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长老:禅观十善


   日期:2014/3/5 19: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慧长老:禅观十善

 

 

来源/了凡四训共修网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禅观十善”。我们平常所说的十善法,是指止绝十恶业、勤行十善业、以期人天福果的十种世间善法,即身三、口四、意三,所谓不杀、不盗、不YIN,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禅观也有十善,通于有漏无漏、世出世间以及大乘与小乘。禅观十善分为内五善和外五善。内五善是正修,外五善是助行。

先说外五善。1、广行布施;2、严持戒律;3、恭敬三宝;4、孝敬父母;5、读诵听学。外五善是修禅观的基础,是修道的资粮。修禅观的人,一定要在外五善的前提下,才可以进入禅观的正修。外五善的内容一听就明白,这里就不仔细讲了。

次说内五善。内五善,有的地方又叫“五停心观”,有的地方又叫“五门禅”,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1、安那般那,即数息观;2、不净观;3、慈悲观;4、因缘观;5、有的说是念佛观,有的说是界分别观,说法不完全一致。修这五观,可以使散乱的心停止下来而趋向善净,故称五停心观。

(一)安那般那,就是数息观。安那是呼,般那就是吸。这是一个古老的法门。佛教传入中国,最早译出的经典,就是修习禅观方面的《安般守意经》,以及像《四十二章经》这样一些教导弟子如何做一名佛弟子、如何修习禅观等具有实用价值的译典。安那般那就是早期所译经典《安般守意经》上所讲的法门。《安般守意经》又叫《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是东汉末年安世高(安清)所译。由于当时经典翻译的名词法相尚未统一,六根虽也译作眼、耳、鼻、舌、身、意,但六尘却译作色、声、香、味、细滑、邪行。“触”译作细滑,“法尘”译作邪行。他是根据名相的实际内容来定名的。《安般守意经》上讲,佛陀每年结夏安居期间,都要领导徒众修习安般守意,也就是数息观,因为修这个法门最容易入定。经上讲,佛陀修数息观时,一修就是九十天。所谓九十天,实际上就是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结夏安居主要就修习安般。可见佛陀成道之后是把数息观作为修习禅定的基础来加以弘扬的。数息观的确是佛教修行中最基础的法门。

康僧会是三国时的高僧。他给《安般守意经》写了一篇序。这篇序上讲:修习安般守意,只需从一数到十,对这十个数字经常保持清清楚楚,不相错乱,就可以入定。他说:小定三日,大定七日。康僧会讲,我们的心在一刹那之间,有960个念头浮起来,一日一夜则有13亿个念头生起。这些都是杂念,就是它们使我们的心不能定下来。修数息观就是要把这些杂念都澄清下去,这样,你才有可能入定。可见修行的难度是非常之大。修安那般那主要就是对治我们的散乱心。

(二)不净观。修不净观,就是观察我们这个身体完完全全地是个污秽不净的东西。能够对这个身体生起污垢不净的观念,那么,这个身体就没有什么再值得贪恋爱惜的了。人们贪恋、爱惜的只不过是外表那点东西,皮囊和骨子里边尽是百孔千疮,秽臭不净。贪心特别重的人,可以修不净观来对治。贪有多种多样,如贪吃、贪睡、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修不净观的时候,你可以把你的四肢百骸仔细观察一下:原来竟没有一处是干净的!这样,你的贪心就会逐步地淡化,最后完全没有了。作为年轻的出家人,修不净观特别重要。别看你现在二十几岁,照照镜子,自己觉得还长得挺俊的,但是,如果用X光照一下,你会吓一大跳——原来我的本来面目就这个骷髅壳儿!经常修不净观,你的贪心、欲火就会慢慢地熄灭掉。佛陀教导比丘要修不净观,以对治贪心,原因就在这里。

(三)慈悲观。就是在所缘境上,对一切有情修观,以生起怜愍之心、同情之心、平等无私之心。怎样才能生起慈悲观呢?观想一切有情,无一不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兄弟、姊妹;我们能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生嗔恨心吗?我想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即便偶尔控制不住,生起了嗔恨心,也不会那么大。尽管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世上有孝敬父母的人,也有杀害父母的人,但从普遍的角度讲,一般人都有孝亲的本性。修慈悲观就是要把我们孝亲的本性扩大到一切有情身上,对它们普遍地生起慈悲心,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嗔心重的人要用慈悲观来对治。

(四)因缘观。又叫作缘起观。就是通过顺观、逆观十二因缘,真正认识到三世因果相推相续的实际情况,从而觉悟出生死流转和解脱之理。修因缘观可以帮助我们对治愚痴。

(五)念佛观。这里所说的念佛观和净土宗所倡导的念佛稍有不同。这里的念是指忆念。忆念佛的相好,忆念佛的功德,并时刻把心念系在佛的相好和佛的功德上面,让佛的相好和佛的功德占领我们的整个思想阵地,念念相续,毫不间断,从而达到对治烦恼、消除业障的目的。

修习内五善,可选择其中一项为主,比如以数息观为主。贪心起来的时候,可以附带修不净观;嗔恨心起来的时候,可以修慈悲观;愚痴心起来的时候,可以修因缘观;业障起来的时候,可以修念佛观。作为出家众,先修数息观,然后经常运用不净观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道心才会坚固,贪欲才会淡化。贪欲最难对治,它象火一样,此火不熄,修行就没法进步。所以,一定要想办法使这盆欲火熄灭掉。怎么熄灭?就是修不净观。如果你修不净观修不起来,我建议你到医院拍个X光片子,拿回来,放在桌子上,天天观察它,看看你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长老       禅观十善)(五明学佛网:净慧长老       禅观十善)  

 杨曾文教授:痛悼净慧长老 

 黄夏年教授:学问僧净慧长老 

 王雷泉教授: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宽运法师:千古禅风 人天共仰──沈痛悼念一代高僧净慧长老 

 觉醒法师:净心启福慧,禅门作津梁——深切缅怀一代高僧净慧 

 净慧长老:修行第一关就是看你放不放得下 

 净慧长老: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 

 净慧长老:《心经》与生活禅 

 净慧长老:参禅打坐要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净慧长老: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净慧长老:《心经》,到底厉害​在哪里?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谨记这四句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