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阿姜查:真心的修行是以全部的生命修行


   日期:2014/3/21 16: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真心的修行是以全部的生命修行

  文:阿姜查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抗习气,他们不想做任何与感觉相违的事。人们并不想对抗烦恼,不想顶撞或摆脱它们。

  现在人们所说的修行,并非真正的修行。

  我们说在修行中不要追逐情绪,我们已被愚弄了无数世,深信这颗心属于自己所有,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个骗子。它将我们引入贪、嗔、痴,引入窃盗、抢劫、贪欲与憎恨之中,这些都不是我们的。

  现在,只须问问你自己:“我想变好吗?”每个人都想变好。那么,做这些事是好的吗?人们做坏事,却想变好。因此我说这些东西都是骗子,它们就是这么一回事。

  佛陀不希望我们追逐这颗心,他希望我们训练它。若它想往东走,你就向西寻求庇护;当它想去那里,你就回头落脚在这里。

  简单地说,不论心想要什么,都别让它得逞,就如和多年的老友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一样。我们彼此分开,各走各的路,不再相互了解,事实上,我们甚至吵了一架,因而决裂。没错!别追随自己的心。凡是追随自己心的人,都追随着喜好与欲望等事物,这种人毫无修行可言。

  所以,我说:“人们所说的修行并非真正的修行,而是灾难”。更具体地说,我们必须以全部的生命去修行。这样的修行当然会有痛苦,尤其是最初一两年,会很痛苦,对年轻的比丘与沙弥而言,实在是段艰苦的时光。

  别怕困难,一定要训练自己

  以前我曾遭遇过许多困难,尤其是在食物方面。你能期待什么?在二十岁时,我成为了比丘,那是最需要食物与睡眠的时候……有时我会独自坐在那里梦想食物,想吃糖浆香蕉或木瓜沙拉,边想边流口水。

  这是训练的一部分,这些事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口腹之欲可能会令人犯下许多恶业。针对正值发育期的人而言,在最需要食物与睡眠的时候,却被限制在这些袈裟里——他的感觉会变得很狂乱,就如要拦住奔腾的洪流,有时可能会决堤。

  我第一年的禅修,除了食物之外,什么也没有。有时我会坐在那里,那情况就好像自己真的已把香蕉塞进嘴里一样。我几乎可以感觉自己剥开香蕉,再塞进嘴里去。这些都是禅修的一部分。

  因此别怕它,从无数世以来到现在,我们一直都被蒙蔽。所以要训练自己,纠正自己,这并不容易。但愈是困难,就愈值得去做。简单的事还需要我们去费心吗?我们应该训练自己去做困难的事。

  佛陀的情况也是如此。若他只是关心家庭、眷属、财富,以及过去的欲乐,则永远都不可能成佛。这些都不是小事,它们是多数人所追求的,因此,若年轻时就放弃这些事,那无异于死亡。

  然而,却有人跑来对我说:“啊!隆波,这对你来说当然容易,你从来无须担心太太与小孩的问题!”我说:“当你这么说时,别离我太近,否则我会敲你的头。”这么说好像我没有心肝似的!

  建立内心的平静,时间到了你自然会了解。修行、省察、思维,修行的果就在其中,因与果如影随形。不要放纵情绪,刚开始时,即使要找出适当的睡眠时数都很困难,你也许决定要睡一定的时数,但却办不到。

  你一定要训练自己,无论决定何时起床,时间一到,应立即起身。有时你可以做到,但有时醒来时,对自己说“起床!”却毫无动静。你可能必须对自己说:“一……二……若数到三还不起来,我就会下地狱!”你必须如此教育自己。当数到三时,你一定会立刻起身,因为害怕自己会堕入地狱。有良好训练的心不会为自己惹麻烦,一切圣者都对自己的心有信心,我们也应该如此。

  有些人出家只是为了过安适的生活,但安适来自何处呢?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一切安适都必须以痛苦为前导。在得到钱之前必须先工作,在收割之前必须先耕田,不是吗?所有事情刚开始一定都是困难的,若不学习,你能期待自己会读书、写字吗?那是不可能的。

  你愈害怕一个地方,就应愈往那里去

  这正是为何许多读过很多书的人,出了家却无成就的原因。他们的知识是另外一种,属于另一条道路。他们并不自我训练,不观察心,只是以疑惑来扰乱心,他们追求的事物是偏离定与戒的。佛陀的知识不是世俗的,而是出世间的,是截然不同的了知。

  因此,所有进入僧团的人,都必须放弃他们先前的身份与地位。即使是国王,当他出家时,也必须彻底放弃以前的身份。他不能将世间的权力带进出家生活,并耀武扬威。修行需要出离、放下、断除与止息,你们必须了解这点,如此才能有效地修行。

  若你病了却不吃药,你认为病会自己痊愈吗?你愈害怕一个地方,就应愈往那里去。若你知道哪个墓地或坟场特别可怕,就去那里。穿上袈裟,去那里思维:“诸行无常[1]……”站着或行禅,向内观察,看看你的恐惧在哪里,一切都会再清楚不过。了解一切有为法的实相。待在那里观看,直到夜幕低垂,天色愈来愈暗,直到你甚至可以彻夜待在那里为止。

  佛陀说:凡见法者即见如来,见如来者即见涅槃。若我们不遵循他的典范,如何能见法呢?若不见法,又如何能认识佛呢?若我们未见到佛,如何知道佛的特质?只有在踩着佛陀的足迹前进时,我们才会知道佛陀的教导是完全可靠的,佛陀的教法是究竟的真理。

  【注释】

  [1]诸行无常(anicc vaa sakhra):一切因缘聚合而成的法,都是短暂无常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阿姜查       修行)(五明学佛网:阿姜查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