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恭敬至诚(白话文)


   日期:2014/3/17 8: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是以诚为本。诚就能得到圣人的感应,不诚就没有感应。譬如月亮在天空高高的悬照。月影显现在江河湖海中。水如果浑浊不平静,月影就难以显现。这是因为水的缘故,不是月亮的问题。所以说,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没有恭敬,那只是结了个将来的缘分,难以得到现实的利益。

--------三编。卷四。敬告阅者各须至诚恭敬自得实益。P958

入道有很多的门路,只根据个人的志趣而定,没有一定的规矩。所一定的,就是一个“诚”,一个“恭敬”。这两件事,就是尽未来际诸佛出世,也不能改变.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想马上消除业障,快速的证得无生,不努力这么做,就好比树木没有根就想茂盛,鸟儿没有翅膀就想飞翔一样,这怎么可能呢!

--------增广.卷一.复弘一大师书一.P191

谚语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这话虽小,里面蕴涵的道理却是很大的.世间大到经术文章,小到一分才能,一个手艺.要想做的传神,得到精髓,技艺超群,名传古今.而不专心致志,竭诚尽敬的,怎么可能做得到呢!所以管子说,想啊想啊,翻来覆去的想啊.还想不明白,鬼神就会告诉你.不是鬼神能跟你沟通,而是精诚到了极处.

汉代的魏昭,见到了郭林宗.认为经典中的老师容易遇到,人中的老师难逢难求.因此跟随他学习.并洒扫侍奉.一次,林宗得病了,让魏昭给他作粥喝.粥做好了,.魏昭喂林宗吃的时候,林宗大呵道:“给长者做粥,不注意恭敬,这粥就不能吃了.”魏昭就重新做粥献给林宗.林宗又呵斥他.这样重复了三次,魏昭面不改色.林宗说,我从前只是见到了你的面貌,从今往后,我知道你的心了.

宋杨时,游酢拜伊川为师.一天,他们请教伊川学问,谈的时间久了些.伊川不觉睡过去了.这两个弟子侍立在那里,不敢回去.过了很长时间.伊川一觉醒来,发现两个弟子还站在那里,就说:“你们在怎么还在这里,快回去吧!”二人这才退去,这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了.

张九成,十四岁的时候,在群庠学习,每天都闭门读书,没事从不出学校.临屋的同学从墙缝中看他,见他合膝端坐,对诗书奉若神明.对他都十分惊叹佩服.连老师都因此对他十分尊敬.

以上这四个人,所学的是世间的明德新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他们尊师重道的精神尚且如此至诚.所以他们学问品德,都有很高的成就.使生前后世,令人景仰不已.至于弈秋谈论棋道说,只有专心致志的人得胜.佝偻承蝉,说用不能分心才行。由此看来,学问不分大小,都应当以诚敬为住.何况如来在往昔劫中,为了让众生同成正觉,因为没有缘就没法得度。因此现身在六道轮回中,以种种方便,随机地利益众生。开启千百法门,让众生同归一真法界。善根没有种下,没有成熟,没有解脱的,令其种下,成熟,得到解脱。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云布慈门,波腾行海。六度齐修,四摄普益。世尊的布施,可谓内外齐舍。所谓国城妻子,头目脑髓,身肉手足,都欢喜的布施给别人。所以,法华经上说:“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不是菩萨舍身命处。”如来为了众生,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广行六度。普遍的跟众生结缘,等到他的根基成熟了,然后示现成正觉,宏开法会,普遍的适应一切众生的根基。上根的人就为他显示实相,令他直接等上彼岸。中下等根基的人,就婉转的适应他的根基,让他逐渐的受到熏陶。显密权实,偏圆渐顿。随机而施,相宜而用。虽然有三乘,但佛道却没有两样。为了让众生明白实法而先施权法,权法是显示实法的权法。开示权法是为了显示实法,实法是权法所解释的实法。顺应众生各种根基,循循善诱,必定令他们机理双契,才能解行俱圆。学佛的人,虽然主修大乘佛法,也不能轻蔑,舍弃小乘。因为小乘本来是专门为进入大乘而设的。是如来度众生的妙用,实在是下等根基的人出离苦海的最佳方法。所以《四十二章经》上说:“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大海虽然有浅有深,水却都是一个味道。凡是佛经,都应该一样的尊重。如同转轮王的命令,内容虽然各个不同,但却都是王的命令。圆融的人说法,没有法不是圆融的。治理国家的言语,谋生的方法等,都顺应正法。何况如来金口所说的生灭四谛十二因缘等法呢!以及如来这次事情结束了而示现灭度,迦叶阿难等诸大弟子结集法藏,普遍流通。一千年后,佛教传入我国。两地的高僧,东西往来,翻译流通佛经,不惜身命。读法显,昙无竭,玄奘等大师的传记,取经的道路艰难险阻,非常辛苦,不觉哽咽悲涕,不能自已。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果不是往昔有因缘,佛经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受持读诵,修因证果呢!

如来所说的法,实际上是依照众生真如心中本来具足的道理。在心性外,完全没有一法可得。只因为众生在迷中,不能知道。在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出妄想执著。由此起贪嗔痴,造杀盗YIN。迷失智慧以成烦恼。把常住变成生灭。历经尘劫,不能返回。幸好遇到如来所说的大乘显密各种经典。才知道衣珠固然还在,佛性仍然存留。那个客作的贱人,原来就是大长者真正的儿子(典故见《法华经》)。人天六道,不是自己的住处,实报长寂光土,才是本有的家乡。回想自己,从无始劫来,没有听到佛说法。虽然具有这个心性,却白白的受着轮回之苦。真应该痛苦流涕,声震大千世界。心片片裂,肠寸寸断。此恩此德,超过天地父母,岂只百千万倍。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只有依教奉行,自行化他。才能稍微表达春草仰晖,夏葵向日的热忱而已。然而今天的出家在家的佛弟子,翻阅佛经,毫无诚敬可言。种种亵渎轻慢,不胜枚举。而做的久了,就习以为常了。那些亵渎轻慢的种种行为,不忍心具体的说了。对待如来的法语,就象对待那些破纸一样。且不说那些不了解佛法的人,不会受益。就是那些深知佛法真实意趣的人,也只是口头三昧,门面上的光辉。好比饥饿的人,说说食物;贫穷的人,数数财宝。虽然有研究的功劳,绝得不到实证的利益。何况亵渎轻慢轻慢的罪过,何止是弥天。而受苦的时间,岂止是穷劫。虽然是善因,反而招来恶果。即使是为将来得度种下了因,难免多生累劫备受其苦。用是心怀惨伤,敢陈**。依照佛教的来奉行,就会只受益,不受损。金刚经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呢。“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借从此经出。”而那些大乘经典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因为诸大乘经乃是诸佛的母亲,菩萨的老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九界众生出离苦海的慈航。即使是高高地证得了佛果,尚且需要尊敬法。因为要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所以涅盘经上说:“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何况是凡夫,通身都是业力。如同重罪的囚犯,长久地被关在监狱里,没法出去。幸好承宿世的善根,有机会看到了佛经。如同囚犯遇到大赦,庆幸无极。当然要依靠佛经,告别三界,永远离开生死牢狱。亲身证得三身,直达涅盘的家乡。无边的利益,都是从经典中得来的。怎么可以任凭狂妄的知见,不存敬畏的心呢!就象那些俗世中的儒生那样,动不动就亵渎典籍。既然读了佛经了,为什么不依照佛经所说的,恭敬尊重呢!既然亵渎了佛法,怎么可能得到佛法所有的真实利益呢!倘若能暂时熄灭狂妄的见解,在清明的夜色中反思一下。必定会心神惊悸,涕泪滂沱。悲痛往昔的无知,发誓毕生多要竭尽至诚。从此,心意肃恭,身口清净。永远断绝粗陋鄙视的恶劣态度,依照经纶中的圣训去做。果真能这样做,才能在佛法的大海中,随分随力,各自获得真实的利益。如同修罗香象与蚊蠓喝大海中的水,各自都能喝饱。有如同天降大雨,花卉和树木都得到滋润。这样,自己受持经典的工夫才不会白用。而如来说经,各位祖师宏法的心,也可以稍微得到舒畅和安慰了。

--------增广。卷二。竭诚方获实益论。P44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恭敬       以诚为本)(五明学佛网:恭敬       以诚为本)  

 傅味琴居士:佛七谈恭敬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张秉全居士: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九 恭敬心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六章 乐见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恭敬心 

 蔡礼旭老师:礼仪的本质是恭敬 

 蔡礼旭老师:孝顺恭敬父母 

 蔡礼旭老师: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领受 

 慧光法师:佛法恭敬中求 

 传喜法师:恭敬三宝修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