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解放孩子的潜能》005


   日期:2014/2/16 12: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原文】

为什么写这本书?

在准备写这本书之前,我首先问自己:“真的需要这本书吗?”关于这个主题,已经有了许多好书,我发现其中一些书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让我理解做家长的任务。我提出另一个问题,“我能新增哪些内容,是别人没有涉及到的?”我得到的结论是:过去二十多年担任华德福学校教师的经历,使我能提供一个极少被了解,却很有价值的新观点。

斯坦纳的教育方式

全世界约有860所华德福(又称斯坦纳)学校,分布在约50个国家,还有将近2000个幼儿园和托儿所,50个成人教育中心,数百个为特殊需要儿童和成人建立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以及许多社会规划方案,如家庭中心。除了这类教育事业,还有其它各种事业,包括有机农场和农业产品、医院、另类医药国际销售网络、保健和化妆品、出版社、儿童用品,甚至还有管理咨询。

所有这些都建立在鲁道夫?斯坦纳(1861—1925)的哲学基础上。他是奥地利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有大量这方面文献书籍。

斯坦纳的哲学应用在实际生活的许多方面,潜藏在背后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不仅承认生物学的解释,也考虑到人的精神(Spirit)影响。更进一步,斯坦纳的人智学——源自古希腊文“知识”、“藉由人类”两字的组合,提供了道德和精神发展的另一种途径,增强了我们的意识,帮助我们努力成为无私的,并具备社会交往能力的个体。总之,人智学是一种知识之道,帮助不同文化的人,成为更加完整的人,发现每个人的普遍人性。

人智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任何宗教哲学,最重要的是,它允许并要求每个人独立思考。这是一种现代的自我认识与社会复兴之道,可以和不同思想流派的人们一起工作。华德福学校在埃及(伊斯兰文化)和以色列(希伯来文化)得到政府的承认和支持;它也能在佛教国家泰国或南非黑人城镇开办;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的孩子也愿意上华德福学校,它还开设在英国乡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承认华德福教育运动是非政府组织运动。最近英国教育大臣也公开承认华德福学校是最受公众欢迎的教育。

因此,我觉得在孩子的阶段性发展、教育和养育等方面,我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观点。除了关注孩子的教育外,我还要讨论成人的问题,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完善自己,使我们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越是理解自己,越能够成为自己,也越容易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圆满的人,同时我们也成为快乐、圆满的父母。

【学文解读】

这是呢,马丁*洛森这位作者他说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他回顾了一下斯坦福的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呢,就是一方面注重孩子身体、物质这方面的成长需求,同时也充分地考虑到了孩子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影响,说穿了呀,它就是不是一种单一的、片面的教育,而是根据人,他本身全方位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而已啊。所以呢,既然要考虑到了精神,那么呢,就必须提供道德方面的教育。因为精神需要的是什么呢?说实在话,精神需要就是道德。而道德的要求,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自私,都必须为别人着想,都以别人,他们的满足为我们生存的需要。这样的话,这种教育模式就提供给现代孩子们最健康、最有价值、最能够符合我们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了,这个模式是符合现代化分工合作的需求的。只有考虑别人,只有把别人放在首位,把全体都考虑齐全,我们自己自然啊,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啊,就能够找到我们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自然啊,就能够使自己的对接口,它的尺寸符合大家,符合别人。如果我们现代社会不注重精神教育,不注重道德教育,我们每个人啊,自我的东西太多,自私的东西太多,我们自己啊,形成的个性、形成的自我和现代社会没法接口,我们就会痛苦啊!因为我们不能够融入这个社会,我们在融入过程中间很坎坷,很不容易,需要其它很多的帮助。所以呢,我们现代社会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大家普遍的焦虑、压力大。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呢,是有缺陷的,有不足的。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模式注重精神、注重道德,让每个孩子天然的成为一种遵守道德,能够约束自己,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帮助别人为前提,那么自己啊,自自然然啊就能够学到、掌握现在社会我们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我们自自然然就扮演好我们这个零件的角色,这样我们在这个社会就能生存。

最近我们国家在普遍学习雷锋。雷锋有一个名言,就是要做一颗永不褪色的螺丝钉。这句话讲得很好,讲得很好。我们再重新学习雷锋的精神,雷锋讲的这些东西都符合我们现代教育的模式的,所以雷锋在这个社会里边他能够生存得很好啊,做得很优秀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啊,他不仅仅有知识、技能,同时呢,他有一颗闪光的心灵,他的精神道德是十分崇高的,所以呢,他在这种完整的这种知识精神,这种教学里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影响了无数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缺乏的是什么呢?就是缺乏这个精神教育,缺乏道德的高度,所以我们做事情往往把自我提得很高,让别人适合我们,不适合呢,我们就指桑骂槐,就不满,不满到极点很可能呢,就去杀人、放火。所以我们要转变这种教育模式,其实呢,是转变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下的一种教育理念,只有用这种教育模式才能适合我们现代化这种生产关系。就像一个机器上面的流水线,每一个零部件它都有自己的规格、尺寸,每一个零部件之间通过螺丝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连接的时候呢,它接口都是有规定的,互相之间是适合的,能够连接在一起,所有这个整体,每一个部件之间它都必须有固定的规格,否则组装不起来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是整个世界呢,我们人已经称为叫“地球村”了,所有的环节已经结合得越来越密切了,不是说其他人可有可无了,而是地球上所有的国家,所有的生产单位,甚至每个人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大了。所以说,没有新式的教育,没有新型的教育,我们人类是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的,每个人啊,只能是一种越活越痛苦了。所以,我们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使人适应这个社会,然后呢,在这个社会里边发挥自己的作用,互帮互助,形成一个集体,所有人呢,都能够得到安全,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一种完善,我想这是这种新型教育它必须要求产生的原因。

那么这里边,这个作者还提倡一点,这种教育呢,是非宗教哲学的,是抛弃了我们人类这些差别化的东西。它运用的呢,都是人类共性的东西。那打个比方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空气,即使说打仗,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敌对双方的人都得呼吸空气呀,他不会和空气打仗。所有人啊都得晒太阳,他们不会和太阳打仗。所以华德福这个教育,这种新型教育理念,他出去的都是什么呢?都是人类最基础、最本质的这些东西,任何人,不同宗教,他都得需要。就像我们吃饭,什么人你都得吃饭,即使老鼠也得吃饭,不吃饭活不了。所以呢,华德福运用的就是这些东西,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在这个上面进行普遍的教育是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那么我们学习佛法了,我们看一看和华德福这个教育它都是有相关性的。我们知道佛法,佛说众生平等,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啊,他都有清净如来德相呀,他都有!所以呢,每个人都能成佛!都能修行!只不过每个人因为自己造作的无明,所以呢,产生了无数的问题而已呀!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所以佛法的教育、佛法的修行,都是把我们外在这些差别化逐渐地修行去掉,回到那个最根本、最本质的,大家每个人都具有、都相同的那一点。

那么,作者在这里又提出一个,最后总结了一个观点,说:“我们越是理解自己,越能够成为自己,也越容易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圆满的人,同时我们也成为快乐、圆满的父母。”你看,我们现在同时在学习《印光大师家庭教育嘉言录》,印光大师提倡的教育原理和这句话是一致的,一样的。所以我们啊,很简单,就是让自己呀,不断地成长起来。每个人这一辈子都是做什么工作呢?就是成长!过去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能啊,固步自封,不能啊,活在狭隘的世界里边,我们不仅仅要从世间法上不断地学习提高,满足自己,而且呢,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了,就像华德福说的,他们也有精神方面、道德方面的要求,那么从佛法角度是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内容的。所以我们提倡大家,提倡家长、父母要天天坚持功课,坚持学习,坚持行善实践!自己素质越高,自己修行越好,自己做得越正确,才能帮助孩子呀!就像这里边说的“你越能够成为自己,就越容易帮助孩子”。因为每个人啊,他其实有很多的相同点,你了解了自己就容易了解孩子,相关性是很大的,而且自己做得越好,孩子受影响、受教育,那么呢,他们也容易观察,从父母那里,天然啊就学到了怎么做人,怎么成长了。

 

【原文】

这本书是怎样安排的。

书中的一些议题,涉及人最深层次的某些方面,包括道德、伦理和个人发展。这方面的论述对我具有挑战性。如果讨论父母和孩子的成长,却忽略这些问题,就会像一本烹饪指南,只教你怎样加热冷冻食品。

根据我的经验,父母不愿意接受怎样带孩子的简单处方,他们不仅要知道如何,还要知道为什么。很明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活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需要有深刻见解的新能力。我知道有些读者可能不会买这本书,因为他们只对哲学和教育理论感兴趣。然而我相信,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要深入到知道如何去实践。

我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书中有些部分,需要读者多加思考。有些部分,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要记住你是需要找到自己方法的人,你是半夜起床照顾孩子的人,你是做出艰难决定的人。我希望本书帮助你重新审视你的态度和价值,同时也指出孩子生活中你容易忽视的地方。我想做的是,鼓励、启发你内在的某些素质,这样你将自己上路,发展你自己的教育之道,不再依赖任何的教养指南。

惟一有效的方法在于你自己,我的目标是协助你迈向自我帮助。

【学文解读】

这一段话呢,实际上呀,就是在讨论,在现代孩子的教育中间,如何把道德伦理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搞出一种模式,把具体的方法呈现出来,实际上就是在做这个事情。如果说没有具体的模式,没有具体的实践,我们这些理论统统啊,就是烹饪书看得眼馋,但是呢,吃不到嘴里,没有用处的。可见任何事物它都得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找到一个平衡,找到一个方式,找到一个方便,让大家呢,通过这些方式、方便逐渐深入,懂得里边的道理,知道里边要看到的东西,随着深入越来越懂了,越来越明白,越来越知道了,这样呢,慢慢慢慢啊就自己具备了能力,自己提高了素质,自己就知道将来怎么办!这个是这本书要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人类教育共同的要求。我们不能教育人,只告诉他怎么做,不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那么将来他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他依然不知道怎么办,这个不行!在现代社会里边,我们如果还是这个样子,是绝不行的!要不断地呀,提高人的素质、素养,提高人的道德情操,慢慢地呢,让每个人都懂得道理,让每个人都提高素质,遇到新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摸索,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长期训练下来以后,我们就具有生存能力了,任何问题都难不倒,这个才行,这个才行,这个很好。

我们地藏七现在做的也是这种事情,也是这样的事情,也是提高大家的素质、素养,而不仅仅告诉大家怎么做,而是在不断地熏陶、影响、培养、改变,慢慢地让大家呢,知道怎么办,逐渐地让大家成长起来,逐渐地让大家自己能够面对未来!

 

【原文】

第一章 态 度

第二章 孩子通过观察我们来学习,我们的形象帮助(或阻碍)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鲁道夫*斯坦纳

在讨论父母的任务细节之前,我先讨论关于态度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别着急,我们所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问题。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和习惯,思考它们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孩子相处的关系中。这是自知自明的第一步。

让我们从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充满智慧的诗开始。这首诗收录在其著作《先知》一书中,表达了身为人之父母应该具备的态度,虽然有些方面我们难以做到,但它给予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渴望生命自身的儿女。

他们经过你来到世上而不是从你而来。

尽管他们与你在一起,但不属于你,

给予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能为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

却不能为他们心灵安排地方,

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日之家。

你无法访问他们的心灵之家,

甚至在梦中也不行。

你可以努力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像你一样。

生活不会倒退,不会被昨日耽搁。

你是一张弓,孩子是飞射出的一支箭,

射手在无尽的路上看到目标,

他用力弯曲你,使箭飞得又快又远,

愿你在射手的力量中快乐地弯曲,

猎人爱飞射的箭,也爱稳固的弓。

【学文解读】

这一段呀讲得很好!就把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开宗明义说清楚了。家长和孩子呢,是一对冤亲债主,我们学佛了就知道,是一对冤亲债主。那么如果是善缘,往往孩子幸福,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爱,得到的是有益的帮助;如果是恶缘,那么很容易得到的是负面的东西,容易受到父母的伤害,成长起来以后心中啊恐怕依然是扭曲的心灵。所以呢,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孩子呀,他是通过观察我们、观察父母来学习的,父母如果做不好,如果不重视,那么很可能会阻碍孩子。如果父母做得好,做得到位,明白这些道理,那么对孩子是有帮助的。那么这一段话呢,我们学佛了就可以分晰得更透彻、更清晰了,我们就有办法呀,用佛法的力量分晰清楚,用佛法的力量改变我们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争取呢,使父母和孩子都由恶缘转为善缘,由善缘转为清净法缘。那么做好自己,给孩子以好的表率,那么孩子呢,就能够健康地成长。那么这里边最注重的是什么呢?注重的就是精神!心灵!那么这里边选用了纪伯伦的一首诗,告诉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孩子呢,既是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因为他有自己的独立的生命体,只不过和我们父母呢有关联而已。所以说,孩子和你在一起,但是不属于你,所以父母啊,要有这种认知,父母对孩子要以礼相待,不能够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不行的!父母对孩子能够提供的就是爱,就是有益的帮助,就是把我们父母啊这一辈子学到的东西,有益的方面提供给孩子,做孩子的基石,让孩子呢,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长!所以这里边举例,孩子呢就像一个箭,而父母像这个弓,为了孩子出发,射到远远的目标,父母甘愿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做好基础和准备,让孩子用父母提供的爱、提供的教育、提供的帮助,成就孩子!

那么第二段里边也强调,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呢?提供房子,只能提供他身体住宿,孩子的心灵啊,我们不能够安排的,我们只能够影响,只能够给予爱,我们要通过教育,尤其重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快乐中间、愉悦中间成长起来。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呢,无论他的技能、技巧、知识学到的多少,但是他的精神是健康的,没有瑕疵的,这样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无论贫贱,无论高低,只要精神圆满,他们都可以快乐,在自己的生活环境里边快乐地成长下去。

 

【原文】

自我价值感

做父母在许多方面关系到我们和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自我价值感的思考,需要变得现实和诚恳。通常情况,我们心态平和,但有的时候我们只考虑自己,心情烦躁,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孩子需要我们接受这些消极因素,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孩子(包括成人)自我价值感的表现是:

*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自信并愿意学习。

*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兴趣。

*善于处理问题,从逆境中振作起来。

*克服困难,或接受长久的制约。

*对他人慷慨并关心。

*具备人际交往能力。

*能找到满足和幸福。

【学文解读】

这个呀,就是对孩子自我价值感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孩子要想满足,他不是说吃了一根冰棍就满足了,他需要很多方面的满足,最主要的是精神、心灵这方面的满足,这是最最重要的!没有这方面的满足,那么呢,孩子呀他不会幸福的!物质再多,精神不愉悦,他没有满足感,他的自我价值没有实现。所以这是现代社会呀,新型教育最最重要的一方面!大家要把现代教育中间缺失的一方面要重视起来,弥补起来!当然我们父母要重视,提供给孩子。当然我们更希望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也能够从现在,知识的教育转变为知识和精神并重,甚至精神方面的教育、精神方面的满足作为重点,那么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啊,就实现了一种转变,实现了一种超越。

那么这里边孩子自我价值感表现,这里边举了八项,举了八个方面。一个呢,就是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因为我们学佛了,就知道宇宙万物、山河大地,我们人的生命,世界的一切统统都是我们本心变现出来的。由于无明产生了一念,逐渐推导,慢慢慢慢啊延续产生了我们宇宙,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意识形态,文化形态等等,所以说人就具备了一切的可能。那么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成佛了,就达到“真空妙有”的阶段了,就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破掉五蕴以后就回到本性了,就可以度一切苦厄了,就可以千处祈求千处应了,就没有限制了,把自己本性的一切潜能全部地发挥出来,可以做无量无边的事情,可以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啊!所以说佛法就是我们现代这种教育最充分、最彻底的一种体现。佛法它重视物质,但是呢,更重视的是我们心灵,重视我们精神,重视我们道德建设。一旦圆满了,那么物质方面它也圆满,精神方面它也圆满,全部圆满了。这是佛法呀对我们人类提供的一个标准,佛法给我们人类一个最大的贡献就在这里。我们现在逐渐认识到了,就知道呢,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逐渐地开发,逐渐地应用出来。所以现在提出来这种新型教育是符合历史的潮流,符合社会的发展,符合佛法的规律。

所以我们学习这本书看到孩子自我价值感的表现呢,第一条就是,他是不是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过去呢,我们受农耕时代的影响,每个人都受自己的限制,不愿意学习新生事物,形成了顽固的思想。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呢,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了衰落。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活跃起来了,人人懂得吸收新生事物,从世界的发展中吸取养料、养分补充自己,让自己不断地、高速地发展下去。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新产品、高科技产品不断地涌现,很多奇思妙想都可以落实在一些具体的模式上,给我们人类提供帮助。这正是现代社会第一条最初步、最迫切的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啊。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间,我们每个成人也要不断地发展自己,每个成人都应该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每个孩子也要这样,永远地学下去。不能够人为的限制、自我约束,社会限制这都是不对的,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那么我们普通人呀,在生活中间学到一定程度往往陷于我们某种职业,我们往后学习呢,慢慢会减少了,那么我们通过社会种种实践,慢慢走上学佛的路,修行的路,我们就要知道,要以修行成就为我们的目标,不能停步,要永远地学下去!菩萨要求学习五方明,也就是说呀,社会的种种技巧,众生需要的种种生活方式,将来呀,我们都得学会,不学会就没法度众生,就没有办法呀,满足大家的需要。所以我想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边呀,大家要不断地发展自己,无论是世间法,无论是出世间法,我们都要永远地学下去,学到了任何的东西,任何的技能,我们都是有用的,都是我们学到了一种本领。

第二条呢,叫自信并愿意学习。那么我们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是非常凶猛的,产品的循环是非常快速的。那么我们要培养孩子建立自信这种心念,让孩子呢,在自己学习中间能够找到乐趣,能够找到自己价值实现的那一个点。让孩子觉得呢,自己学习了,能够学有所成,学得有价值、有意义。那么在学习中间他不断地找到了乐趣,在不断地学习中间找到了信心,这样呢,他就慢慢培养出自信心了。所以说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间去实践,去让孩子在学习中间满足他自己学习的这些愿望,学习的这些要求,这样孩子在不断地学习中间呀,他就会越来越喜欢学,越来越爱学。有了这种主动性,学习呀,说实在话,也就不难了,容易了。因为孩子就像一个海绵,可以不断地吸收知识呀。现在我们社会,大家都在说现在孩子的功课量太大了,作业太多了。如果转变了教育模式,孩子呢,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学习愿望,那么现有这些学习内容,我想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是不够的。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我们现在这个教育模式是被动的、死板的,没有注重孩子的精神。这个呀,我想才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转变了这种模式以后,注重了孩子的精神方面,培养孩子的热情,培养孩子的自信,那么孩子主动去学,主动去探索,主动地去想成就,那么根据他的需要他就会不断地学,越学越多、越学越广、越学越深。将来呢,一定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这个呀,大家要明白。主动学和被动学是截然不同的,效果是千差万别的。被动学,学到的东西,将来呢,恐怕能用到的也不多呀!为什么呢,因为他被动学来的,他没有热情,他心中有排斥,他不愿意深入思考,他接收的东西少,吸收的养份少,忘掉的东西多。因为不是主动的,所以这些东西呢,他不会运用,这些东西都变成死板、教条,不能够和其他的知识、技能联接起来,不能够触类旁通,这些孩子学到的东西都是分割的、零散的、死板的。所以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在实践面前束手无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高分低能!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教育理念必须得变了,一定要变了!一定要把孩子呀这种自信、自愿学习这种能力调动起来,做一次深刻的改变。这样的话我们这种教育体系中间,过去遇到的种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  

 唐仲容居士: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找到如意工作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学的本质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唐仲容居士:悼念遍能老法师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四、台中诺那精舍落成典礼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佛教」摸象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三、世界新专佛学社恭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