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法说爱:自私的爱情


   日期:2013/11/12 22: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爱情不仅无常,剥开爱情头顶上那神秘的光环与面纱,透露出来的是赤裸的人类自私的本性。佛教认为,世人所谓的爱情,本质上源于人类最深层次的对自我的贪爱。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休谟认为:自私是人的自然本性,自爱是生命自然存在的客观需要。自从人类产生了文明,人类就学会了用各种美丽的谎言来掩饰自己的自私。比如被古往今来很多人热情讴歌与赞颂过的“爱情”。

  爱情不能与别人分享、爱情不能让渡、不能施舍。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又是那么执著、自我、不考虑别人。爱是一切情感中最自私的情感,所以,当它受到伤害时,它是最不宽容的。

  人对世间一切的爱,说到底全部都是“使我快乐故我爱”。心理学家认为,人对于异性的爱,本质上源于对于自己身上所本有的“非我”的自体爱。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异性的“原型”。男性心中存储有某种类型的女性的“原型”,而每位女性心中也存有某种类型的男士的“原型”。之所以是这类女人或男人才能让自己动心,正是因为每个人其实都在寻觅自己心中的“原型”。我爱的人之所以让我幸福,是因为他/她的形象、气质、言语行为符合我内心的某种期许。

  在《佛教心理学》中这样描述:

  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使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心灵幽径——冥想的自我疗法》说,性欲的后面是一口寂寞的深井,性的意象是寻找安慰和亲近的方式。

  但丁说:“爱不允许任何被爱的人不爱。”印顺法师在《佛法概论》中说:论到情爱的根本,应为“自体爱”……即深潜的生存意欲……又名我爱。

  有人会说:“我的爱情就是无私的!我爱对方,可以为他奉献一切!”但是,为什么我们会爱对方?是因为对方使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甜蜜、心跳、魂不守舍,甚至是柔肠寸断的痛苦——但是,此时的痛苦也一定是“痛并快乐着”。因为我此时感受到的痛苦是牵肠挂肚、柔肠百转、使自己的内心温暖湿润的痛苦。

  当面对爱人的背叛,爱情的背叛时,人们则会产生撕心裂肺的痛苦,此时的痛苦则往往带给自己毁灭性的后果。“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很多人因为情变而做出了伤害对方的举动——比如情伤、情杀——此时的借口居然是:因为爱!此时的爱,彻底地暴露了它的自私性。

  佛教认为,维系人类生命的就是从染污末那识源源不绝地流出的对自我的挚爱,这种人性中最根本的欲力——对自我的执著,即“我执”。

  佛陀在南传《增支部》1-75经言:

  即使一个人用心找遍十方任何角落,也找不到一个自己爱他超过爱自己的人。十方所有众生爱他们自己超过爱别人。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因为这种根植于自我的贪爱,我们会产生种种忧虑、种种痛苦,所以,佛教,尤其是小乘佛教,无一不是叫人绝欲去爱,才能达到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法       爱情)(五明学佛网:佛法       爱情)  

 唐仲容居士:怎样弘扬佛法 

 唐仲容居士:从教理行果谈佛法的思想体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与现实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需要的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示寿命之理 

 其它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惠空法师)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佛法在社会上有什么用处(讲演 

 普献法师:佛法是唯心论吗?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