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从“道”字中寻求一种活法


   日期:2014/2/16 15: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道”字中寻求一种活法

人都想活得时间长点,活得质量好点,但又多事与愿违,何因呢?因为人多不懂得真正的活法,多不懂养生之道,多不懂该怎样活着。

人的活法说起来很深奥,听起来更令人懵懂,实际自古至今人的活法都蕴藏在一个“道”字之中;并如下图随着字形的变化而变化着。

 

例如上图甲骨文的“”字,一个人(头像)在十字路口辨别前进的方向、寻求要走的道路。人头上盘旋上升的蛇舌形结构,象意气路与天相接,与自然相感格,与天道相通达,形成天人合一,四通八达,毫无滞碍的状态。头上面有天眼,天眼上面冒着气,功夫界称之为“外丹脉”。DNA的双螺旋一样,直通天上,保持与大道相通,与天相连,源源不绝地获得天德的能量滋养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同时能量还可以向四周散发,帮助四周的人,给四周的人指明方向,带来福祉和快乐。这就是甲骨文所表达的“道”的意思。这反应出当时人们以及当今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准则,也即人们一般的生活规律。我们的祖先依据这种思路与活法,形象的造出了这个字型。

到了金文时代,从上图可已看出,金文中的为行,为四通八达的路;中间为人头,代表人;下面为止,为行走,表示人辨明方向,寻求出路,并开始在岔路口给不明方向人做向导,指导人们前行。

这也正如庄子说的:“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就能跟随自然一道生存与变化,跟自然一道生存与变化也就接近于大道了。”这个“大道”恰如“”,中间的人头上接着天,而且精气神还在向上生发;脚下踏着地,而且还在向前寻行;左右前后四通八达。这个“”,可以看作是正道的“正”,王道的“王”。中间的人(一竖)只有上连着天,脚踏着地,中间团结(正字中间)横竖都有的人,为了他们,依靠他们(包括爱人、亲人、友人和一切有缘人),与他们结合得(王字中间)十全十美,这才是真正的正道与王道。无天,则王道“土”,正道“止”。

到石鼓文时期,金文“”中改成了,即抓住,这就更接近人的本性。婴儿紧攥小拳头来到人世,就想着大干一场。所以,人生于世,要为“渠言”(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汤铭”(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挤时间,钻进去,勤奋学习,积极肯干,自强不息。

中国人的哲学,正是教人去“抓”的哲学。沿袭至今的“抓周”习俗,不正是教混沌初开的婴儿用双手去“抓”人生的美好志向吗?及至学龄,抓学习,抓奖状,抓个满襟满怀,一心期盼能独占鳌头。工作时抓事业,抓表现,为平步青云,不顾他人的感受,横冲直撞。当双手紧抓不放时,自我健康受到戕害,周遭人际关系也蒙受重创。这时“放”又成为一门学问。恰如其分的“放”,既能宽待他人,也能善待自己。恰如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白鹿和尚问弥勒佛:“什么是佛祖西来意?”弥勒佛放下口袋,叉手站立,一句话没说。白鹿又问:“就这些?”弥勒佛背起口袋便走。白鹿和尚顿悟——“放下布袋”,意指看破世情,放下万缘(能出世);“叉手而立”,表示冷眼觑世,解脱自在;又背起布袋便走,表示能拿得起(能入世)。“不言语”,揭示言语道断(非言语、思想所能形容),亦表示不着相之意。即凡夫拿得起(着相),放不下;小乘人放得下,拿不起;大乘菩萨既放得下(出世修养),又拿得起(人世事业),即拿得起又不着相。也即告诫人们放下时,不执着于放下,自在;拿起时不执着于拿起,也自在;不论是拿起或放下,都不执着,那才是真自在;或曰真正快乐的活着。

到了上图的钟鼎文时期,人已进入礼治的时代。道字的变化表明,人已种五谷,养六畜,成为一个规范性的人,能腰躬下来,谦谨礼让、恭恭敬敬的做人。对别人尊重、关爱、宽容,自己的路才能四通八达。所以,人平时要“少言己是,慎论人非;受恩勿忘,施恩莫记;厚德容人,自强不息。”当一个人能够真正温良恭谦让地对待万事万物时,这个人也就成为有道之人,并且自己的生活、工作都会一帆风顺,朋友遍天下。千万不要像现在的“人”,两手一背,两腿一叉,做出一种孤立傲世、盛气凌人的样子。忙于竞争的“人”与古代礼治时期的“”有着天壤之别。这也反映出当下人的精神变化和失徳离道的现状。

到了大篆时期,“道”中间下面这个“首”,代表人的头面部和梳理过的头发。头上的三竖,表达头顶之上三缕气流冉冉而上与天相通。这表明人只有与天相连,把自己的天门敞开,获得天德的能量,自身的能量场才能扩展开来,影响和帮助别人。到了小篆,“辵”即忽行忽止,也即光与天相通还不够,还要脚踏实地地行动起来。为什么要走路呢?因为人们已经听不进大道之真理。即“下士闻道,大笑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这就需要贤士圣人迈开双腿,走到百姓中间去弘扬,去宣扬、劝导、传道,让别人去遵从,去规划未来。如孔子去游说六国,并向弟子传道、解惑、授业

 

         我们现在通用的“道”字,是两点“丷”、一横,下边再加一个自己的“自“辶。这就是象意自己处在阴阳之中、天地之内,寻觅人生之路。在阴阳之中、天地之间,走自己的路,更符合老子“我命在我,不属天地”这一震惊寰宇的提法。试看隶书“”上面的两点“丷”,拉伸一点就成了八卦的“- -”阴爻;下面一横,就是“ —”阳爻,代表阴卦和阳卦的和合,不停地组合就形成8卦,八八64卦,乃至无穷。这些卦里包含着万物变化的规律和人生无穷的道理。如(首)“- -”阴爻在上,阴气下沉,“ —”阳爻在下,阳气上升,《淮南子·天文训》曰:“阴阳合而万物生”。人昏厥时为什么掐人中穴?就是因为将人的两只眼、两个鼻孔视作“- -”,嘴为“ —”,掐人中为使阴气下降、阳气上升,阴阳合而令人苏醒。中医认为“痛而不通,通而不痛。”如果将领一身之阳的督脉与领一身之阴的任脉,通过以意领气使之相通,形成周天,那么,健康快乐,安享天年也就不成问题了(有上篇《试说健康养生术》,此不再赘述)。

上图这个字,是我们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简化过的。将通用字的简化成一把杀人的,加上一个。这个字,让人一看就紧张,很容易解读成:一个人挥舞着大刀,像武打小说里描写的,高喊着“看谁能与我争锋!”左冲右突横冲直闯,终于杀开一条血路……。这不正是当下很多人的写照吗?其内涵哪里还有一丝一毫德的味道?这个简化字虽然后来并没有真正的实行,但是其中折射出来的人的心灵深处的人文素质已一目了然。在当今时代,从造劣品、卖假货,说假话,贪污腐败,无情竞争……,的确已经离正道渐行渐远,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已经不知道道为何物!仅从甲骨文简化成这样一个字的历史脚步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人类的离经叛道。离道失德,失去做人的标准,失去精神品格的规范,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并已经是有目可见了。但是,这种思想观念,终究也会像这个简化字本身,为人们所唾弃。

所以,人要经常学道、问道、悟道,以求道法自然,用自然法则规划自己的未来,规范自己的活法。如真能如此,不妨学学孔子给自己画的六爻卦象:十五岁以前如甲骨文之“”,在寻道,而志于学;三十岁以前如金文之“”,开始走出去问道,如四次闻道于老子,并有所立;四十岁如石鼓文之“,对道已无困惑,并开始抓教育,传道;五十岁如钟鼎文之“,已经天人合一,知天命,以克己复礼为己任;六十岁如小篆之“”,已通天道,成圣人,人首先善于倾听,耳顺;七十岁如书法艺术之“”,已成为中国的龙,文化界的神,“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圣人的活法。

那么,我们能否也能从这个“道”字及其变迁中悟出点什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活法)(五明学佛网:       活法)  

 竺摩法师: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的和乐之道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本书编辑说明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