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轻松学佛法摘要:念佛篇


   日期:2013/11/14 14: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念佛

  「念佛」二字将一切法都包括尽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一副对联,任何一句都包括其他九句。真诚如果没有清净,就没有真诚,没有平等也没有真诚,没有放下也没有真诚,没有自在也没有真诚。《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上联是存心,下联是行事。佛法讲心与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菩萨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菩萨行。这是我总结五十年修学的心得,学的什么?就这十句话二十个字,我天天讲经劝导大众也是这二十个字。

  初学的念佛人,念头才起,马上就要觉察:「我这个念头是正还是邪?」如果这个念头是邪念,赶快要把它转变成正念,这就是修行。这真正是转祸为福,因为邪念是灾祸,正念是福德。转恶为善在念头上转,转迷为悟也在念头上转,要转得快,决定没有疑惑。不但是转祸为福,也是起死回生的关键。

  所以,以「念佛」做为总结。真正念佛,念什么?就是念真诚、念清净、念平等、念正觉、念慈悲,这是念佛之心;念看破、念放下、念自在、念随缘,这是念佛之行。这是菩萨学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我们当如是学,这叫真正念佛,一句佛号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

  (节录自21-112-10【做好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阿弥陀佛怎么念

  前清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中说,业障深重的人,所有一切忏悔法都忏不掉的业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彻底忏除,那就是「念佛」。念佛功德确实不可思议!

  有人问,到底是念「阿(音窝)弥陀佛」,还是「阿(音阿)弥陀佛」?「阿(音阿)弥陀佛」是梵音。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幅员广大,方言很多,念「阿(音窝)弥陀佛」的人,坐着往生、站着往生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必执着音,要着重清净心。音念得再对,不一定能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心净则土净」。《阿弥陀经》讲往生的条件是「深信、切愿、持名」,持名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可以往生,念「阿(音窝)」也可以往生。倓虚老法师是营口人,他念「阿(音窝)弥(音逆)陀佛」,他坐着往生。这就是说明心真诚,心真有佛。

  「念」字上面是「今」,底下是「心」,意思是我现在心里有佛。念念有佛相还不行,只是种善根而已;要念念有佛心,我心跟佛心一样。佛心是什么?平等心。所以,我们的心清净平等,这是念佛,念佛心。

  「愿」,念佛愿,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自己的本愿。我的心、愿、解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解相同,就与阿弥陀佛建立共识。也就是要把弥陀三经所说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我们的「心、愿、解、行」依照三经所说的修正过来,一切业障就彻底忏除了。

  我们平常念佛号,「心、愿、解、行」都在其中,「信、愿、行」三资粮也在一句佛号之中。不仅如此,「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都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所含藏的意思无量无边,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因此,念有会念,有不会念,不会念的是嘴皮上念,不相应;会念的,「心、愿、解、行」统统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真正忏除业障,这是真实修行。

  (节录自《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菁华》4-9-03【忏除业障】)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人最怕怀疑、夹杂、间断。若能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没有不成就的。这三句话与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完全相应,其效果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是不需要藉任何帮助,自得心开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功效,与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两样,但是比禅宗容易多了。禅宗不好修,念佛好修,这两者难易差别悬殊太大,所以净土念佛法门称为「易行道」。

  (节录自21-51自利利他)

一心系念

  「一心系念」,就是一般讲的「一心牵挂」。一心牵挂,挂什么?阿弥陀佛,把挂念钱财、挂念儿孙的心换成阿弥陀佛,不系念其他事情,其他的万缘放下。我们只要做到一心系念,临终佛来接引,一定是先见到佛光,佛光一照就把功夫提升了。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因此,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是讲「一心系念」,而罗什大师翻的是「一心不乱」,两者翻的都很好。所以,凡是往生的人,在临命终时见到佛来接引,受佛光加持,功夫境界立刻提升。我们念佛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一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原本功夫是事一心不乱,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乱。平常一定要用功,用功一定要掌握原则。会修行的人在境界上修,《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给我们做出历事炼心的榜样,经历万事万象,而不着相、不动心。

  (节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12-17-24【入法界藏,智无差别。】)

十念法

  如果工作非常忙碌,连早晚课都抽不出时间,就采取「十念法」。「十念法」是念十句阿弥陀佛,一天念九次。早晨起来洗了脸之后,家里有佛像就面对着佛像,没有佛像就面向西方,念十句阿弥陀佛。时间很短,一句接着一句,十句不间断。然后,三餐饭前、上午上班下班前、下午上班下班前和睡前,念十声佛号,总共九次。不碍事,也不耽误时间,十句佛号一分钟就念完。每天做,一天都不缺,也是净念相继。有不少同修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很有效果。

  (节录自早餐开示20-13-0809)

念佛是戒定慧三学同时具足

  戒、定、慧,名为三无漏学。禅定是清净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方是禅定。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在哪里做?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用功夫。用念佛的功夫,念头才动,即提起佛号,将念头转成阿弥陀佛,此为戒定慧三学同时具足。能转就是守法,就是持戒。见到外面境界,顺心的起了贪爱。贪心才动,用「阿弥陀佛」转过来,就是持戒。见到不如意的环境,心里不高兴,也用「阿弥陀佛」转过来。

  我们接受佛的教诲,依佛教导的去做,即是持戒。转过来之后,对于一切境界不再理会,回过头来念佛,即是修定。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慧就在其中。净宗修学之殊胜,是戒、定、慧三学一念完成,圆满具足。然后处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会表现出来。修行功夫浅深,都流露在面孔、音声、一举一动之中。愚痴人看不出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瞒不过的,一接触就知道。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念佛法门是第一方便法门

  世尊看到我们迷得太久、太深,因而生起怜悯之心,帮助我们觉悟,教导我们修行。「因修万行,果圆万德」,因众生之根性无量,所以佛为众生演说无量法门,顺众生之根性教学,众生修学才容易成就。一切法门之中,第一方便、稳当、容易的,无过于念佛法门。本经教我们念佛,至心称名,与《无量寿经》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二无别。若众生不能接受念佛法门,对其有疑惑,佛则再开其他方便法门。

  为何念佛法门是第一方便法门?佛说: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说尽了宇宙间万事万法之理。心能现相,相起变化乃心之作用,此心即是识心,也就是念头。所以,佛教导我们念佛,念佛就作佛。《无量寿经》中又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念阿弥陀佛就成阿弥陀佛。明白此理,才会肯定念阿弥陀佛是第一,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才是真正念佛人。

  念佛法门是道共戒,圆满具足一切戒律,所以不会犯戒、破戒。得禅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不如念佛所具足的圆满清净戒律。因为,念佛是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此乃真正大圆满。

  佛教导我们修学念佛法门,要至心称名、念诵。念诵就是读诵大乘,而以读诵《无量寿经》为第一。隋唐古大德说,一切经最后都归结《华严经》,《华严经》归结《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归结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结第十八愿,即「十念必生愿」。现在有人提倡本愿念佛,本愿特别着重在第十八愿。完全依照第十八愿念佛,能否往生?果能遵行,决定得生净土。

  有人认为:「既然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就可以不必恪守戒律,反正临终时念佛还能往生。」话虽没错,但临终时有把握念佛吗?头脑能清醒吗?我们仔细观察,一些人临命终时业障现前,一句佛号也听不进;甚至一听到佛号就生烦恼。这是我亲眼所见。一生念佛,到临命终时贪生怕死,不能放下,不愿念佛,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本愿念佛在理上讲没问题,事上就太难了!临终往生是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才行。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极,劝勉我们不可存侥幸之心,否则最后必定落空。提倡本愿念佛,舍弃戒行,此论似乎有理,事实上是完全错解佛的本意,是在走险道!「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是故,我们惟有脚踏实地、认真努力地修学,临终往生才有把握。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心上只有阿弥陀佛

  世法不妨碍佛法,佛法不妨碍世间法, 融通无碍。世间事照做,做完了绝不放在心上,这叫放下。 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进不去,这叫 功夫成片,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了。换一句话,往生你决定有把握。

  (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302集)

善法中的第一善

  我们八十岁之前修的福不够,现在要加紧努力将之补足,一定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把自己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什么是善?要掌握善的总纲领。

  大乘经教告诉我们,总的善根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你念这一句佛号,等于修了一切善。这是真的,但是没人相信 ,人还是造业随业流转,出不了六道轮回。真正懂得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大智慧的人。念佛堂堂主常说的「放下身 心世界」,统统放下,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对了,一个方向 、一个目标。

  能信的人,不可思议,他有真实智慧、有大福报。希望大家清楚明白后,对这一句佛号分秒必争,做任何事情,心里都能念佛,遇要思惟的事情则暂时放下佛号,办完之后,佛号接着念,这也是不间断。佛法真的是活学活用,在我们日常 生活当中,念念不要离开阿弥陀佛,你就在菩提道上,就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成佛大道上。

  文摘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二五集02-040- 0425

对一切众生赞叹

  佛为什么赞叹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原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什么意思?世尊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的名号原本是一切诸佛的通号,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用通号做为他的别号, 所以佛赞叹阿弥陀佛原来是赞叹自己,不是别人。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赞僧是赞自己,不赞僧是不赞自己。真正觉悟的人,对什么人赞叹?对一切众生赞叹, 见到人合掌:「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这是赞佛,这是诸佛菩萨教给我们赞叹诸佛。

  文摘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二五集02-040- 0425

我们这个口是用来念阿弥陀佛的

我们这个口是用它来念阿弥陀佛的,不是说人长短的,不是说是非的,不是说没有意义的话,是念佛的。我要靠这个口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我哪有时间说闲话。这个重要,「当行实语之善」,跟人往来真诚心,说实话,他骗我,我不骗他。我们各走各的路,我走极乐世界,他走三途地狱,这他走的路。如果我要骗他的话,我就跟他堕三途了,错了!

佛菩萨为什么修那么大的功德?他功德怎么修的?实际上很简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身行言教。三皈五戒十善我做到了,我统统落实了。我从早到晚对人对事,都是这样的心态,欢欢喜喜的。上大当也欢喜,高兴,快乐,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的,何必认真。

他骗我,我要不要还?不要,因为我要还的话,我离不开六道轮回,来生遇到,他还我,我极乐世界去不成了。不要还,我到极乐世界去,我们两码事情,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不可以放在心上。你毁谤我,你侮辱我,我一概不计较,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这我到极乐世界去了。你干的这个事情,对我到极乐世界统统有帮助,我感恩都来不及,为什么?无缘无故遭受这些冤枉,消业障消得更多。

财物,身外之物,喜欢,给你,欢欢喜喜给你,绝对不要。要的时候,将来你要还,我还到这个世界上来投胎,这就错了。我来投胎干什么?来讨债的,你说你冤不冤枉。为什么不到佛国去,去作佛,到这个世间来讨债还债,这事情不能干。所以人家骗我们什么,我们统统作布施着想,我对你布施供养,这是以真诚心落实十善业,来做人,对人对事对物,对自己,决定有好处,要晓得这个财愈施愈多。人家来骗我,都作布施想,愈施愈多,命中有财丢不掉。

怎么样会把财失掉?吝啬,把财守到那里,就丢掉了,守不得。财是通货,中国古人叫通货,通是流通的,像水一样,这里进来,那里要出去,要不出去就泛滥了,就造成灾难了。一定是有进有出,出的愈多,进的就愈多,就这么个道理。为什么不舍财?为什么要积财?经上一再说「积财丧道」,人积财修什么功德都没用。需要的人要帮助他,用智慧来处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5集2013/10/13

念佛的功夫

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我们可以做到,带业往生,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我们念佛的功夫能把它控制住,不让烦恼发作。在哪里练?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当中别人赞叹,我们会不会感到欢喜?感到欢喜就是烦恼起来了。赞叹,笑笑,若无其事,不敢承当,你的赞叹过分了。别人毁谤,会不会感觉到难过?没有,也不放在心上。

换句话说,生活当中头一个是人事环境,决定不受它干扰,我们永远要维持清净心、平等心。首先是清净心,不被染污,见色闻声,你把它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被染污了,就错了。善恶统统不放在心上,断恶修善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利益众生的,自己呢?断恶不着断恶的相,心里面没有断恶的这个念头,修善心里头没有修善的念头。真的断恶修善是利他,不放在心上是自利,清净心没受干扰,平等心没受干扰,这个慢慢才能养成开悟。开悟不能着急,时候到了自然开悟。

以上是说因,修因,下面这讲果报。「因果相随,如身与影」,有因一定有果,这是念佛的因,念佛的果一定现前。在这个世间,我们以修善为因,决定得善果;要以造恶为因,决定得恶果。蕅益大师在《楞伽》里头,《楞伽》批注里头说的「自心现量」,这句话说绝了,这句话把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现象都包括在其中,一样都不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受用,哪里来?自己心里头现出来的。你看到什么样的环境,就是看到你自己什么样的心相,是你心变现出来的。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4集2013/10/12

真信真愿念佛决定往生

「发愿持戒力,回向生乐国。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一个人有信、有愿、有持戒,有信有愿,持戒念佛,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如是,像这样的人,各个的行持,一千人修学,一千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跟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是一个意思。最重要的,真信、真愿,我念佛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求生极乐世界,我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所修的一切功德,统统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不求世间果报,这个人决定往生。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58集2013/9/30

念佛人要一心只有阿弥陀佛

念佛的人要一心,一心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都要把这些妄想杂念清出去,把心地打扫干净,把阿弥陀佛请进来,这里头没有杂念。对外,对一切人事物,随缘,随缘妙用,随缘也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妙用怎么样?事情办完之后痕迹都不落,还是一尊阿弥陀佛,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决定没有第二尊佛,这叫信心不二。

《还源观》上的四德不能不重视,在家出家都要重视,这个是四个根本戒条。第一个就是「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过后,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叫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威仪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外面的,一定是给学佛同学们做好榜样,则就是原则,就是榜样。我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如果社会上人都有这个念头,好不好?不好不能起,这个言语不好听不能说,这个事情不如法不能做。一定要做好样子,你才能帮助这个社会恢复到安定和谐。

好榜样就是持戒是好榜样,守规矩是好榜样,中国传统教育里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那是戒律,古时候读书人没有一个不遵守。孔子的德行,五德是读书人的标准,一定要把它做到,温良恭俭让,温和,这心态,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夫子恭敬,认真,节俭、谦让,谦虚,样样让别人。读书人学孔老夫子,处事为人的规范,就这五个字,要把它做到。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64集2013/10/06

念佛不在乎多少,在乎清净心

平常我们念佛能够与弥陀的本愿相应,于净宗的教义不违背,这个念佛不在乎多少,在乎什么?在乎是你清净心,一念清净心。也就是说,你念佛这一念,或者十念里头,决定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万缘真放下了,这个功夫就得力,一句佛号功德就不思议,何况十句。

这个是为一切工作繁忙的人,他没有时间念佛,在寺庙里面做执事的,方丈、住持、监院、知客这些,他们没有这个时间,修十念法,早晚用这个十念,功德跟一天到晚念佛的人没有两样。

执事是护法,哪些人出来做护法?过去是修行证果的人,他来护持,他已经开悟了,他已经万缘放下了,大公无私来护持,做得周到。现在出家人福报很薄,没有菩萨来护法,没有罗汉来护法,所以护法出事情,常常做得不如法。真正有修行人的时候,所感得的佛菩萨来护法,他们为我们示现的。

用这种修行方法,在家人最合适了,工作繁忙,早晚十念。这个十念要真诚清净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念十声佛号。或者是古大德教给我们,一口气做为一声,念十口气,一口气里面念多少佛号不拘,没关系,念十口气。

我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教同学是一天九次,一次就是十句佛号,也有很大的效果,东南亚一带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在美国加拿大也不少人用这个方法。这个更简单,也不过二、三分钟,不耽误你事情。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不一定要一口气,就十声。

这个十声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我们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十念。早晨一次,晚上一次,这是两次。每一天三餐饭,吃饭之前不要念供养咒,念十声佛号,就五次。再工作,上午你上工放工,下午工作上下班,四次。一共九次,养成习惯,到时候佛号就起来了,它会起很大的作用。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得非常透彻,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真相信,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你就拿到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是多少,这个话说得好。功夫是什么深?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功夫就深。这三句话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个法门殊胜无比。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感得在临命终时得佛力的加持,自己平时功夫得力,决定得生。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64集2013/10/06

把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养成第一个念头

「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临终这一句佛号,因为你养成习惯,你阿赖耶识里头有很强的力量,就是念佛的力量,这个时候一定会现前。千万不要养成错误的习惯,那是什么?贪瞋痴慢,财色名利。

这个习惯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起来了,六道去了,又搞轮回了,这个比什么都可怕。临终最后那个念头冒出来,就是你阿赖耶种子里头最强的那个念头。我们要把最强的这个念头,一般是亲情,不容易放下。现在人亲情淡薄了,现在名利心很重,名利心放不下。古人因为有伦理道德教育,亲情最重。

现在伦理道德没有了,亲情很淡薄了,但是把财色看得很重,这个东西到临终的时候,一下冒起来了,三途去了,不在善道,在三恶道,所以不能不知道。一定要养成把阿弥陀佛这个念头,要养成功,培养成功,无论在什么时候,第一个念头起来,就是阿弥陀佛,这就好了,问题就能解决。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64集2013/10/06

念佛方法中信愿持名最殊胜

净土宗一生成就的原理,理论的根据,就是佛在《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理论根据。净宗修行的方法,佛在《观无量寿经》说了十六种方法,十六种,每一种里面又有很多方法,说不尽。

念佛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是十六种里头最后的一种,就是第十六观,叫持名念佛。佛说法,恒顺众生。古时候在中国,印度好像也不例外,把最好的、最精彩的摆在最后面,像文艺表演,最后的那一场叫压场戏,那是整个表演里头的精华,摆在最后,让看戏的人必须从头看到尾,你要没有看到最后的,那最精彩的没有看到,那就很可惜掉了。佛说法亦如是,把最精彩的、最得受用的放在最后。

《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章把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摆到最后。如果按顺序摆,耳根应该摆在第二,二十五个顺序,它是第二个,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是耳根,它的顺序是六根、六识、六尘,它这样,这个次序的,后面是七大。那么十六观你就晓得,十六种念佛的方法,信愿持名摆在最后,为什么?最简单,最容易,又最稳当,最快速,成功最高,无比的殊胜。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59集2013/10/01

念阿弥陀佛的功德最大

什么功德最大?念阿弥陀佛的功德最大,在这个世间,造无量无边的福报都是小福,念佛第一大,我们明白。我们今天帮助这个世间,建佛教大学,建宗教大学,功德大不大?小,跟念佛比起来太小了。这是什么?这是拯救一个地球的,在地球上是第一等大事。

在整个太虚空里头小事一桩,地球在太空当中很小个星球,不大。这是我们生在这个地方,这一生遇到,我们用这个来报佛恩,我们建学校,帮助培养弘法人才,报佛恩。第一等的功德、最大的功德、无与伦比的功德,是念佛往生净土。要相信佛决定来接引你,为什么?「若无佛迎,则凡夫自力不能往生」,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佛一定会来接引你,我们对佛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真念佛人。

报佛恩第一桩重要的大事就是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别人愈多愈好。那么诸位,你有没有想到,我今天在这里做介绍,几个人听?网络里头播放的,得多少人听?卫星里面在播放的,听的人更多,这些帮助传递的,无量功德,我们心里很清楚、很明白。

于是乎你就知道了,今天很多企业老板想做好事,有人有钱盖个大庙,塑一个大的佛像,几十米高,福报大不大?小。这个传播的福报大,你要真搞清楚了,现在建立一个网络卫星成本很低,不要干别的,你就专门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佛二十四时不中断,你把它播出去,多少人跟着你念佛,你就成就多少众生,这个福报多大。

讲经是把事理讲清楚讲明白,让人家对净宗丝毫怀疑没有,发真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的福报、无与伦比的福报。我们今天有这种机缘,来生要不往生,那个福报可就太大了。但是有福报不能享,享就吃亏了,一定要作佛去,作佛证得究竟圆满,那才是真正的第一等福报。到天上去做天王,小福报,做转轮圣王也不值得一提,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要去贪小利益,我们要得大利益。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老家,分身到一切剎土度众生,真身感弥陀的恩,永远在阿弥陀佛身边。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7集2013/10/14

真诚心念佛才得大利益

至诚恭敬清净心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我们今天念佛,业障为什么消不掉?我们用妄心念佛,不是真心,不是真诚心,没有恭敬心,所以得不到这么大的利益。由此可知,关键是我们用什么心,用真心不吃亏,用妄心,亏吃大了。妄心是分别,是执着;真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大乘教里,世尊不断的在提醒我们、提示我们,一切经论当中,我们统统看得到这些句子。在这个经里头,三辈往生,往生正因,特别强调的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真心。

起心动念就迷了,迷从哪里来的?大乘教里头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你起个念头,念头就是不觉。觉呢?觉没有念头,觉心不动。妄心是动的,前念灭后念生,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妄心;真心没有念头,真心不动。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佛法那么样重视禅定,原来禅定是真心,它不动。

由此可知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路,他修行的目的一个,得定。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门路修定,全是修定,如果不是修定就不是佛法。那我们净土念佛法门是用持名念佛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叫念佛三昧,用念佛这个方法修成三昧,三昧是印度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禅定。

定等级太多了,一个阶层、一个阶层不一样,修到圆满,明心见性这叫圆满,明心见性是开智慧了。我们经题上清净心,得清净心了,清净没有染污,是阿罗汉、辟支佛的禅定,他们证得的。证得这个禅定,六道轮回不见了,六道轮回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是一场梦,假的,不是真的,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存在。

这是阿罗汉、辟支佛证得的,叫小乘。小成就得清净心,大成就是大乘,得平等心。由此可知,小乘心清净,不平等;大乘菩萨心平等,清净平等都得到了。得到平等心,一悟之后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还是假的,明心见性,十法界不见了,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是在梦中。这醒过来之后,见到的叫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不是假的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81集2013/10/18

怎样忙里偷闲念佛

【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

这段经文好!念老批注里说,「此下明忙里偷闲,精进念佛」。这也是一种念佛的方法。『思惟熟计,欲得度脱』,「即深思熟计,欲脱生死也」。这个心是真的,这个念头是真的。但是我们现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找假期,一年总有几个假期,好好的利用这个假期,不要让它空过,这就是忙里偷闲。

一个星期有一天假期,星期天。也许这一天,你有很多的琐碎事情要办,你还是不得空,那我们就用十念法。十念法确实对忙中念佛的人来说最有效果。我们提倡,也做过实验,实验很成功。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能少,养成习惯。一次只要两分钟的时间,这两分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

念的时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标准达到了。虽然只有两分钟,我这两分钟,十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接着,十句连着的,这就是相续不断。

叫你念一个钟点,你都有妄想、有杂念,这十句可以控制住,不准它有妄想、有杂念。符合大势至的标准「净念相继」,那个净字就是不怀疑、不夹杂,相继就是十句不间断。两分钟完成。

这个九次分配在,早晨起床,洗脸漱口之后,如果家里供的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念这十句,长跪都可以;晚上睡觉之前,这早晚课,两分钟;三餐饭吃饭的时候,不念供养咒,合掌念十声佛号,吃饭,三次;上午上班,工作之前合掌,念十声佛号再工作,工作完毕之后收拾干净了,念十声佛号再离开,上午、下午四次,一共九次。不要多,也不要少,把它养成习惯,最重要就是养成习惯,非常管用。一天,你看不长的时间,又想到阿弥陀佛了,到时候就想到了,念念不忘。

一年当中有长假,长假可以好好利用,找一个清净地方,十日十夜,念十天十夜佛。十天十夜怎么念法?我们可以采取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的方法,这方法最好了,一点压力都没有。念佛是以绕佛为主,跟般舟三昧一样。绕累了可以坐下来,坐下来不出声,出声伤气,心里头默念。休息好了,站起来再绕佛,就开口出声。

太累了休息,睡一下,养养精神。睡眠心里可以念佛,不出声,起来的时候出声。不分昼夜,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好了马上接着就念。这是谛老和尚教给锅漏匠的。锅漏匠这样子念了三年,站着往生,预知时至。往生前一天,他在乡下住小庙,到城里去看看亲戚朋友,那是他见最后见一次面,他也不告诉人,欢欢喜喜看看大家,他走了,第二天往生了,站着走的。

这个方法好,一点压力都没有,真正讲,大自在念佛法。没有时间,不管白天晚上,它没有时间,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方法好,真好!这样子十天十夜,或者是一天一夜不断绝者,用这个方法。有志同道合的,约几个人,一天一夜,叫佛一,念一天一夜佛,七天七夜,十天十夜。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80集2013/10/17

念阿弥陀佛才能离世出世间一切妄念

即念离念,念的是阿弥陀佛,离世出世间一切妄念。你看前念灭后念生,念头永远不断,从无始劫迷的那一天,一直到现在我们念头没断过。为什么?念头一断就成佛了。念是妄念,不是正念,妄念。妄念断了,正念现前,正念无念,无妄念,一切妄念统统没有,有念皆妄。到最高的境界,念佛也是妄念,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佛这个念头。

佛这一念是帮助我们成佛的,成佛之后还要这个假名吗?连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假名,不要着名字相。我们没有成就的时候,没有到极乐世界的时候,这个名不能舍,它可以帮助我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大概这个名也不舍,但是跟现在念阿弥陀佛不一样了。

现在念阿弥陀佛,心里头有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心里头没有阿弥陀佛,妙!真妙,那就是即念离念,极乐世界的人念佛即念离念。我们现在是执持名号,坚固的执持,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换成即念离念,还是念,跟我们现前这个念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89集2013/10/24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佛号功德利益确实不可思议,可以说世出世间第一法,没有任何一法能超过。换句话说,你在这个世间,修积无量无边功德善福,都比不上至心恭敬念一句阿弥陀佛,比不上,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这些话,在三十年前给我讲我不相信,我学佛六十二年了,前一半我不敢肯定。现在你问我,我给你点头,我给你证明,一点都不错。那么你要是有怀疑,破除怀疑的方法,你把这个经念三千遍,你就明白了,你就恍然大悟了,好。为什么?不但你开悟,你入境界了。这叫一向称念阿弥陀佛,一向专念。十八愿到二十七,四十四到四十八,愿愿皆因闻佛名号,永离诸恶苦,终得究竟乐。得究竟乐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不能叫究竟乐,离苦得乐不究竟,到极乐世界就究竟了。我们这一生把大好光阴都错过,晚年才知道,后悔莫及。年轻时候如果是知道,那时候也知道,怀疑,不相信,要真正不怀疑,真相信,真干,我们早已成佛了,十年、二十年肯定成就。所以现在四十岁的人还不迟,干上十年,五十岁,再干十年,六十岁,成佛了,你的问题真解决了。

万缘要放下,别干傻事,这个世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不但六道轮回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告诉你,只有极乐世界一真法界是真的,为什么?那个世界不生不灭,那个世界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善果你统统得到。你要问为什么,阿弥陀佛天天在讲经教学,没有中断,闻法开悟,心开意解。要不肯真干,那就错过了,错过了,到晚年你真的后悔,那后悔来不及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83集2013/10/2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轻松学佛       念佛)(五明学佛网:轻松学佛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