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创巴仁波切: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日期:2014/3/12 15: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

邱阳•创巴仁波切在这两个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区分。

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度里,尤其是新时代、新灵性的圈子里,流行着一种温吞的平等主义与圆满的自以为是。他们声称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比其他的观点更好,因此所有的观点都应该平等视之,这样才能显现丰富的多元性。

也就是说,当我们不作任何好坏是非的论断,我们就能彰显我们众生平等的慈悲。伪善与真正的慈悲毫无关系,那只是一种愚蠢的慈悲。

愚蠢的慈悲以为自己是在行善,其本质却非常残酷。

如果你有一位酗酒的朋友,你知道再多喝一杯酒会令他丧命,而这时他却向你讨酒喝,那么真正的慈悲是否意味着你该把酒拿给他?毕竟,给别人想要的东西是一种善行,不是吗?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所以把酒给他喝就是彰显慈悲,对不对?不对!

送一箱威士忌给严重的酗酒者,只因为他需要,而你也想行善,这样的行为根本就不是善行。那是一种愚蠢的慈悲,并非真正的慈悲。

大部分人所说的“慈悲”其实是:请对我的自我好一点。然而你的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敌人,善待你的自我其实是不慈悲的。

如果你的自我需要找一位永远呵护你的妈妈,那你就去新时代的圈子里找一位轻松而又和蔼、永远面带微笑、总是轻言细语的老师,然后学着运用充满灵性的辞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标签。

一切都很舒适宜人,你将成为灵性时尚圈的消费者,但是那对于你的成长没有一点点帮助。

所以,我们必须开始学习给予真正的慈悲,而不是愚蠢的慈悲。对于这两者,我们首先要做一些智慧的区分。

真正的慈悲拥有一种力量,为了让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发生,这股力量有时候甚至令你更加痛苦。

例如说一个人因为凡事都想依赖他人而受到了伤害。他极需要别人对他的注意,老是死缠烂打希望博得同情,这令身边的人都透不过气来,便将他推开。于是这个人觉得遭到拒绝,并怪罪别人都不爱他,因而受伤更深了。

对于此人的痛苦,有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同情心,可能会替他们惋惜:“可怜的孩子,他抛弃你实在太糟糕了。我真为你感到难过。”

真正的慈悲,是在同情之外带进了理解力和清晰和思维。

它会说:我感受到你的痛苦,也知道你很受伤。有些话并不好听,你也不容易听得进去,可是我看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同样的事情绊倒。你把自己交给别人,期待他们替你做主,如果别人没有这么做,你就觉得被拒绝。我看到你在同样的模式里一再受伤,我想现在是你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真正的慈悲不仅为潜在的问题带来理解与洞察,它还协助人们面对问题并且成长。

这份慈悲与真实有关。它在当下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因为检视我们的固定模式令人难受。然而唯有检视它们,不合时宜的模式才会改变,事情才有转机。

真正的慈悲与勇气有关,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话语可能伤及他人而承担风险,但是以爱言说的真理,足以疗愈所引发的痛苦。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揭露了一直被隐藏的伤口。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属于我们本质的面具或角色被撕碎。

虚伪所表现出的慈悲虽然看上去温和而带有同理心,但是并不平衡,而真正的慈悲能创造出强而有力的行动,并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产生持续而长远的影响力。

禅把这两者区分为“祖母禅”与“正宗禅”。

为了从轮回之梦中醒来,自我必须被好好修理一番,否则,你将继续玩你最拿手的把戏。然而“祖母禅”绝不会带给你挑战,为了行善,“祖母禅”会如你所愿地,让你晚一点起床或允许你早一点结束静坐,任由你沉溺于自我之中。

“正宗禅”则会拿出一条长长的香板,对着你大吼大叫,你的骨头可能会被打断,你的自我可能被粉碎。

真正的慈悲会通过在我们创造圆满的过程中,引发痛苦来成就我们,其作风可能是踢你的屁股,辱骂你,令你十分不悦。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淬炼,那么我的朋友,你千万别靠近那些真正慈悲的人,因为他们会让你尝到油炸屁股的滋味。

想想看,把一个人留在幻境的泡泡里,留在防御盔甲的高墙后面,长期看来则是更残酷的事情,对他们的伤害将会更深,因为躲在角色、面具和高墙后面让人无法成长,这个人可能会在同样的、重复的绝望模式和痛苦中浪费掉宝贵的一生。

佛陀说过:谎言起初是甜美的,但结果是苦涩的。真相起初是苦涩的,但结果是甜美的。

——邱阳·创巴仁波切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创巴仁波切       慈悲)(五明学佛网:创巴仁波切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