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环境是我们内心的外化


   日期:2013/12/9 20: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环境是我们内心的外化



《净土》2012年第五期    执笔:张春燕

其实,环境污染并非当代工业社会的独特产物。实事求是地讲,环境污染是伴随着人类早期活动就开始的。或者说,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污染。当代工业生产方式以及以消费为核心的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则加剧了这些污染。古代的环境污染,相对来说,是大自然可以自我分解、自我消化的,而现在的污染,则超出了大自然的负荷能力。

现在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环境污染纯粹是当代人犯下的罪过,是城市和工业化的后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古代的环境污染,在有些地方,也是非常严重的。像唐朝的时候,因为烧炭,把整座山都烧得光秃秃的,结果野兽飞鸟无处藏身,这也是对众生的一种戕害。在北宋年间,杭州就因为排水系统很差,人们随便把垃圾堆积在街道,粪便四流,导致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瘟疫,死了很多人。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只不过,污染的集中点不同,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作为佛教徒来说,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污染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特征。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世界。从古到今,莫不皆然。有人说,西方国家的污染就很少。比如美国,环境就保护得不错。至于北欧,像瑞士、丹麦这样的小国,他们的环境就更好了,像是天堂仙境一样。但从我们佛教徒的观点来看,这都是表面现象。美国人也要穿鞋,穿鞋就要用橡胶,就要有人种植橡胶,美国人不种橡胶,那是因为马来西亚人帮他们种完了,而我们都知道橡胶树对土壤的破坏是比较大的。

就拿瑞士来说,他们环境是非常好。因为他们依靠精密仪表和旅游业支持国民经济,凡是有污染的工业他们统统都消灭了。但是瑞士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也需要用手机,用电子产品,只是他们用的手机,是在第三世界的国家里生产的。他们本来应当承受的污染,被第三世界国家的老百姓承担了。

因此,污染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诸多特征之一。对于佛教徒,企图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完美无暇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妄想,是对我们修行的一种障碍。我们今生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而这种缺陷是天生和不可挽回的。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究竟什么叫做环境破坏。比如说,地球上有些良田出现了荒漠化,我们就认为这是环境破坏了。但是我们观察宇航器发回来的照片,会发现在火星上,也有大面积的荒漠,而且气温极高。我们不会把那些视为是环境的破坏。这是因为什么?

因为我们人类在定义污染的时候,在定义“破坏环境”的时候,是以人类自身的私利为出发点的。我们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当然,那些需求大多数都是妄想——来定义这个世界每个部分的价值和价格。比如,钻石,就很昂贵,很值钱,很重要,因为它们稀少,能够成为人类炫耀身份的标志。再比如,粪便,对人类来说,就是垃圾,但是对于屎壳郎来说,那其实是宝贝,是很珍贵的家园。同样的一台电脑,人类在刚刚购买来的时候,把它当个宝贝,过了两年,它过时了,速度不够快了,跟不上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了,我们就把它处理给小贩,或者索性扔到垃圾堆里,给它换了个名字,叫做垃圾。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概念其实都是幻想、妄想,是我们强加给这个世界的概念体系。我们今生所经历的这一切表象,其实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污染也罢,不污染也罢,都是有缺陷的。污染以及环境破坏,都是一个假名。瑞士的美好环境,其实也是假名。确实的世界在于阿弥陀佛所建立的极乐世界,那才是确实的,无瑕的,彻底的,究竟的,完美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世界观。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为改善今世的生活环境而做一些努力。如果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我们旅程的归宿,而现在的世界只是我们旅程中的一个旅店,在这个旅店里我们不妨把床铺收拾的更干净一些,把衣服洗一洗,头发理一理。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法律学家以及科学家,都在试图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实际上,如果你不知道环境污染的根由,你就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其实,所有的环境恶化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心恶化”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人的“贪瞋痴”也跟着发展越来越迅猛了。当代社会结构的特征越来越单一,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趋于单一。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人类都越来越接受这些观点:要发展市场经济,要鼓励个体自由,要鼓励人们赚钱,体谅他们享乐。至于他们有没有信仰,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在这种情形下,人必须要贪婪。人不贪婪,经济怎么发展呢?美国人常常讲究“美国精神”,意思就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发财成功的机会。这种美国精神现在被中国人极为推崇。其实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人贪婪,就要向大海索取良田,向沙漠索取绿洲,向山川索要矿产,这种索取稍微过了头,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贪婪必然引发瞋恨。人因为贪婪良田,就痛恨洪水。于是就产生了以洪水为敌的念头,试图通过大坝约束洪水,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人类所有的活动,在潜意识里,几乎都是以整个世界为仇敌的。人类试图改造一切,试图把南方的水引到北方,试图消灭所有的病菌,结果呢,气候变的越来越反常,而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了。

因为业力的牵引,人类总是愚痴的。人类不知道自己的贪婪和瞋恨才是导致自己不幸福,不快乐的根源,也不知道自己总是在愚痴中度日。人类在丧失了信仰之后,就会完全沉溺在这种愚痴里。

所以,真正能够挽救环境危机的,是我们能够重新发现生命的真相。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瞬间和不可靠的过程。因此,活在当下、知足、节欲、安乐才是洁净我们自身、洁净我们内心,并且也能够洁净我们这个世界的唯一可行之道。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就能知道,最伟大的精神和感情,并不是什么美国精神,或者中国精神,或者任何精神,而是一个有信仰的头脑,一个慈悲的内心。

有了慈悲,我们就能够避免这个世界被持续的破坏,也能够避免我们自己深受其害。慈悲的人能够懂得因果铁律,心存畏惧,因而就能够懂得护生、惜福。诸多实例证明,确实只有佛教信仰,才是保护环境的最根本、最有效,也是最彻底的道路。

佛教徒明了身境等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在延续法灯慧炬中,就会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山川大地,被佛弟子开拓了一座座的神圣殿堂,添置了一处又一处的人文胜景,即使在秃秃的黄土高原上,也是有寺必有树、必有花、必有鸟的。这些胜景记录了佛弟子保护环境,珍爱自然的功绩,体现了佛弟子从“境解脱”到“心解脱”的不二法则。同时给人类留下了优美、和谐、生态保护的典范。

(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环境       内心的外化)(五明学佛网:环境       内心的外化)  

 普献法师:心影响环境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下) 

 王雷泉教授: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上) 

 黄夏年教授: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 

 陈星桥居士: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佛教 

 开愿法师:真正的修行不在环境,而在正确的认知 

 明奘法师:放飞心中的众生 珍爱身边的环境 

 方广锠教授:再有几个地球便如何?──兼谈佛教文化与环境保 

 仁焕法师:再谈生命与环境 

 道坚法师: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中国佛教慈善事业 

 卢志丹居士:选择环境,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