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要学智慧从哪里学?从不着相学


   日期:2013/10/31 22: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要学智慧从哪里学?从不着相学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88集  2013年10月23日讲于香港

万法虽有现象,它是生灭法,它不是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今天不要说别的,说我们身体,“身体不可得”,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话不是假的,是真的,科学报告。

我们这个身体是怎么回事情?科学家告诉我们,是细胞组成的。各式各种不同的细胞,有些细胞组成我们皮肤,有些细胞组成我们骨骼,有些细胞组成我们的五脏六腑、汗毛、头发,不同的细胞组成的。这个全身大概有多少个细胞?科学家告诉我们,大概有六十兆。单位是“兆”,有六十兆个细胞,我们的身体。可是每一天二十四小时新陈代谢,老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出生代替了,有多少?七千亿。每一天就是新的细胞换老的,老的排出去了,从便粪里面排出去、从流汗里面排出去,新陈代谢。

那什么是“我”?每一天要换七千亿个,七千亿个老的死了,新的活了。那么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不可得,“我”刹那刹那在新陈代谢,哪里是“我”!佛法里面讲七年是一个周期,七年,我们老的细胞一个都没有了,全部换新了。七年是个周期,七十年新陈代谢周期十次。

所以你了解事实真相:有相的东西不可得,有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的统统不可得,“万法皆空”。

真正明白了,像我们今天的时候,从经典上古圣先贤教诲,科学家的报告,我们了解这些状况,我们是解悟,没有证悟。阿罗汉是证悟,别说阿罗汉了,比阿罗汉更低的,初果须陀洹他就证悟。

证悟跟解悟不一样,证悟有受用,解悟不得受用。我们是解悟,证悟得受用。他放下了,真放下了,不受它干扰了,不受他影响了,这就是证悟人的受用,慢慢慢慢逐渐逐渐他就见性了。你像初果须陀洹他放下了,他知道事实真相,不执着这个身是自己,“身见”破了,“边见”破了。“边见”,不执着两边,也就是没有对立了。不执着成见,自以为是这个念头他没有了,他得两种受用,恢复本能,“天眼”,“天耳”。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他能看得见;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他能听到,他得受用。我们科学家发现这些事实真相,跟佛经上讲的一样,是解悟,他没有天眼,他没有天耳。

比初果再高一级,二果,二果不但有天眼、天耳,有他心、宿命,这两种神通现前。他心,别人心里想什么他知道;宿命,知道我过去世,我的前生,再前生统统知道。

到三果可就了不起了,三果有变化,神通变化。三果圣人阿那含,到远方去旅行,不需要交通工具,他想到哪里他就到了哪里,飞行自在,实际上他不是飞行,他是变化。用简单的来描绘他,他能把身体完全变成一道光,光的速度非常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把那个光又变成人,叫化作一道光,他走了,立刻就到达,真的。光绕地球一秒钟绕七次,所以在地球上任何一点,他立刻就到达。

四果阿罗汉,六道轮回不见了,永远脱离六道了。六道的人要念他,想他,求他帮助,他会现身,你跟他有缘,他会现身,这些是真的,真有用处。

=========================================================

“‘虽知性空,而愿净土。’”

所以那些“虽知性空”,这证果的人,成就的人,而愿净土,他还发愿度众生,“四弘誓愿”没忘掉,“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什么要度?他跟自己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像我们身体,六十兆的细胞同一个身体。都是六十兆的细胞寿命长短不一样,有一些寿命很短,几十个小时,它就灭了;有些三四个月,有些三四年;最长的,脑神经细胞,科学家告诉我们,它的寿命大概是一百五十年。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经上所讲的,人死了,八个小时不要动他,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为什么?脑神经细胞它没死,它要离开了,人才算是真正死掉。一般人断气,呼吸停止之后,最好是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再去动他,比较安全,他真走了。往生的人快,往生的人他到极乐世界去了,这里一断气,他就走了,他没有中阴;还有个,堕地狱的没有中阴,他一断气,立刻到地狱,叫无间地狱;人生天,天人福报大,人生天的时候,也是一断气就生天了,没有中阴。所以愿生净土,这个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念念我们都愿生净土。

“又曰:‘佛法不着有,不着无,有无(亦有亦无)亦不着,非有非无亦不着,不着亦不着。’要之,不住二边,远离四句,妙契中道,平等一相。”

这是大乘,心地干净。“着”什么?有念就着了。根本没有念头,不起心,不动念,这什么境界?佛境界,佛的境界是“平等一相”,这是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我们希望自己证得“平等一相”。我们修行修什么?这几句话就是我们修行重要之处。不能执着“有”,也不能执着“无”,“有”、“无”都不执着;中道也不执着;世间法不执着,佛法也不执着。话说得容易,谁做到?自古以来最明显做到的,慧能大师。慧能之前没看到,慧能之后也没有看到,这我们不能不知道。那我们怎么办?我们今天唯一能走得通的、能得到结果的,只有“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也就是净土法门,也就是这一部经典,不能离开这部经典。

下面引《金刚经》说:

“《金刚经》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说得笼统,细说,下面还少了一个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得成阿罗汉。如果是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修一切法,那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句是印度话,梵语音译的,可以翻成中国字。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因为这一句话就是成佛,就是佛法修学最终的目的。“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下面“三”是正,后面“菩提”是觉,所以统统翻成中国字,“无上正等正觉”。可以翻,而不翻,这尊重,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佛法求什么?就求这个。

“是故十方正士,深达法空,专求净土,是即远离四相,修一切善,故‘必成如是剎’也。”

来到这里参学的,礼供听法的。来这参学的,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法身菩萨,个个都是明心见性的。不是明心见性的,他们到不了极乐世界。我们见不到阿弥陀佛,他们这些人“深达法空”,明心见性,深深通达一切法皆空,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个个都是这种境界。

=========================================================

“专求净土”,他要不专求净土,他就不来见阿弥陀佛了,他就不会到极乐世界来。他们对于阿弥陀佛非常佩服、非常敬仰、非常羡慕,想学阿弥陀佛,所以到极乐世界来参学,这就是“专求净土,是即远离四相,修一切善,故‘必成如是剎’也”。所以阿弥陀佛给他授记,你们必定成就像极乐世界一样的刹土。换一句话说,你们将来成佛,一定像阿弥陀佛一样的佛身。

“又《会疏》曰:‘所以菩萨虽洞达三空,智无所着,而能大悲熏心,发愿净土’。”

记住,智慧是不着相的。如果有所着,那不叫“智”。那叫什么?那叫“业”。造业,“着”就是造业,“不着”就是智,这一定要知道。我们要学智慧从哪里学?从不着相学。不着相,简单说一句,不要把这些事相放在心上,就叫不着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上街逛市场,看到那个东西心里想要,着相了。心里有了,就着相了。如何练到不着相?所以逛街可以修定,练功夫。练的什么?样样都不放在心上,样样都不执着。高等的禅定是在这个地方学;盘腿面壁是小定,那不管用的,他要一做的时候他会动心。只有像在那种热闹场合当中,去逛街的时候如如不动,那真定。《华严经》上鬻香长者,他修定,他是在市廛,就是最热闹的街道,他看不着相。听,不着相;接触,统统不着相,而且不起心、不动念,真修行。

“智无所著,而能大悲熏心。”

为什么?看到众生着相。众生着相,就是搞轮回;不着相,轮回就没有了。阿罗汉不着相,轮回不见了。我们看到阿罗汉在世间,那是他回来度众生的,他对于一切相决定不执着,他要执着,他就堕落了、他退转了。阿罗汉不退转,所以大悲熏心,他有大智慧,有大慈悲,就怜悯一切做错事情的众生,着相的众生,所以“发愿净土”,

==========================================================

“虽净佛土,而常寂静。是则即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而二十九种。”

这句话非常重要!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中断过,为什么?为帮助这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让他们早一天开悟,早一天成佛,是为这个。阿弥陀佛自己住哪里?给诸位说,自己住常寂光,从来没有动过,所以“而常寂静”。

住常寂光,“是则即一法句”,这个“一法句”,《往生论》上说的,“一法句”是什么?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赞叹常寂光净土。“而二十九种”

“(《往生论》谓极乐共二十九种庄严)。‘即二十九种而一法句之义也。’疏说精妙。”

《会疏》说得太好了。这二十九种我们在前面学过,天亲菩萨造《往生论》。《往生论》实际上,就是天亲菩萨他往生极乐世界的报告,他是怎么修的、怎么成就的?极乐世界怎么好?他的报告给我们作证。“净土三经一论”,“三经”是佛劝导我们专修净土,求生极乐世界。天亲菩萨往生了,他接受了,他往生了,他以菩萨身份应化在我们世间,将他修学经过、在极乐世界所看到的一,向我们汇报,这是净宗重要的典籍,“三经一论”。

“一论”就是《往生论》,这里面说二十九种庄严,分为“依报”、“正报”。“依报”是环境,极乐世界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学习的环境,总共说了十七种;“正报”说了十二种。“正报”里面分佛跟菩萨,佛是我们老师,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了八种;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他说了四种,总共二十九种庄严。这二十九种庄严,它叫做“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所以这底下说:

“盖一切法无不从此一法界流出,亦莫不还归此一法界。一法界正是一法句。”

“一法句”是圆满句,是最后句,先后是一不是二,所以叫圆满句。

……

==========================================================

佛灭度之前,阿难尊者为我们启请:佛在世,佛是我们老师,我们有了困难,有了疑惑,向佛请教,佛会告诉我们;佛要灭度了,不在世了,以后我们有问题怎么办?佛给我们说了“四依法”,说了四句。

第一句就说,“依法不依人”。一定要记住:“法”是什么?佛所说的经典,你依照经典等于依佛一样。人说法,如果说的法跟经不一样,决定不能依;他说的法这经上都有,都有这个意思,可以相信。老师?老师也不行。

我年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有一次,就是遇到经典里面深奥的东西我不懂,听老师讲,我觉得老师讲的跟它不一样,我怀疑。老师所讲的有没有经典做依据?没有经典做依据,那我就不能相信。老师说有,查出来给我们看,这是正确的。如果经典上没有的话,我们就不能相信。要记住,“依法不依人”。

第二个,“依义不依语”。语言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没关系,意思没有说错,这就对了。要依义,不要依语。特别给我们现代人,看佛经的翻译本,你看一部经,两个人翻的两个就不一样,我到底依哪个?那佛说的好:意思对了就行;意思要不对,那个不可以。语言文字没关系,说得好!“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是什么?“了义”跟“不了义”标准没有一定。我能看得懂,能听得懂,我真正得利益,对我就是“了义”;我还没搞清楚,我还有怀疑,我不敢这样去做,这对我来讲,“不了义”。所以这一句话是活动的,你要一定依自己的程度、依自己生活环境,不要学得太高了,太深了,适合自己的程度,这个好。

“了义”究竟的是什么?是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那我在一切经里头,这一部经对我合适,我学这部经我能往生,我学《华严》,我得不到华严三昧;我学《法华》,我也不行,也作不了佛,那个经的好的,大经,对我来讲“不了义”,这个对我来讲“了义”。一定要懂!我能做得到,我真正相信,我真正发愿,我真正一心念佛,走路是一步一句佛号,这叫“了义”。

最后一句叫“依智不依识”。要依智慧,不能依感情用事。最后的决断要用智慧,决不被感情障碍了,这个很重要!要依真实智慧。感情有很多,老师劝你,好朋友劝你。我在早年,忏云法师劝我修净土、李老师劝我学净土,我都没听,那个时候自己以为自己有智慧,对净土是什么?不认识。我对净土的认识我给诸位说过,讲《华严经》讲到一半,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到文殊、普贤,那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两位菩萨: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在《华严经》里找,找到末后找到了,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两个人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在阿弥陀佛那里成就的。我们看到这个经文寒毛直竖,这样的菩萨还从极乐世界来的,所以就非常认真仔细把《华严经》重新再看,看出来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讲过两遍,囫囵吞枣,都没把意思看出来。这下细看才晓得,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吉祥云比丘,他修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专求极乐世界。佛法跟中国世俗很多相通,都是把最重要的摆在最后。善财第一个访问的,那叫先入为主,德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我们没看出来。再细看,看明白了,一头一尾,五十三参,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而第一参是文殊菩萨推荐的,叫他去参访。文殊大智,抉择法门,决定选择这个法门,般舟三昧,就是念佛法门。

==========================================================

我听说国内有修般舟三昧的。一定要知道,般舟三昧是初住菩萨以上修的,不是我们修的。善财参访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了,不是凡人。

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九十天日夜不间断,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只可以站着、只可以走着,九十天不是九个小时,你能受得了吗?你受不了,要修那个法门,那个法门是好,太高了!不是你修的。

所以有同修来问我,他想修般舟三昧。我说你可以,我做不到。我对你尊敬,没有话说,我不敢!我说学锅漏匠。谛闲老法师教他的徒弟锅漏匠,我学他;他,我学得到。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就念这念这一句求生极乐世界。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不分昼夜。这个我可以做到,一点压力都没有。累了?累了就躺倒睡一下,休息好就赶紧接着念。这个做得到。这法门要介绍给末法九千年众生,为什么?没有压力。功夫决定不间断,什么时候都可以休息。休息的时候要是有念佛堂,念佛的时候穿着海清,休息的时候不要脱衣服,躺在那里休息一会儿,醒过来赶紧去念佛。这个我有把握修成,般舟三昧没有把握。如果困了一倒下,把般舟三昧就破了,还不如锅漏匠呐!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不能躐等,不能好高骛远,做不到的硬要去做,肯定失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智慧       不着相)(五明学佛网:学智慧       不着相)  

 佛学智慧,如何供养三宝最殊胜 

 光亮法师:布施不着相,一定有成就 

 净土法门法师: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在境界裡歷事鍊心 

 净土法门法师:不着相那就是超越六道的真理 

 恒传法师:应该如何随喜、赞叹、回向,才能不着相,有真正的 

 刘素云: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刘素云: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净土法门法师: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在境界裡历事鍊心 

 净土法门法师: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在境界里历事练心 

 净土法门法师: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在境界裡历事鍊心 

 净土法门法师:怎么样学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处世不着相,心地清净念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