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老实念佛,不念佛很难得佛力加持.


   日期:2014/3/2 15: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我们了解这个之后,我们怎么去修学净土一法呢?实际上就不需要向外去寻求啦!你建立这样坚定的信念之后,剩下来的就是老实念佛啊!是不是?但我们往往就老实不了。这个“老实” 两个字很容易讲啊!但是很难做啊!我们念念都不老实,念念都想与众不同啊!人的劣根性是喜新厌旧啊!这山望着那山高啊!脚踏两长船三条船啊!这都是众生的习性,让他老实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这个老实是要大智慧,大善根才能做得到的;或者说等他碰得头破血流之后,他才能老实。但是我们要从这种智慧的观照,从佛的开示里面,让我了解这桩事情,不一定要等到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而是当下我们要老实。我们就在净土经论的学习当中,也要老实。怎么样老实呢?比如经典常常讲到,我们对经典怎么熟悉?读诵、书写、礼拜、念佛、求佛的加持,这样老实。我们读五经一论,你不能说我已经读了一遍了,或者我已经读了十遍了,你读十遍八遍就够吗?净土五经的境界那是太超越了,太清净了,太不可思议了;我们读了很遍都是无动于衷的,真的是入不进去的;因为它全体不是分别的境界,不是心意识的境界。我们用心意识去读,读多少遍觉得还是很陌生。包括大家看祖师的著作,或者看《净土十要》,你看了几遍之后,隔段时间再去看,你整个感觉到还是第一遍看。

我有这个体会,原来搞《净土十要》,我都搞了多少遍了,隔段时间看,又觉得太陌生了,就觉得自己烦恼很重。陌生啊!所以要把这个陌生变成熟悉,要作钝功夫啊!要把它变成如数家珍啊!要沦肌浃髓啊!不仅入到脑袋里面,还要入到心里去,还要入到神里去,要入到骨髓里去,你要达到这个程度,佛的知见才慢慢地在我们内心升华出来。没有这个熟悉的程度,你举心动念,遇到事情的判断,还是凡夫的知见在起作用。所以判断一些事情,好像站在凡夫的角度很有道理,实际上要是站在佛的一边,站在圣量量的角度看,都是站不住脚的。往生的条件一定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临终这一念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诸如此类的观点。为什么能说得出来?他都不是站在佛的知见去讲,都是站在自己的知见去建立的。

那么怎么把它转变过来?你一定要做钝功夫,相当长时间的钝功夫,就像临摹。谈起临摹,我觉得写好一个字都不容易啊!我这两三年,一天抽半个小时写毛笔字,临个字帖,写来写去还是写得很惭愧,写不好。为什么呢?你要临摹好一个字帖都不容易啊!古人说:十年太极不出门,二十年书法不出手。连写个书法都要二十年,你要把我们多和多劫的凡夫知见彻底清除,要把佛言祖语,佛知见灌输进来,容易吗?不容易啊!所以一定要做钝功夫。钝功夫怎么做呢?你就天天要读诵,读诵的时候不要加思惟,你就念清楚,听清楚;你要去抄经,抄若干遍,净土五经你去抄吧!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净土五经你去拜,一字一字拜,拜个三遍五遍;如果净土五经拜三遍也就十万个头了,这就算加行了。然后再好好念佛,每天念一万佛号、三万佛号;在这里不断地反复,不断地反复,如同一个硬木板,就在一个孔上去钻。现在很多情况是:面对一块木板,在这里钻不通,就换个地方钻,再换一个地方钻,钻来钻去。好像学佛法,宗门教下他都能谈点名相概念,有时候似乎还谈得头头是道,但是他都没有通。没有通起不到作用,花拳绣腿,在一知半解的人面前可以炫耀一下;真正生死面前,烦恼面前是起不到作用的。上战场面对真正的敌人,是要做败兵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滴水石穿,你就在这里做钝功夫,这里是要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的。彻悟大师有个感受,原来他参禅都是开悟了的,教下也很通达,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之后,他觉得已经是参学已毕,不需要再去参学了,剩下的就像他说的: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就一天十万声佛号,他就这么老实。

现在我们做不到十万声,至少三万声,至少一万声总得做到吧!已经是大打折扣。如果一万声都念不到,有很多人看经觉得津津有味,一念佛就枯燥乏味,就要打瞌睡,于是一天到晚不念佛。不念佛你就很难得佛力加持,不能得佛力加持,你就很难了解净土法门。真正我们要相信净土法门,要理解净土法门,要宣传净土法门,或者在座诸位能听得懂,整个过程都是佛力加持的结果。离开佛力加持,我们一筹莫展,昏昏欲睡。所以,这种至诚恭敬谦卑的态度,以及一门深入,钝功夫的方法,大家去作应该是比较有效果,这也是本人的一点经验之谈。

——大安法师 《净土宗教程》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       讲记)(五明学佛网:净土       讲记)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下册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上册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流通分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四十二章 达世知幻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