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天堂地狱在哪里?空空如也,自性本空


   日期:2014/1/23 12: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天堂地狱在哪里?空空如也,自性本空

「以净法眼,知色性空」,这个净是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叫智慧,不起作用我们称它为定功。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起作用就能生万法。所以万法也不是真的,万法是自性所变现的,能现能变。知道色性空,所有一切色法本体空寂,它没有自体。一般色法讲物质,这个地方的色法包括精神现象在内。六根所缘的,第六意识缘的是精神现象,知道自性空寂。现象是怎么成就的?是众缘和合而成就的,缘聚就有相。这个有相,这个相包括今天科学里面讲的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个相字统统都包括。这三种现象都没有自性,所以叫它自性空。於是你了解事实真相,相有是幻有,没有自体,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

「於诸音声,悟无言说,离诸譬喻,是名智慧。」於一切音声没有言说,为什么没有言说?音声跟色法一样自性本空,了不可得。所以「离诸譬喻」跟前面讲「亦不取著」意思相同,他听到、接触到,不动心、不起念头,这是智慧。为什么?起心动念你被音声干扰了,听而不闻、听若无听就对了,跟色一样,见而无见、无见而见;听音,闻而无闻、无闻而闻,清清楚楚,色相、声相清清楚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叫智慧。也就是说没有被外境干扰,自性本定,对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取、不著,这是智慧。凡是受干扰就叫烦恼,你生烦恼不生智慧,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

……

「了胜义空」,什么叫胜义空?这是大乘经上常常看到的,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胜义空也叫做第一义空。什么是第一?用现代学术上的名词来讲,这是哲学上的名词,第一义,大乘教上常常说一念不觉,这个一念就是第一义。你怎么迷的?我们今天来问,宇宙怎么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大乘经教里面说的,它的起源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这个一就是第一。为什么会一念不觉,那就叫理,几时一念不觉,那叫事,理事都不可得叫空。为什么理事都不可得?你要真说不过,人家不服,我也不服,搞了这么多年,才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服服贴贴了。到什么?到我们念到《菩萨处胎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恍然大悟!才晓得这个一念。一念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当下。这个一念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为什么?它的时间太短,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一念。这我们就能理解,你说这一念,就完了,不在了,又变第二个一念,念念都是第一念,没有第二念。

像我们看电影这个底片,你要看到底片的话,每一张都是第一,没有第二,它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才二十四张。这叫第一义,第一义空。我们今天看,感觉到这个感官的世界是什么?是这些第一、第二连起来的连续相,不是真的,每一个都是第一念,没有第二念。第二念应该跟第一念完全一样,它不一样,你在这里边找,没有一张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大同小异,没有一张绝对相同。所以不能说相续相,相续相是张张相同的,才叫相续,它不同。所以我对於相续相加两个字,相似,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相续相。这个一念的意思要搞清楚。所以第一义就是一念,这一念空寂,这一念了不可得,你才说一念,这一念过去了、没有了,永远是这一念。这一念断了,给诸位说,常寂光现前,佛土没有了。所以佛土空,了佛土空,佛土没有了,就是实报庄严土没有了。你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凡圣土没有了,方便土没有了,实报土没有了,留下来就是常寂光。常寂光什么都没有,常寂光我常说,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也没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没有离开常寂光。

这桩事情,我常常用电视萤幕做比喻,萤幕就是常寂光,什么都没有,里面的现象呢?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那是里面的现象。里面现象不就是刹那刹那在生灭吗?它是动的,它不是静的。现在我们用数码,比这个胶卷速度更快,它还是一个一个相,连续在这里所产生的。所以看电视,你把电视真看懂就开悟了,大彻大悟,你就成佛了。所以会的,哪一法不是佛法!看电视是佛法,它能帮助你开悟、帮助你成佛,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不会的,你被境界转,你心贪著境界,你被它转;你要是觉悟,了解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不起心不动念是禅定,定慧都在境界里面成就。所以我们现前的这个境界就像电视屏幕里头一样,如果了解这个东西是空,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见到性。性在哪里?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真的,其他东西全是假的,所以它叫做胜义。真的假的是一不是二,电视屏幕里现的这些色相跟屏幕它分不开,屏幕在哪里?就在色相里,色相在哪里?就在屏幕里头,但是屏幕是屏幕,色相是色相,一个是真,一个是妄。真的是永恒不变,一个是刹那变灭,它两个同时混在一起。你统统清楚、统统明了,一点都不迷惑,对於性、对於相都不执著,都不起心动念,这叫胜义空,了胜义空,明了胜义空;也叫第一义空,诸法当中最为第一,它是最初的源起。在佛教有个名词叫涅盘,涅盘也是这个意思,涅盘之法空无有相,所以第一义空就是涅盘,涅盘就是第一义空。

《大集经》里说,这是佛讲的,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妙理。理加一个妙,妙是什么意思?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这叫妙!你决定不能受它干扰,就是说在这个境界里决定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起心动念就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是佛。起心动念是菩萨,分别呢?分别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再执著?执著就变成六道凡夫。这些全是假名假相,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在现象里面别去想它,想它就起心动念;别去说它,说它就分别执著,所谓不可思议。所以经典里面讲,这个道理甚深甚深、不可说不可说,不得已用一个假名叫第一义谛。

……

天堂地狱在哪里?空空如也,自性本空。可是什么?你一个善念就现一个天堂,你一个恶念就现一个地狱,这个念头会现相的。你现这个现象别人不知道,你自己感受到,天堂你有乐受,地狱你有苦受。苦乐感受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不知道,可是佛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四十八愿头一愿,他就希望将来他教化众生这个地区有十法界、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头没有三恶道,这是弥陀本愿功德的成就。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这种加持我们无法想像,真正叫不可思议。为什么?你想不出来,也讲不清楚,讲了你也不懂。用比喻来说能够有一点彷佛,好比你到人道来投胎,你投胎到帝王家,生下来你就是小王子,你就受到皇家那种富贵的待遇。那是你的能力吗?不是,老子是皇帝,享的是老子的福,不是他自己的,就这么个道理。你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阿弥陀佛是教主,那个世界是他的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所成就的,你到那里去就享受到,四十八愿条条你都享受到,一条都不漏,这个福报多大,十方诸佛如来都比不上。所以我前面讲的时候曾经说过,念佛的人福报最大,世出世间没有人能跟你相比。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好像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欲界第六天天人。第六天天人福报最大,他需要的东西是第五天化乐天,化乐天是变化,他所需要的他自己会变化,化乐天变化供养第六天,第六天都不要自己去变化。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变化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享受来供养我们,不就是变成第六天人!用这个比喻诸位想想,你能够知道我们跟阿弥陀佛的关系。弥陀对我们的恩德不可思议,要知恩报恩。

如果你要没有知恩报恩的心,你还是迷惑颠倒不觉悟,你决定到不了极乐世界。为什么到不了?他不来接引你,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就去不了。往生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就是你亲自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是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条件,这个条件是真信、切愿、真念佛!念佛不能当作副业,当作我们这一生第一桩正经大事,我们来干什么?我们就是来念佛的。我们这一生只有这一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个愿望,亲近阿弥陀佛。所以一生到极乐世界,你要想我到极乐世界得什么好处?你把四十八愿从头到尾念一遍,那个好处全得到。是阿弥陀佛修成给你享受,十方世界没有的,找不到的!这个经以前我讲过十遍,像这样的话前面十遍没讲过,不是我不讲,我前面十遍是没看出来。所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大有道理!熟,熟透了,你就看出里面东西。我们的信心真坚定了,什么力量都障碍不了,现前就得佛力加持。过去佛力加,加不上,是因为自己有障碍,现在这个障碍放下,通了。

……

所以孝顺是世出世间的大根大本,人不能不孝顺,不孝顺你根坏了,修什么都修不成功,世间法都不能成就,何况出世间大法!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常说,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这就能够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向四面八方宣扬,唯独在中国这一支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比印度还要兴旺,什么原因?中国人是以孝道为基础,他有这个根在,对佛法来讲它非常相应,佛法是以孝道为基础。所以中国人这个根扎得好,在中国有这么多成就的人,这不能不知道。

……

念佛往生到净土去成佛的人,这两千年来我保守的估计是十万人,你说多殊胜!我们除净土走别的门我们走不通,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求往生这个门,这个门我们走得通,我们有把握。为什么?那些门真的要断烦恼,断烦恼难!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只要我们有能力把烦恼伏住就能往生。伏比断容易太多了,怎么个伏法?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会念,当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不管是欢喜、是忧虑,还是恐怖,还是怨恨,这种念头一生,阿弥陀佛把它压住。什么念头都归到阿弥陀佛,这就把烦恼伏住,这就能带业往生。所以阿弥陀佛需要这个条件,你伏不住那就没法子。

伏住烦恼,临命终时才伏的时候迟了、来不及了,平时要训练,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训练。顺境、善缘不起贪心,不起贪恋心,喜欢那个心、那个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逆境恶缘、冲突瞋恚生起来的时候,阿弥陀佛,都把它打掉,统统归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叫会念。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像练兵一样的,临命终时是打仗,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你就往生了。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是平常你不练,到临命终时,你那个五欲七情要是出来,你怎么办?立刻就到三途去了。能不能往生是最后一念。平常不用功不行,平常不放下不行,平常什么都看得很淡,样样能放得下,我们的烦恼就大幅度减轻,没有那么严重了,这句佛号很容易把它换过来。所以一定要放得下,要知道这个世间什么东西全是假的,一场空。真的,你把它看成作梦,梦里得到黄金不会喜欢,起来的时候一样也没有;梦里遇到那些冤家对头要杀害你,没事,醒过来的时候也没有了,全都没有了。把这个世界看作梦境,把这个世界看作什么?看作我们旅行观光来玩的地方,这个地方一样东西都不是我的,过两天我又走了。日本我这一次来是第七次,第一次来住的时间最长,住了二十一天,其他的大概都是一个星期到十天。把世界当作旅游的地方,观光旅游,不是老家,老家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地方将来我们一样都带不去,连身体都带不去,你何必要执著?何必要占有?这种什么都据为己有,这个念头是最糟糕的,这个念头是三途的念头,有这种念头的,没有不堕饿鬼、畜生、地狱的。这叫真正愚痴,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七集)  2011/6/5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3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