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法华札记


   日期:2014/3/2 21: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法华经》有感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佛陀最后说的经典之一,融通了全部的佛法。揭示了人人都可以成佛、会三归一、实无三乘的“一佛乘”思想。每每读来,都令人振奋、高亢,充满希望和力量!

文语言流畅,譬喻生动,文字优美,大量的譬喻是贯穿《法华经》全文的重要表法方式。李贽说:“是经二十八品,品品皆说妙法莲华,至求其所谓妙法莲华者,则渺不可得。呜呼!此所以为妙法莲华也欤!” 道出了《法华经》少议论而多譬喻的特点。如火宅喻、四车喻、穷子得宝喻、衣里藏珠喻、药草喻、化城喻等。也许是近来多有去医院的缘故,对文中的药草喻别有一番感触和体会。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菓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药草生长在山间,采回来可以治病。而药草的生长必须雨露滋润。不管什么药,上品药、中品药、下品药,尊贵的药与一般的药,不经过雨露滋润都长不起来。雨露滋润以后,根据其寒、热、温、凉的药性,就可以疗治各种病。这是药草品的寓意。

佛陀就如大医王,根据众生的根机,不同的病情,应病与药。而佛法正是无上妙药,随上中下,因机施教,化解不同的身心疾病。

上个月陪父母去某大医院看腿,排了11天才挂到一个专家号。热气腾腾的大厅挤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有的一早就来排队,有的提前一天就来等待,还有好多外地来的病人等了更久……看着那一双双疲乏、无奈而又惆怅急切的目光,着实让人心伤……母亲的腿被专家很轻松的看了一眼就说:“是关节炎,不是半月板损伤,没别的办法,必须手术,换一个膝关节。”连ct片子都不看,就下了断定,着实让排了11天的自己感到有些失望啊!人不是机器,人体有自身恢复的自愈能力,为何要用维修机器的方法来维修人体呢?让人很是费解。

为何有那么多的病苦?到底如何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救护?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新方究竟寻归何处? 

世间的病有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引起的;有很多人是有病乱投医,乱吃药而引起的药物致病和医疗致病;还有就是不管它有没有营养,也不管它有没有毒素,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由饮食而导致的疾病;还有起居不规律而引起致病;还有就是由于造业所招感的冤业病、魔鬼缠心的病等等。

佛法看待生命的本质和万事万物的现象,遵循因果规律和缘起规律,以及佛陀慈悲的愿力,让人向内心去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根本的“因”上解决疾病。好比醍醐妙药,这种妙药以疗心病为主,同时又治身病。

实际上一切疾病都和心理问题相关联。

医学家实验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有关,影响免疫系统的三大因素:遗传、信仰(信念)、情绪。

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露易丝·海说:“所有疾病都是不宽容的状态导致的”,她认为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有资料表明,当前引起各种疾病的原因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与心理因素有关。由此可见,不良心理因素对健康危害不亚于病菌,而良好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则胜过保健品。

《量子心灵世界》这本书中也列举了各种疾病和心灵的相关性。比如:

1)头部、头痛、头晕等,可能原因:内疚、罪恶感、不能原谅自己、困惑、想不通、不想想了、不想回忆或提起某事。

2)嘴破、喉咙、扁桃腺炎症等,可能原因:讲话较直、爱责备别人、说长道短、常说错话、强词夺理、好辩、有对人破口大骂的倾向。

3)脑上的疾病,与内心的想法、观念有关。可能原因:固执、执著、不易接受别人的看法。

4)肺病,与内心的压抑有关,可能原因:生活被限制过多、不得志或不被重视有关。

5)肝病,与怒有关,可能原因:长期压抑情绪、常发脾气、心浮气动、缺少耐性、厌烦等。

6)忧郁症,与内心的情绪混乱有关,常被负面的情绪困扰挥之不去或有越轨隐瞒行为。

7)口臭,与表达沟通有关,可能原因:不善表达、习惯说谎、隐瞒等。

8)胸部、胸闷,有心事,可能原因:心结、郁结。

每一个人都想要过快乐的生活,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往往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无形中又种下了更多不快乐的因素。短暂的快乐不足以弥补他的繁衍和增长,正如《楞伽经》里,佛陀用春蚕作茧来比喻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像蚕一样不停地吐出丝来,丝就是我们的种种欲望、幻想,茧丝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结果我们像春蚕一样被自己的欲望所围困,牢牢地被束缚在其中,永远不得出来……

很多时候自己也是常常把问题都归咎于外界并且曾试图改变外界的现实,著于外相的圆满而忽略了内心的成长,遇境是那么的脆弱,常常不合我意,于是消极对抗、排斥、抱怨,最后不得不逃避……

经上说:“病由业起,业由心生。”身、心好比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彼此不可分离。《业成就论》上说:“此心识种子,无边相续行,自心中因缘,彼彼种力生,彼次第不失,时至则得果。”

佛说:“任何痛苦的生起,都起于习性的反应。如果所有的习性反应止息了,所有的痛苦也就止息了。”

又说:“万事万物,因心而生;至要为心,万法唯心造。”

所以真正解决还要从心上下工夫。面对痛苦,不恐惧、退缩和逃避。因为无常,所以一切都会该变。坚定信仰,常常皈依、祈求。最近在美国的一项研究已经发现,虔诚佛教徒脑部的“快乐中心”经常处于活跃状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小组对一些已经皈依佛门多年的人的大脑进行扫描时,特别留心对感情、情绪和性格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他们发现佛教徒左脑的“快乐中心”经常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杜克大学的欧文•弗拉纳根教授在《新科学家》周刊中写道:“我们现在能比较有把握地假设,人们经常碰到的那些看上去很快乐平和的佛教徒心里真的很快乐。”建立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放淡对欲望的追求和无限的渴取。心存善念,学会感恩,尽己所能的为他人付出。学会反省和忏悔,培养良善的好习性,去除识田的垃圾。树立生命的典范和宗旨的量,让三业有所依凭和导向。适当的禅坐,觉照寂静的快乐,在生活中感悟心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