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以观测数据再审“佛教生命科学观”


   日期:2014/3/2 20: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首先,对很多人来说,虽然不需要借助“科学”的方式来产生对于轮回的信心。但是,就整个时代的特色来说,非常需要。一是因为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二是因为现代人(尤其中国人)受现代教育熏陶,注重思辨,和传统文化的特色迥然不同。而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栋梁,使知识分子信服,才能真正扭转社会的风气。

世道人心是上是下,目前正是关键,其转折点就是:是否相信前后世和善恶因果。当然,作为少数人,不一定依靠信仰,也会坚持高尚的人格。但是,对于整个人群而言,这是不现实的,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质疑。而如果整个人群的道德底线日益崩溃,那些拥有独立高尚人格的人也将失去生存的土壤。

当然,如果仅仅是从价值判断出发,而选择轮回的观点,把没有的说成有,这确实不是科学,也不是佛法。但让人欢欣鼓舞的是,关于轮回因果的“科学观”并不是堪布在21世纪审时度势才创新出来的,而确实是释迦牟尼2000多年以前就宣说的。在古印度也曾经非常兴盛,而2000多年以来这样唯理求真的论证传统从来也没有中断过。事实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证基础上的信心和见地,佛法中称为“定解”,它是一切修行的核心基础。即使在不注重思辨的中国古代,憨山大师、藕益大师、清凉大师、玄奘大师等等,无不于此有很深造诣,只不过不为现代人熟悉而已。

下面,愿就你的几个看法,和你作进一步探讨:

您说:“科学是依靠观测和基于观测的推理”。我非常赞同。佛法中称之为:现量与比量。量,就是符合事实与真理的正确的认知。现量,就是来自眼耳鼻舌身的观测数据,同时符合真实才能称之为“量”。比量,就是依靠最严密的三相推理,摒除一切主观干扰,完全依正理和逻辑论证推演出来的正确结论。

正因为此,佛法的生命观,同样可以称为“佛法的生命科学观”。

下面先逐一再审视一下我们正在提及的几种“观测数据”:

(一) 关于回忆前世的案例

您说:“这个回忆的经验必须非常特殊、非常详细、非常秘密才几乎不太可能有巧合或者记忆偏差”。

这样已经确证的案例,肯定有!而且不是一例两例!你如果看一看“前世今生论”,一定会有新的体会。顺便提一下,诺贝尔奖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代言人,对于新生事物尤其如此。此外,中国很难见到这样的资讯,这个和教育大纲的导向有关系吧。当然,任何一个新兴的研究,其为人们广泛接纳,需要一个过程。

至于您说的:“即使发现了这样的事实,也只能证明在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而非所有人存在非常可能的生死轮回。即使我们发现大量这样的案例时也是如此。”对此,我稍微不客气地说一句:这句话已经背离了科学的态度。如果,在一些案例中观测到一个事实,并发现了圆满的理论基础;然后进一步在更多的观测中再次确证,而没有任何相反的数据;这为什么不能确证:只要符合同类的因缘,一定会有同样的现象。如果,这样也不能确证,那么一切科学,医学,等等的科研也就失去了意义了。科学已经没有生存的基础了。

(二) 濒死体验

不是 濒死体验不是直接证明前世的,但是可以非常有效地提示,生命可能是延续的,我们目前对于死亡的一点想当然的知识是非常浅薄的。如果理解了生命是延续的,也自然能够接受前世后世的观点。

为什么明明在历史上、民间、个人的梦境等等大量的案例一直存在,一些知识分子却就是不愿意公正地面对和检视这些事实呢?就是因为他们虽然自诩是“科学”的代言人,其实一直带有偏见和傲慢。这使得他们容易接受符合他们期望和习惯的数据,而对不符合他们偏见,不符合他们习惯的数据则非常排斥。

其实,真正的科学精神,是通过严谨的观测和推理论证,来发现真理,最后造福人类。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普及宇宙人生一切真理;科学观测的数据,也应该包括一切大自然的现象。人为的设限,这是科学的领域,这个不是,这已经背离了科学的本质。只要是客观现象,都是科学的领域。科学家们的起点是物质世界;但是时至今天,越来越多的前沿科研者们,已经意识到,物质的研究和精神现象的研究,是不能分离的;所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把精神领域的研究纳入到科研范围里。

但是,这方面,科学家几百年积累的经验,基本上没有太大帮助。因为精神现象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新的研究方式。这方面,基督教等其他主要宗教也没有太多帮助,因为他们主要建立在教条式的信仰上。而佛法的智慧则完全胜任。正如很多有识之士共同所说的:佛法,本质上不是宗教,而是佛学,是关于智慧的科学。

回过头来,关于濒死体验,它最大的意义,不是直接证明轮回的存在,而是打破很多知识分子的傲慢与偏见,使他们开始公正地面对一切生命现象的观测。当然,间接,肯定是能够帮助证明前后世存在的。

还有一类濒死现象:“还阳人”。藏地和其他地方都有这样特殊因缘的女子,她们今生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和去世的人沟通。她们通过特定的方式“死去”;身上被全部涂抹上牛油等,以确保连皮肤也没有呼吸的可能。几天后她们“醒来”。她们和亡者的沟通,也被大量的细节所证实是真的。这样的濒死现象,就完全可以成立轮回的存在。

(三) 道德崇高的人的体验

您说:“在一种备选的‘生死轮回的事实’,是道德崇高的人回忆起出身前的体验。我们能否因为他们道德崇高或找不到他们说谎的理由,就认为不需要去确证他们的回忆体验是否真实?如果这样做,那就不能称作如前面所述的科学。”

对于高僧大德的体验,不是不需要确证。而是说,通过确证,完全可以作为确凿的证明采纳。事实上,慈诚罗珠堪布,曾经对一位虹光身成就者的案例,用完全科研的态度与方式,做过详细的调查与确认工作。以慈诚罗珠堪布自己的证悟境界,本来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堪布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气,即重新强调佛法中本来就具足的“科学态度”,以便更好地利益当代人。

此外,最好您有机会自己看一些相关的记载和文章。您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们这样凭空讨论一个您根本还没有了解过的事情,对您来说,恐怕不是很严谨和务实吧。这方面,推荐先看丹增嘉措活佛的“解析梦的奥秘”。简短,但引人入胜。

(四)佛经记载。

您说:“佛经有非常高度价值,但是不能称为如前所述的科学观测的事实。”

佛陀的话,可以完全用严密的逻辑证明不可能有丝毫虚假。(一旦此点成立,佛经记载当然可以作为科学观测的事实。)这在不了解的人,会很难想象。但是,确实是这样。不过需要辩论的对方自己去详细地了解之后,才会作为可靠的论据。这里,暂时可以搁置。之所以提及,是因为这样才比较完整。因为我们的讨论,不应该只对我们两个人有意义,应该有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价值。所以,只要是真理的经验标准,都应该提及,以示尊重,也便于将来有缘者深入。

最后,很高兴,你提到对唯识的兴趣,并且承认,只要唯识的观点成立,轮回也就自然被证明了。

您这里的失误在于这句话:“为了证明‘万法唯识’而提出了‘阿赖耶识’的假定。通过精妙的论证,证明了‘生死轮回’。是‘阿赖耶识’这个假定(而不是科学观测)才是整个理论的基础。”

这其实完全是对于唯识的一个误解。如果,我来谈微电子学的理论基础,也有犯同样的过失,因为我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所以不难理解。事实是,“阿赖耶识”是唯识研究的结论。而根本不是前提。唯识的理论基础,不存在假设。

唯识观点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是我们所有具足常识和理智的人,共同客观公正地承认的事实。对于那些还没有达成共识的,唯识论师们,一定会不惜篇幅,用我们共同承许的事实,再再论证和建立,直到我们信服,才会用作进一步的论据。唯识的所有见地,最初的出发点,完全回到我们的最符合理性的公理中。这种严谨的态度,和科学完全吻合:科学研究基于“定理”,而“定理”基于“公理”,公理不仅符合事实,而且必须得到所有人的承许而不是几个人的承许。

我是从和您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走过来的。我非常理解您的所有见地。但是我对佛法的了解,您却是缺乏的。我可以感受到您身上的优秀秉性。所以我相信,您完全能够懂得我们正在探讨的话题的重要性,已及对于人生的价值。为了真正深入地探讨,我非常殷切地恳请您,能够去看看我推荐的这三篇文章:

“解析梦的奥秘”

“前世今生论”

祝您一切吉祥如意。并愿您获得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文殊菩萨的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