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处事要礼让、要忍让、要谦让


   日期:2014/2/12 1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子路为蒲令”,这个蒲是县城,魏国的一个县城。“备水患”,那个时候有水灾。子路不简单,防微杜渐,然后居安思危就赶紧要防止水患。“与民春修沟渎”,修整这些沟渠才能够防止水患。“为人烦苦”,为了人民烦劳辛苦。不只他辛苦,老百姓在做这个事情也是非常的辛劳,他感觉到老百姓很辛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他心很软,赶紧赐给这些人民,箪是圆形盛饭的竹器,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水喝,一壶浆。“孔子闻之”,孔子知道这个事。“使子贡复之”,交代子贡去把子路煮饭的那些器具把它给推倒,倾覆掉。结果“子路忿然不悦”,子路就很生气了,“往见夫子曰”。他们都很难得,不高兴归不高兴,还是要去问个明白,不会跟夫子闹情绪。“哼,不理你了”,不会这样。“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老师,我是因为暴雨要来了,害怕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跟老百姓赶紧做好准备。“而民多匮于食”,匮就是匮乏,没饭吃。所以“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却叫端木赐来制止我这个事。“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不是止住我仁慈的行为吗?为人民着想的行为吗。“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夫子你每天都在强调仁慈、仁德的教诲,结果我行仁德你还阻止我,那这我接受不了。子路这一点特别可爱。他很直率,有不理解的他不会闷着,直接表达。

“子曰:尔以民为饿”,你觉得人民很饿是很对的,你能感同身受。“何不告于君”,你为什么不跟你的君王讲呢?“发仓廪以给食之”,这个仓是装谷的仓库,廪是装米的。你何不让君王开这些粮食去给人民赈灾。“而以尔私馈之”,你却已你私自的名义给了人民。“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你这么做是让人民不知道他的国君仁慈,可以给他们恩惠。就只知道你这个大人很得意,就你有德行,你的国君没德行。“速已则可矣”,赶紧收一收,还是让你的国君来开仓赈粮,赈灾。“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不然你功高震主,你麻烦就来了。“子路心服而退也”。告诉我们推展中华文化,“让功于上,让民于上”,要会权变。我们做的是大好事,怎么会遇到障碍呢?还是自己人情事理不敏感,不通权达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个处事当中,“温良恭俭让”。这个让字太重要了,要礼让、要忍让、要谦让。“让民于上”,上面的人有美名他好做事,人民对他有信心。你要那名干啥呢?“让功于众”,一件事情做成了,都能看到众人的功劳,大家很受鼓舞,齐心协力去做好事。好事做完了,都不说别人有功,就自己功最大,这个都不妥当。“让位于贤”,真的有贤德之人,赶紧把更好的位子,甚至让他坐在我们上面都没关系。鲍叔牙推荐管仲,管仲变成他的上司,这是真正明理的人。

“让食于幼”,为什么“让食于幼”?可是《弟子规》又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请问大家,有没有矛盾?你看我们刚刚讲,依义不依语。义在哪?懂这义理没有?“长者先,幼者后”是让孩子养成一个恭敬长辈的心。可是这个让食是写……(麦克风突然没有声音)。大家要尊重麦克风,它很有感应,它知道时间到了,都不出声给我讲了。这是代表什么?长辈的慈爱。什么时候让食于幼?就是刚好那个年龄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营养不够了,可能他体质一辈子都不好。所以你看我们的记忆当中,父母宁可少吃,甚至于很多妈妈都装着吃饱了,都给孩子吃。孩子后来知道了,非常非常的感激这些长辈父母的恩德。现在这个时代,物质都比较丰沛,所以还是“长者先,幼者后”,这个机会会比较多。贫苦,了解孩子在成长,这个就很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处事       )(五明学佛网:处事       )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让心自在于生死 

 地藏菩萨庇佑,让我绝境中重生!----一位销售员的亲身见 

 杨云唐居士:让烦恼打开天窗 

 洪修平教授:略论南岳怀让——马祖禅法的主要特色 

 程恭让教授:牟宗三《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说辨正 

 程恭让教授:略析《佛性与般若》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 

 程恭让教授: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 

 程恭让教授:《楞伽经》如来藏段梵本新译及对吕瀓关于魏译相 

 程恭让教授:明代太监与佛教关系考述——尤其以明代北京地区 

 程恭让教授:《中论》“化迦旃延经”颂有关的一些问题 

 程恭让教授:评《华梵之间》:“浅层的史实”与“深层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