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为什么我们要用理观的智慧来念佛?


   日期:2013/12/29 17: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个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他讲一件事,他说有一个大将军,来拜访莲池大师,这大将军可能是看过经典的。莲池大师这个时候在拜佛,侍者就请这个将军,在会客室坐一下,等莲池大师拜完佛再出来。拜完以后,这个将军就直接问莲池大师说,说这个三宝在我们心中,你拜这个佛像干什么呢,它是一张纸。

  莲池大师说,你这种观念是错的,执理废事,就是说我们今天忏悔业障,我们今天跟三宝皈依,你一定要有一个形像。净土宗也是这个意思,你看你一心归命阿弥陀佛,谁代表阿弥陀佛呢,阿弥陀佛在哪里呢?净土宗是音声,你一句弥陀念诵听,你创造一个音声,阿弥陀佛就在音声当中,所以你把它听回去,你跟阿弥陀佛就相应了。

  所以我们刚开始是要从形像的三宝,慢慢的要悟入到理体三宝,我们不可能直接进入理体三宝,我们所有的善根,都要从事相来修学。前段时间有人问我,讲到这个《弥陀要解》的理观跟事修,他说为什么《弥陀要解》,它那个用理观的智慧来念佛,是什么意思?

  我们如果没有理观念佛,完全从事相也不好,因为你完全从事相念佛的时候,你的心是攀缘心,你就攀缘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这个时候有个问题,你心中所忆念的佛是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你临终的时候你的心会动,你会看看阿弥陀佛到底来了没有,糟糕了,临终的时候最怕你一念妄动,你就不安住相了。

  所以理体三宝就是说,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存在我们心中,但是我们假借佛号来开显,这个很重要,假借。我们在没有修理观之前,这个佛号是一种攀缘执取的心来念佛号。你知道你的佛,阿弥陀佛存在你心中的时候,你也念佛,但是你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你是借这个佛号。所以你假借的过程当中,你虽然念,但是你不会执着,你不要管阿弥陀佛来了没有,你心中忆佛念佛,你有这个因地,它自然会创造这个结果,你把这个桥铺好了,阿弥陀佛自然走过来。

  所以这个理观很重要,就是说你为什么要站在内心的角度来修学,因为你向外攀缘,你自己的因地就破坏了,就不是一个真实的因地了,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就是说我们站在理体的三宝的角度,来皈依住持三宝,是这个意思。但这个住持三宝,又帮助你加强你的理体三宝,产生一种善的循环。理体三宝而修学住持三宝,住持三宝又加强你的理体三宝,如此的理观跟事修的配合,这个时候才能够慢慢增上。

  所以在这个皈依当中,我们是理观事修两种三宝都要具足。

   好,我们看最后的功益,皈依三宝的功德,这个地方有一段文,我们把它念一遍。

  《归敬仪》云:经云:若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一时闻解,熏本识心,业种既成,净信无失,况能立愿皈依,奉为师范固当累劫清胜,义无陷没。如经云:有人受三皈依,弥勒初会解脱生死。此乃出苦之良津,入佛法之阶位。但以罪多恶重,轻而慢者,虽曾受归,随缘还失,是故智人初受归时,专心缘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随逐护助。

  好,我们这段这个地方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经云:有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这个常住二字是个法宝,就是我们说的不生不灭的涅槃,或者讲清净心。在因地叫清净心,在果地叫做涅槃。一个人能够得闻,不过这个闻,诸位我们看到很多的经典,只要讲闻此名号成什么功德,这个闻都是要成就闻持,要加一个受持的持,就是听闻以后还要受持不失,你心中要把这这个法放在心中,不断的忆念而不忘失,这样子才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调伏的力量,不是只有听过而已,你要把这个法经常在心中运转,我们经常能够去体会心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人,生生世世不堕恶道,它的理由在哪里呢,我们待会儿再解释,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