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 这桩事情,念佛的人有几个人真正知道?


   日期:2014/2/21 1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六十七页第二行: 

  「愿文大意」,这是第十六愿愿文大意,「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众生,皆成缘觉,以其神通之力,共同计算,皆不能知阿弥陀佛寿量,其国人民寿量,及国中人之数量」,都无法计算。佛无量寿,往生的人也是无量寿,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数之多,也是无法计算的。这是第十六愿的大意。 

  我们再看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这一愿也是善导大师四十八愿五大愿之一,这一愿非常重要。如果诸佛不赞叹,弥陀殊胜的功德就没有人知道。一定要一切诸佛都来赞叹、都来宣扬,让这些能信、能愿的众生到极乐世界去成就。所以,这一愿非常重要!我们看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右第十七」,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称者,称扬。叹者,赞叹。《汉译》曰:我作佛时,令我名闻八方上下无数佛国」,八方是四方、四维,上下,就是十方,全都包括了。「诸佛各於弟子众中,叹我功德国土之善」,这是弥陀发的大愿,这一愿也实现了,愿愿都圆满了。所以在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极力的赞扬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劝导一切大众发愿往生。释迦如是,应当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也像释迦佛一样极力宣扬。四十九年讲经,一切经佛只讲一遍,没有讲第二遍的,唯独《无量寿经》多次宣讲,这是这一愿的成就。汉译经文,这是诸佛在弟子当中赞叹,说「诸天人民蠕动之类」,这一句是讲六道众生,「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踊跃是欢喜到极处,都到极乐世界去了。「《吴译》类之」,经文差不多。 

  「望西云:六八愿中」,六八四十八,就是四十八愿当中,「此愿至要」,太重要了!「若无此愿,何闻十方」,没有这个愿,十方怎么会知道、怎么会赞叹?「我等今值往生教者,偏此愿恩,善思念之。」望西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有缘能遇到净土法门,能遇到往生教者,往生教者就是净土法门,就是阿弥陀这个法门。偏此愿恩,这一愿的恩德太大了,没有这一愿,我们就没有机会听到。善思念之,应当要感恩。望西的意思是,「若无此愿,则我等身在娑婆秽土,如何能闻彼土之教主与佛刹之名字,彼佛彼土」,彼佛是阿弥陀佛,彼土是极乐世界,「胜妙功德,清净庄严。若未曾闻,又何由发起求生彼土之胜愿」,如果没有听到,不可能发这个愿,「故今日我等能闻净土法门,实由此愿之力」。这是把这个愿对於我们的重要性说出来了。 

  「故本师释尊於此秽土」,我们今天看到经上讲的秽土,感触很深!六十年前读经看到这个秽土,总以为释迦牟尼佛说得太过分了一点,秽是染污,没有感觉到。那个时候没听说环保这个名称,环保是最近大概四十多年的时候才听到,在过去没听说过环保。染污太严重了,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现在染污到极处了,提环保都不起作用,听麻木了。纵然有人高声在呼唤,我们耳根已经麻木不仁,没有反应,听到没反应,年轻人根本就不懂得。难得世尊在这个世间,三千年前就提出,严重染污,今天我们完全看见了。 

  「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及其国土不可思议功德,令我得闻」,把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做这样详细的介绍。介绍得不够详细,根性差一点的众生就得不到利益。详细介绍,那就看有缘了,如果有缘听到,没有一个不发心求生净土。对往生净土意愿不强,没有别的,了解得不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地方能不去吗?不可能,这个地方太好了。凡夫成佛多难!今天听到这么容易,想想自己有条件去,它条件太简单。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去,肯执持名号,就行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而且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成就,是无比的殊胜。佛说这个法难信易行,说得一点都不错,很容易修,很容易成就,就是难信。多次的宣说,为什么?为的就是要大家真正相信,不是为别的,要真正发愿,嘱咐你一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所以下面,「故赞曰,四十八愿中,此愿至要」。 

  「法藏求愿名闻十方者」,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发愿名闻十方,是不是他要打知名度?这好名好利,他是不是好名?不是的,他是用名号摄受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方法太简单了、太容易了,等於说是用这个邀请大家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去上学去的,他老人家天天在上课,在教学,没有中断过,你想中断都中断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比峨嵋山殊胜多了!方老师在峨嵋山养病,那个地方没有报纸、没有杂志,什么书也没有,只有佛经。他没有事情消遣,只有看佛经,这么看上瘾来的,这好例子。到极乐世界,除了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你什么都听不到。你想去看看风景,看看花、看看树,那个花、树都说法,你想听听流水声音,流水也在说法,六尘全说法。除说法之外,六根接触不到其他的六尘的色相,见不到。所以那里很容易成就,成就的快速确实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虽然它那里有四土三辈九品,一般讲起来,实报庄严土寿命三大阿僧只劫,在极乐世界成佛,我们也相信,无始无明习气在极乐世界特别消得快。为什么?那个地方全是正法,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跟性德相应,没有一念不相应的。所以,法身菩萨也要到极乐世界去,我相信这就是第一个因素。他为什么要去?他在别的诸佛报土,需要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慢慢让这个习气断掉。到极乐世界一定很快就断掉,那个地方正法薰习的气氛太浓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我们能想像得到。 

  这是法藏的愿望,「只为普摄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他发这个愿是为这个。「若无此愿,则十念必生之愿便同虚设,盖闻名方能持名也。」临终一念十念往生,这个愿不得了,这个愿是四十八愿里的第一愿,往生就成佛,这还得了!所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万缘放下,清净心现前,一尘不染。还要搞这个、搞那个,心还没死,都是信心不足,愿心不坚,都是这个。信愿培养完全在经教里头,离开经教,没有第二个方法能够培养我们的信愿。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的教学,三十岁开悟,这都是给我们做示现。十九岁苦行,十九岁离开家庭,我的体会是放下烦恼障;三十岁不再参学,是放下所知障。这个二障放下,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开始教学,四十九年没间断。这个里头的意思太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真正体会得,心就定了。古大德住山,一住十几年、几十年,一辈子不下山,为什么?他心是定的,如如不动,他能成就。 

  我在求学那个早年,李老师教我要定下来,我又何尝不想定下来?没有这个福报,没有缘分。定下来在这个地方,那是多大的福报,一般人不知道。只有定,他才生智慧,只有定,他才能成就。我们没有福报,那就用没有福报的方法,把心定在大乘经教上,身无有定居,但是心在大乘上。心行都能定下来,这个福报大。我们生在乱世,这是不得已!我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在那里长住,不要再走了,都是环境逼著你非离开不可。八苦里头求不得苦,你没有办法不离开。我没有退心,没有改变主意,那是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力量。没出家之前他就告诉我,他说你只要是真心为佛法、求佛道,你的一生佛菩萨给你安排,你什么都不要操心。我相信,相信他老人家的话,他不会欺骗我。所以一切随缘,顺境、逆境全是佛菩萨安排的,佛菩萨来考验。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起怨恨,在一切境缘当中去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觉心不断向上提升,这个就对了。这是《华严》五十三参,禁得起考验。经历这么多年,佛菩萨慈悲,我想也会让我定下来了。 

  我们看下面文,「又《会疏》解称叹我名」,《会疏》里头这一句的注解,它说「称我名者,此有三义」,有三个意思。第一个,「诸佛称扬彼佛德号」,彼佛德号就是阿弥陀佛,称扬得加两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赞叹的意思。第二,「诸佛咨嗟称名之人」。咨嗟是赞美,赞美谁?赞美念佛的人,称名之人是念佛的人。念阿弥陀佛的人,诸佛都赞叹,才知道名号不可思议。「如彼小经」,彼小经就是《阿弥陀经》,「诚证护念称名之人」,《弥陀经》上确实如此,称赞、护念称名之人,你看诸佛称赞你,诸佛护念你。你修什么样的功德,感得诸佛赞叹、诸佛护念?信愿持名就感动一切诸佛的称赞,一切诸佛的护念。这桩事情,念佛的人有几个人真正知道?真正知道了,我相信他跟莲池大师一样,彻底放下。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统统放下。莲池大师晚年,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也是一生弘法利生,最后归净土,那么专一,那样的虔诚。 

  第三,「诸佛亦咨嗟,亦自称彼佛名」。十方佛每一尊佛也赞叹,也念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接著又解释,「三世诸佛,依念弥陀三昧,成等正觉」。这句话说明什么?念佛成佛。净业三福最后的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就是深信因果的一条。信什么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别的因果,菩萨哪有不懂的道理,还用得著提醒吗?唯独这个因果,很多菩萨疏忽了。所以他们要用很长时间去断烦恼、去消业障,来提升自己。如果知道念阿弥陀佛这么容易,烦恼不破自然破了,业障不消自然消了,到哪里去找这个法门!於是我们就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菩萨有多少!但是前面我们读过,祖师大德给我们说得非常好,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主要的是度六道苦难众生,不是为这些菩萨发的。菩萨往生是附带的,那成就更快了。六道众生可怜,他出不去,这是最苦的一个地方,给你讲八苦三苦,真叫苦海无边。佛是怜悯这些众生,兴起四十八愿。前面我们读过,四十八愿首先是为六道苦难众生,兼为菩萨而成。 

  我们接著看,「此表诸佛称叹之义有三」,后面是念老的解释。第一,「诸佛赞叹彼佛圣号」,彼佛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第二,「诸佛赞叹一切称念弥陀名号之人」,谁念阿弥陀佛,佛都赞叹、佛都护持;第三,「诸佛本身亦称念弥陀圣号。依念佛三昧圆成佛果」。什么叫念佛三昧?所谓三昧就是世尊常常讲的制心一处,就是三昧。心里头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念佛三昧。从念佛三昧圆成的佛果是什么?我们想想,诸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他的世界就跟极乐世界一样,他所成的佛果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诸佛也念阿弥陀佛,让他自己佛国土依正格外的庄严,如同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性德圆满的流露,圆满的现前。 

资料摘自: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九集)  2012/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制心一处       阿弥陀佛)(五明学佛网:制心一处       阿弥陀佛)  

 会性法师:赞阿弥陀佛偈略说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净界法师:我们怎么去皈依阿弥陀佛的功德?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上师阿弥陀佛修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张秉全居士:一句阿弥陀佛,成佛有余。 

 张秉全居士:释迦本师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吗? 

 梦参法师: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梦参法师:念阿弥陀佛要这样念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于东林寺开示: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阿弥陀佛的誓愿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四讲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