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生根活佛:没有福德的人,很难遇到善知识


   日期:2013/12/1 12: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障碍重重,最大的障碍就是遇不到一位真正的善知识,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福德不够,可以说没有福报。

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自备的条件是福德、因缘、善根这三者,福德是最关键的,然后是因缘和善根。你能够学佛,说明因缘有、善根有,但如果福德不够,你就很难遇到善知识,如果你遇到善知识也不会珍惜,错过很多学佛修行的机会。有些人会想,这个社会里,科学发大,经济条件那么好,东南西北想去哪里都可以,但遇上善知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比如,曾经有一位汉人为了学佛从海内到海外,从海外到西藏,花了三十多万人民币,寻找一位善知识,但没有遇上真正的善知识,他说,这是世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实际上,不是这个世界没有善知识,是你不具备弟子相,也可以说你自己没有福德。善知识不是有金钱就能找到及遇上的。有些人遇不到善知识,那是他的因缘不够,福德也不够,就是没有福报,占巴南喀大师曾经告诉弟子们:“不是善知识不要你,而是你自己没有福德。”

弟子具备弟子的相也是福德,你没有福德就不能当一个好的弟子,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的善知识如果现前了,你也不认识,你认识了也不会珍惜,或许珍惜也反而会害你,因为你对善知识也会起怀疑、起诽谤、起邪见,起性欲,还在善知识那里挑三剔四。那么挑来挑去,自己以愚痴的眼光去挑别人,甚至挑善知识,所以这样一来,善知识不能现前,在你的眼中再也不会有善知识,这是福报不够的人。

还有些人遇上真正的善知识,那位善知识也是前世有因缘的善知识,从善知识那里也接受到了正法,可是身边及周围的人说些是非的话,或者横竖都不对,或说你的上师是邪师,教法是邪教等的因索下对上师引起邪念,对教法产生疑心,最后离开善知识,也是没有福德的人,比如,过去在象雄地方有位信徒叫作幸萨乃丘,她跟随幸饶弥沃佛祖,请求正法,用心修行时,遇到世上最恶毒的恰尔巴,恰尔巴说,你的师父是骗人,他传的法是邪法,他的道是邪道,不让吃肉喝酒杀生偷盗爱欲都不正常人的思维等说很多左右不是的话,幸萨乃丘就动心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跟随恰尔巴,生了两个男儿,做了不少坏事,这是说明她自己没有福德。这种情况现在也很多。

如果你具备了弟子相,善知识不远千里都会来求你及找你,给你传教正法,他不会强迫你学他的法门,但是你心甘情愿的跟随他,学习他,供养他,支持他,接近他,这些都说明你福德有,因缘有,善根有。而且你跟有缘的善知识时,心里法喜充满,乐善好施。现实社会里很多自做聪明的人,对善知识这个那个的要求很多,比如,有些弟子要求善知识对自己好,对他人及仇人不能好,还要求接触知识分子,不能接近穷困潦倒的人等的要求,有些居士严格约束善知识的行为,规定善知识的传法,通告她们才能接触上师等,好像把善知识绑架一样,但我们要知道不是你能够度善知识,而是善知识能够度你。“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佛经里讲得很清楚,佛度众生时,应用不同的身份来度你的,传教法门也不同,应该以哪一种身可以度你的,佛菩萨就会现哪一种身来度你。现在家居士身、善男善女身、比丘比丘尼身,甚至是以当官身、国王大臣身能度你的,佛菩萨都可以现这些身来度你。比如,曾经幸饶邓变鱼而度九位遇难者,木赤赞布以藏王的身份来度人等,我们大家想想,佛菩萨到底有没有来度你呀,为什么不能来度你啊?他现什么身都度不了你了,没办法了。就像过去的夺崴夺得和安米确布一样,夺崴夺得跟随世尊三年,内心没有生起信心,世尊也无法度他,最后堕落到地狱。安米确布听不进世尊的法语,最后变成恶人,人们叫她魔王。

佛菩萨不同的身份来度我们的,佛菩萨如果现一个大富长者居士身能度你,他们就现居士身来度你了,就像占巴南喀大师,居士及瑜伽大师的身份来度我们;佛菩萨要现一个要饭的人能度你,他们就现要饭的人来度你,就像过去的忠巴塞沃一样;佛菩萨要现一个很有福报的善知识、出家比丘或者比丘尼身来能度得了你的,他马上就会现这个身来度你。但是他现所有的身都无法度你的时候,他不能度你,就像夺崴夺得遇见世尊,世尊也无法度他,我们有时候就像夺崴夺得一样顽固,愚痴,迷惑,因此,我们要生惭愧心啊,遇不到善知识,一定要生惭愧心,还要祈祷。

学佛的基础,一定要培养善根,培养悟性;修行的基础,一定要培养福德、培养定力。福德不够的人,第一他就根本遇不到善知识,遇不到的正法,遇不上好的机会;第二呢,遇到了也会擦肩而过。因为某一个小小的误会,以自己浅狭的知见,会去评判善知识,那么这个结果就非常可怕,所以即便遇到了也会错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很多人遇到好的善知识后,听别人胡说八道,就远离善知识,从此再也遇不上,曾经有位弟子跟随自己有缘的善知识,跟随他学佛修行,马上开悟时,遇上其他人对自己的善知识说三说四之后,他就离开了自己的善知识,跟随别的上师,修了一辈子也没有开悟,来世也没有开悟,这些都是没有具备福德之兆。我们学佛,修行,开悟,证悟,持戒,禅定,修慧这些方面,就是包括了培养福德。如果你没有福德,受不了戒,受戒也没有用,最后会破戒的。出家也一样,没有福报的人,出不了家,出家也没有用,还会还俗的。

相信大家在生活当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大家都喜欢他,他的所作所为别人都会尊重他,这就是他的福德。而有的人呢?到哪里都觉得很吵,不够安静,事情多,又嫌供养的人少,这种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受欢迎。他只会挑剔,他的身上长满了像刺猬一样的刺,只会去刺伤别人,这样的人就是没有福德的。

还有很多人在生活当中,或家庭里面,你用修行的借口去刺伤亲朋好友和家里的人,这是罪过,家人和他人的眼里你是个神经不正常的人,这也是你没有福报的。为什么没有福德呢?第一,你没有道德,你不会尊重别人,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所以你会刺伤他们的心,你为什么会刺伤他们呢?学佛在心里,但你念佛一定要摆一个香案坐在那里,别人觉得摆香案很讨厌,你就偏偏要摆;家里条件很差,家人睡觉的地方都不够,你偏偏就要家里建佛堂,看你们能怎么样,你这不把家庭搞乱了吗,这就是没有福德的人。这样的人是没有善知识的,你到了善知识那里,善知识叫你这样,你偏偏要那样;上师教你修忏悔,你偏要说我没有做过恶,为什么要修忏悔?善知识教你修上师相应法,你偏要修财神,善知识叫你上天,你偏要落地,善知识让你去往东,你偏要往西,这种人世尊降临人间度他也度不了。

还有些人,善知识说什么话,觉得针对自己,说自己的坏话,心里总是不乐;善知识写什么文章,都针对自己,所以不愿意接受;善知识传什么法,觉得跟我没有关系,不愿意听课;善知识的法不如我自己的感悟,因此不愿意修炼;善知识各方面不如我,心里产生傲气;善知识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有些人觉得上师人很好,但不愿意接受他的法门,利用善知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都是没有福德的人。

有些人遇见什么样的人都拜他为师,传什么样的法都接受,今天学道教,明天学佛教,后天学天主教,再过今天就学基督教等,光听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没有立场,更没有原则,不去观察善知识合格不合格,他传教的法是否适合自己,天天东跑西奔,忙忙碌碌,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学什么法,修什么,每天转进宗派的名字里诽谤,排斥,侮辱别的教派,做一个佛教的警察,天天找别人的毛病,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神经兮兮,这些也是没有福报的人。

我们必需要培养福德,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福德呢?培养福德最简单的一个标准:你到哪里,那里人都欢迎你。你去哪里,重他轻自,把别人放在第一,自己放在第二,做什么活自己多做一点,让他人多休息,这样大家就欢喜了,你就培养了这种爱护大家的心了;分利益的时候,最好的东西分给别人,差的给自己,大家欢喜你了,没人跟你争了,无争第一;要念经的时候,自己要专注一点,稳定一点,让人感觉跟你一起有个安全感,让大家能够安心。修行的时候,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理解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培养你的福德。

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你的发心多快,你的成就就有多快。佛经里讲得很清楚,我们的心即是一切的根本,你的发心是什么样,你的福德就是什么样。我们时时处处都要关注别人,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增加福报,才能有功德,才能成就。如果时时刻刻关注自己,为自己着想,这种人今世来世都很难成就,这一生不要说度别人,连自己都度不了。想度也度不了任何一个众生!因为他没有注意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够帮助身边的一个人,你都能够度这些人,你的心量就有那么大。如果你的心量大,你的慈悲就会大,你的慈悲爱心能爆发智慧的光明,你有了大智慧,事业也就会大,同时你的福德也大。

如果你心中升起利益天下众生的时候,你会关注天下所有众生的寻求,最终你能做出有益于众生的事情。如果你心中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也是世上最可怕的人,别人连你身上的一根毛,一分钱都不敢要,你给也没人要,别人要了也起不了作用,这些都是没有福德的道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福德福报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福德福报       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