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见人善,即嫉妒,见人恶,即对立,我们用错了心


   日期:2013/12/10 8: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蔡礼旭老师:见人善,即嫉妒,见人恶,即对立,我们用错了心


   我们接著再看修身下一个细目,是「迁善」跟「改过」。我们看到,人能明辨邪正、是非、善恶,他就不愚痴。所以修身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息灭贪瞋痴。师长一直期许我们扎三根,其实也离不开不贪、不瞋、不痴这三个根本善根。而迁善当中举到《论语》里面的句子,我们来看这个经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修行最重要的是把这些教诲变成我们的心境,变成我们的观念、态度,就念念可以提起来,念念得受用。一个人假如每一天见到每个人事物都当作老师,他每天智慧长,他见到不好的都能反躬自省,调伏习气,他烦恼轻。所以这一个教诲跟《弟子规》讲的完全是一样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而我们不能用错心,用错了变成什么?见人善,即嫉妒,这个嫉妒是瞋恨心,而且嫉妒很可能会把团体当中贤德之人排斥,这样会断了很多人的法缘跟善缘,这个罪业很可能都在地狱当中,所以要转嫉妒为随喜的心。我们常说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见行善的人,见有德行的人,「心无嫌嫉」,内心里绝对没有嫉妒、没有嫌弃、没有排斥。所以随喜重要,随喜功德就修普贤行。见人恶,即内省,他也是我们的善知识。可是我们用错了心,见人恶,即对立,即有成见,即发生冲突,那就愈来愈结恶缘了。所以这一句我们从今天开始贯彻,保证每一天「德日进,过日少」。每一天晚上静下来,我今天在佛经当中,经典当中看到阿弥陀佛的榜样,看到大舜、大禹的榜样,我要效法他们。今天所有跟我们谈话的人,谈的正知正见,我要把它记下来,要把它领纳。看到不好的事,我赶紧反省,赶紧把那个原因找到,帮助对方化解他的问题,纯是一颗利人的心。每一天这么冷静反省,每一天都知非改过,受用就非常大。

  而我们冷静来关照,我们自己见贤思齐做得如何?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要常常勘验自己,不能自欺。这句话我们可能读过一千遍,可是要真正受用要解行相应,这句话要真正做出来,才能利益到自己。假如读了这么多遍,没有真正去做,反而像《弟子规》说的,「长浮华,成何人」。真的,我们读得愈多,了解的经教愈多,不先要求自己,很可能就要求别人,就傲慢,走到哪里让人压力很大,这个就不是学圣教的状态。所以是严以律己,先要求自己。而我们看,我们跟随师长的教诲这么多年,从师长的教诲当中我们体会到老人家立身处世的慈悲跟智慧。比方老人家无私的布施,我们学到老人家的布施了没有?比方老人家忍辱,一生当中为了正法久住,受到多少的侮辱、多少的这些指责,老人家统统都是感恩的心来对待,那我们学到老人家的忍辱了没有?而我们今天回去,把师长,我们能感受到的、体悟到的师长的优点,把它写在一张纸上,写完之后我们再问问我们自己,我们见贤思齐了哪一条?假如一条都没有,那变成我们只是口头上觉得见贤思齐,我们自己最尊敬的师长我们都没有办法见贤思齐,学到他的德行,那其他的人我们可能那分恭敬都提不起来。所以这个都是很真实面对我们自己落实了多少。所以夏莲居老居士有一段开示,对我们修身非常关键。老人家讲到,学道的人须打破自欺一关,不能自我欺骗,必须很清楚我们自己的程度跟落实的状况,始有商量处,才谈得上修行。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一天当中能看到自己很多念头跟言行不对这是好现象。功夫始有著手处,每天看到很多问题,才知道怎么改,怎么对治。所以这个不自欺,就是我们每一句能够领纳之后,去好好观照自己落实的程度。

  所以下一句谈到的是修身的改过。改过它有一个前提,要能知过,要能悔过,才有可能进一步改过,所以改过也不容易。那怎么自己知过?一来自己每天不能离开经教,而且读经的时候,听经的时候,要觉得是讲给我听的,我是当机者,这样经典才好观照到自己的问题。假如我们在听经的时候,听师父在讲经,边听心里头都是想,这是讲我妈的,这一段是讲我儿子的,这是讲谁谁谁的,那一句也受用不了。所以时时都想著,只有自己是学生,句句是提醒自己,容易知过。而且俗话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候我们又有谦虚的态度,能够依众靠众,让我们的亲人,让我们的同修们,都能够没有罣碍的指出我们的问题,而指出来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感谢他,叫「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我们是领导者,这么去带动,我们的团体都讲真话、都讲实话,所谓直心是道场,这个家道跟团体的风气这个正气就能提得起来。所以这个是能够时时接受别人的劝,好发现问题可以改过。包含每天读历史,曾国藩先生每一天晚上都读十页历史,就从历史当中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好,而知过了,悔过,忏悔业障,忏悔之后,后不再造。而这个改过要发三种心,发耻心、发畏心、发勇猛心。这个耻心,师父常说,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学孔子。这一段话我们听完,用心领受了之后,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以佛陀跟孔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遇到一件事情,佛陀会怎么做?孔子会怎么做?我们德行都是跟圣人比,这个羞耻心就起来了,还差得很远,赶快勇猛精进。第二个,发畏心,我们假如作恶了,《太上感应篇》说到的,「善恶之报,如影随行」,天地都有司过之神,都会记录我们的这些恶行,想到这里,就敬畏天地鬼神,纵使一个人在的时候,都怕触怒鬼神,有这个畏心,警觉性就很强。紧接著勇猛心,面对习气,赶尽杀绝。而这个改过当中有一个很好的榜样,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把自己的命运完全转过来,就是明朝的俞净意公。这个俞公他也是因为遇到了贵人,他才转变命运。虽然他十几岁就饱读诗书,而且还考上秀才,但是到了四十几岁,还是穷困潦倒。而且每一次给上天写疏文、诉状,都是怨天尤人。他也不知过,也不悔过,更谈不上改了。他是明白这些经教,都很难改。所以这一个事例,对我们修行就提起一个高度的警觉性。而为什么他不知道?因为他修学的过程当中都是学在表面当中,做给人家看的。所以俞都在面对灶神爷,灶神爷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告诉他,你是意恶太重,意念的恶,邪念邪思太多,专务虚名,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名闻、虚名,都是做给人家看的表面功夫,而且满纸怨尤,渎陈上帝,因为不反省,还时时怨天尤人,这个对上天是非常不恭敬的。所以灶神爷说,你逃命都来不及了,还在那里邀功德。

  当下俞都先生听完还是不能承认自己的问题,他马上说,我几十年来都是奉行《文昌帝君阴骘文》,我常常放生、惜纸,然后戒YIN、杀、口过,怎么我会一点善都没有?接著灶神爷说,这么多年来上天每天都派这些天神来看你一举一动,这么多年下来没有一件善可以,反而都看到你的贪念、YIN念、嫉妒的念、褊急,心胸狭隘的念头,傲慢的高己卑人念、瞋恨的恩仇报复念、愚痴的忆往期来念,都是想著以后,贪求以后,而不安住当下积功累德,所以点出来他的意恶太重。点出来他去放生都是人家做他才做,人家不做他从来不做,而且家里面还常常煮海产来吃,所以说他的慈悲心没有发出来。再来,他惜纸都是刚好有人看到了,蹲下去捡起来,然后要人家说是善人,要这个虚名。反而在家里,自己的朋友常常拿纸来擦桌子,他一句话都没讲。接著说口过,他言语非常有辩才,常常讲到人家难堪,然后自己也觉得伤了厚道,但是忍不住,口过重。最后贪色这一点,灶神爷告诉他,你只是没有遇到不好的缘,你假如遇到了,你真的能像柳下惠,像鲁国那个男子,能忍住女色不犯吗?所以整个把它点出来了,他才认知要改过。最后他是下了勇猛的决心,在观世音菩萨面前发愿,愿他的善念一直保持,善根一直增长,假如放纵自己一点,他就堕地狱。他下了这么勇猛的决心,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磕头磕到流血,最后这种勇猛的道心就突破了他的习气,三年之后改变命运。本来五个儿子,死了四个,一个失踪,最后那个儿子找回来了。那个儿子最后连生七子,后来子孙都知书达礼,整个家族兴旺起来。所以成就道业,改善自己家庭跟自己人生的命运,都从改过、改习气下手。

资料摘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2011年马来西亚弘法大会—「群书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11/9/24  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档名:55-070-00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嫉妒)(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嫉妒)  

 梦参法师:嫉妒瞋恚与发财 

 宽运法师: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 ──放下嫉妒心境宽 

 卢志丹居士: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如何消除嫉妒心? 

 对治“嫉妒心”,最简易法门,功效却大得无可估量!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