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越偷越穷


   日期:2013/12/14 13: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些人急于发家至富,又不思付出辛苦努力,总是想投机取巧,结果想出糟蹋永恒自性中道德财富的方法来获取一点表面上的财富,这就是偷盗。偷盗的本质就是用永恒自性中的道德财富换取社会上的一点享受福报。形象地比喻一下,就是用祖上留给自己的无价宝藏中的一件古董换了一块供肉身一时快乐的棒棒糖吃,换了一时的摇摇椅坐,换了一次嫖娼感觉。

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与我们永恒不灭的灵魂来讲,仅是无尽生死轮回中的一小段经历,与其相应的财富利益更是一片烟云,瞬间即逝,只是撇给了后人,而为其所消耗掉的道德财富却是永远地失去了。与刚入世的富翁相比,离世却成了身无分文的乞丐,甚至再享受人身的资本都没有了,只能是屈尊于畜生的躯壳或是干脆就在饿鬼、地狱的冥界中游荡,几时重获人身,就不是几生几世的问题了。

之所以讲越偷越穷,就是因为偷盗者所偷的都是自己,是自己本如自性中的道德财富。道德财富是决定自己人生命运的宿命因素,一旦被糟蹋尽了,自然会受到果报,如自毁堕落、受法律制裁、身体溃败甚至夭折短命等等。

有些人完全是以偷盗起家,在他自鸣得意的时候,他哪里知道,这都是他用极大的代价,用无价的道德财富换来的结果,是因为他的道德福报根基很大,虽然换得了这么多的现实利益,他的道德财富还有盈余,如果没有盈余的话,他早就该受果报了。有些人的道德根基比他还要大,如战犯之流,不仅有极大的财富,还有极高的名望,并能掀起世界大战,造成无数人的死亡和灾难。如果他们将这些道德财富仅用于他们的人生享受,他将享受无尽的人生轮回,而且还是生生世世富有自在,可是他都演变成了的死不带去的物质财富留在了世上和变成了摧毁世界的能量,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连再享受人身福报的资本都没有了,直堕地狱,永远地失去了人身。

有些人没有这么大的道德财富根基,仅是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好奇性地实施了抢劫,误杀了一条人命,仅获得了极少的可怜钱财,就丢掉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甚至直堕地狱。还有些人,也是偶然的机缘巧合,获得了一点YIN欲上的满足,事后又怕事情败露,六神无主地实施了杀人灭口,结果同样丢掉自己宝贵的生命直堕地狱。这些人是本来才刚刚还清了宿怨宿债,刚刚消尽了自己的罪业,就是因为自己转入人身不长,非人性的恶劣余习较重,道德福报还比较匮乏,极容易泛起邪恶念头,结果是稍不注意,就又返回到了地狱之中,实在是可怜之极。

具有一定佛法智慧的明眼人看到他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富时,是何等的担惊受怕,看到他们消耗了自己无尽的道德财富,与换来的世间所得来讲,是多么的不成比例,就好比是用祖上留传下来的众多宝藏中的一件无价古董,换来的仅是逃一次税所得、或仅是一次造假所得、或仅是一次嫖娼所得,这是多么的愚痴可笑。

小人冤枉做小人,也就是说,小人就爱机关算尽,其实算计的都是自己,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表面看来是自己什么也没有付出,实际上,他的道德财富不仅已经为其买了单,还是像滑坡塌陷一样地将自性中道德财富的宝山削去了一大块。而那些为他人付出慈悲关爱人们的道德财富宝山却是在不断地扩大增高。

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小青年们,他们不知道因果,不懂得善恶,不懂得对与错,也不懂得美与丑,甚至连一点自愧和羞耻心都没有,竟然顶着一身的恶臭,主动地将自己摆到大庭广众面前,将他们祖上的脸都丢光而不觉,在人们的耻笑声中,抹抹脸、拍拍屁股,就这么走了。这还不说,他们凭着自己学来的知识,什么都敢干,利用高科技做偷盗诈骗的勾当。岂不知,这是在万丈地狱深渊上打筋斗,真是玩儿得让人心惊肉跳。

偷盗现象可谓是相当普遍,广泛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乃至各个角落。甚至于在自己道德福报上已经付出了代价,却还不知自己是犯了盗业的结果,因为有不少疾病和灾难的产生就是盗业果报的结果,如果相应的盗业戒除了,对应的病灶和灾难就会慢慢地消失。

偷盗心是由贪心而来,是一种糟蹋自性道德福报的近利行为,不异于世俗所讲的杀鸡取卵,由自己的邪恶行为得来的利益与自己道德福报的转换代价相比,就是天壤之别或是难以形容。由于人们没有一定的佛法智慧,不懂这其中的道德转换关系,又看不出这其中的因果,所以才做出这般极不划算的愚蠢行为,堕落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性向人道以下的畜生、饿鬼,甚至地狱等恶道堕落。所以说,从永恒本如自性的角度讲:越偷越穷。没有偷来的百万富翁,有的只是法网恢恢,只等他将自性中的道德福报偷尽时,必然是进牢笼享受畜生的福报了,因为人身福报已经被他糟蹋没了。不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而是自己有再大的道德财富也禁不住这样的糟蹋,终有很快糟蹋尽的一天,结果是自己的人生远还没有走到尽头,就不得不享受动物般的囚禁生活了。

对于世俗人来讲,因为没有一定的佛法智慧,看不出这其中的因果利益,只能是随业而行,随缘所转,消极地等待着业果的回报。由于自己的身相是有生有灭的,人们看不透这其中的本质,认不清本来的自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只是执着于这有生有灭的无常之相为本来的自己,认为死了就什么也不存在了,所以才做出用自己的永恒道德财富服务于这无常之身的愚蠢之事,结果是将永恒本如自性中的道德财富糟蹋一空。

偷盗行为,表面上看是为自己盗来了一点点的物质利益,实际上都是用自己的大量道德福报换来的,实在是为永恒的自己制造孽债,在为自己树立债主。偷一个人的利益,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人的债主,偷了大众的利益,就是为自己树立了无数的债主,如偷盗公物、贪污公款、偷、逃、漏税等等,这都是缘,是缘就要还报,只待机缘成熟。身相虽然有生有灭,但自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这些往来之缘缠绕着不死灵魂轮回在六道中,汝负我命、我还汝债地无有休息。在世俗人看来,只是随缘而来,随缘而去地没有什么,但对于佛法修行人要跳出三界而入圣道来说,就成了一大障碍,就像经中所讲:“……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我们都知道,困扰各国政府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腐败。古往今来,国家的兴亡,经济的兴衰,都是由一些经济蛀虫贪污腐败的结果。一些黑恶势力的猖獗,一些地区的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都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贪污腐化,渎职不作为甚至是勾结涉黑造成的。这些都属于是偷盗恶行,这种偷盗行为完全不同于直接的偷盗犯罪,由于这种犯罪行为的杠杆作用相当巨大,危害面广,而且债主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受影响的集体,因此其罪恶与孽债也就更为严重,其损德代价也不可思议。盗窃、毁坏公共财物设施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盗来和毁坏的东西虽然不多,损德代价却是难以估量,因为其所有者是广大群众,都是实施破坏行为人的债主,将来都要一一偿还,而自己得到了什么呢,仅是一时的发泄而已。

在现实社会上,在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偷盗行为非常普遍。我们有时图方便把单位的一些物品拿回家,甚至把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物品拿回家,借单位的设备为自己干私活儿,把单位的物品损坏了而不赔偿,借了他人的钱物忘记归还,路上拾到财物不交公占为己有,做买卖时克扣斤两,投机倒把,所得收入不交个人所得税以及一切无义所得等等,都属于是偷盗行为。对于这些小偷小摸行为,一些人不以为然,因为其价值的微薄难有相应的物质惩罚相对应,更没有相应的法规、律条给予制裁,但对自性却有相应的道德损失。精神道德的损失会造成精神境界水平的进一步下降,表现出来的就是贪欲的增长,由此更会增加小偷小摸行为的发生和规模的扩大,因此造成精神境界的进一步堕落。如果觉察出这种危害而想要改正,那么就要付出大大多于道德损失的积极努力才会有所收获,这就是不少违犯盗业行为的人都想洗手,却又很难自制的道理所在,最终还是越犯越大,最后还是自己亲手将自己送上审判台为止。所以说,其利益虽小,但其糟蹋的道德代价却是大若惊雷。

以上是盗业的直接行为,还有间接的盗业更是严重的,那就是晦盗行为,甚至网络上就有人售卖偷盗工具。文艺工作者所作所演具有晦盗情节的影视文学作品,网络世界中的诲盗游戏以及间接的纵容行为,也都会付出道德上的代价。这种诲盗行为的损德作用是长期的,这种损德作用一直要持续到作品和诲盗影响完全消失为止。虽然他已经不在人世,身相消失了,但他的作品影响没有消失,他的永恒自性不会消失,因果业缘也就永远不会消除,由此所造成对永恒自性的影响就像是身体中的寄生血吸虫,直到将人吸干为止。这种比喻还不确切,因为永恒自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造成这种业缘之人无论以后轮回在哪一道中,也将永远地背负着这难以承受的十字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五明学佛网:       )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净因法师:大悲度众生 正命不偷盗 

 生命无限 希望无穷 

 妙量法师:(电脑游戏)偷菜到底犯不犯盗戒? 

 其它法师:著垢除粪二十年 招回穷子继家业(普信) 

 仁焕法师:贫穷的原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富爸爸与穷爸爸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卢志丹居士:最容易招致贫穷的恶业 

 卢志丹居士:贫穷也可以出售 

 卢志丹居士:导致贫穷的第一恶因 

 卢志丹居士:慈悲喜舍,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