,它们三个是互摄的。真实的观,每一个中都会含有其他两个。依据人们的不同倾向,修行者行持上述不同的观法。只要观,每一种都得利益。有老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是真的吗?这是不同理论框架下的方便说法。依照缘起法则,任何一种造作都会产生结果,好的造作产生好的结果,坏的造作产生坏的结果,怎可能有造作不产生结果呢?不见本心下的善的造作,也会产生结果。如果不见本心,造作就没结果,那么是什么导致见本心这一结果的出现呢?所以,不管哪种观心,决定是:造一分善,得一分善果;做一分功,有一分功德。除一分障,明一分心,明一分心,见一分性,决定如此。不必疑虑造作是否有结果,决定是有,因果如此,缘起如此。修自己的行,得自己的果,在自己的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心       方便)(五明学佛网:观心       方便)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杨曾文教授:道信及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杨曾文教授:天台智顗的中道实相论和观心论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八章 轮回种性 示现方便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四、禅的渐修方便与顿悟 缅怀古德禅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四、禅的渐修方便与顿悟 永嘉禅师与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一 第一篇 方便示导令悟 

 蔡惠明居士:佛教是宗教是哲学,并应以科学为方便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杨惠南教授:“实相”与“方便”——佛教的“神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