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宗教一门(白话文)


   日期:2014/3/17 8: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来说经,诸位祖师造论.宗教两个门派,其实是一个法.从来就没有什可以分开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合并的,只是随着众生的根基而获得利益,随着各自获得的利益而建立名相.上等根基的人听了,马上明了自己的心,圆满道品,就命名为”宗”.中下等根基的人听了,进修道品,逐渐的了悟真性,就命名为”教”.佛法到了像法时期的时候,法在我们中土流传,那时,人的根性聪利,多数都听受经典.主要以读诵讲说为日常功课.僧人的本分,就是研究经典,真正去参悟和亲身实证的少,泛泛空谈的多.所以达摩大师特地前来阐释直指人心的法门.令人亲身见到本来面目.后世就把这叫做”宗”.见到本来面目,然后再看经典,修行,才知道一个大藏教,都是自己家里的话.六度万行,都是自己家里的事.因此,宗门的悟解好比是眼睛,教下的修行好比是双脚.没有眼睛就看不见道路,没有双脚就不能走到家.所以,宗门与教下是互相需要的,而不是互相驳逆的;是互相结合的,而不是互相背离的.

至于南岳和天台,他们的究竟指归大略相同.所以传灯录和指月录把两位大师列到应化的圣贤科当中.而高僧传不把他们列在义解中,而是列在习禅中.这是古代的大德具有慧眼,把宗与教视为是一贯的.到了六祖在曹溪宏法以后,禅道兴盛起来.不立文字这样的说法广泛传播.解路逐渐开启,悟门逐日闭塞.所以南岳,青原诸位祖师,都用打机锋的方式来接引弟子。使佛祖现成的语言,没法回答他们的问题了.不是真的明了,就没法明白他们话.以此来检验,是金子还是粗铁,一下就辨别出来了.美玉和石头,永远的分开了.没法造假冒充.这是机锋转语的由来.从此以后,这种方法日渐兴盛,有见识的人纷纷宏扬,惟恐自己用的与别人一样了,变成俗套,贻误了参学的人,败坏了宗门的风气.所以,机锋越来越峻,变化莫测,令人无法琢磨.所以有呵佛骂祖,斥责经教,拔除净土的(对这些事情,南岳慧思大师两句话,就说尽了: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认做是实法,罪如同五逆.)因为这样的话,会搅乱人的情绪知见,闭塞人解脱的道路。根基成熟的人听了,马上就能找到归途,彻底开悟,向上提升了境界。根基还没成熟的人,根据这些机锋,努力的去参究,直到大彻大悟为止。因为当时,善知识众多,人的根基还很通利。教理明白,生死心切。纵使没能马上了悟,也必定不会生起下劣心,认为那是真实法。

而现在的人,大多数是儒家的书读的少,不明白世理。没有学习教乘,不了解佛法。才刚刚发心,就进入了宗门。而那些知识,只为了支持门厅,也学古人的样子,不去管他什么利害。而那些弟子,也不去真正的用疑心去参那些话头,个个都认为是真实法。或者在当世人的一些言谈举止,或者是古人的事迹言论中,用自己的知见理解出一翻道理来,总离不开文字的字面意思,就以为是彻底开悟,参学的事情就结束了呢。而那些所谓的知识呢,既然处在知识的位置上,开导后学,守一个诺大的门庭,恐怕人家说自己不是通家,就因此而又讲经又说禅,想要以宗门教理都通达而自居。谈论宗门的时候,那些古代大德们要人去参究的机锋,竟然被说成了解释和开导的话;讲教呢,那些如来修因克果的真实的道理,反被说成是比喻的言辞。结果是以教破宗,以宗破教。盲人引领着更多的盲人,互相拉扯着走入了火坑。致使后人不能了解古人的芳规,只效仿了些轻视佛法,凌辱祖师,排斥因果的言行而已。古人的语言,绝没有真正的明了。而僧人的本分,连梦都没梦到过,何况做到。现在,我讲宗教的语言和意思,来略为分别一下。

------增广。卷二。宗教不宜混滥论。P43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宗教       一门)(五明学佛网:宗教       一门)  

 其它:仪式、宗教与佛法(张大卿) 

 陈兵教授: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访宗教文化学者陈兵 

 单培根居士: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不违背于科学 

 其它: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 

 惟觉法师: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王雷泉教授: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 

 王雷泉教授:印顺导师的宗教观与宗教史观 

 王雷泉教授: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 

 王雷泉教授:“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 

 王雷泉教授: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