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有漏皆苦是什么意思?


   日期:2014/3/22 12: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漏”就是烦恼。

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在无常的法上贪爱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我”,或为“我所有”,这叫“惑”。“惑”使人烦恼,所以又叫做烦恼。

烦恼的种类极多。贪(贪欲)、嗔(嗔恨)、痴(不知无常无我之理等第)是三毒,再加上慢(傲慢)、疑(犹疑)、恶见(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断见等),组成六根本烦恼。由于烦恼造种种业。

中文名有漏皆苦

“漏”注释烦恼

业(Karma)就是行为(身业)、言语(口业)、思想(意业)的活动。

烦恼和业引生未来或为人,或为地狱、鬼、畜生的身心,于是又起烦恼,又造业,又生身心,生死轮回没有休歇。而生死轮回是苦的。以人生而论,一般地说有八苦:生苦(婴儿出生之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与所爱分离之苦)、怨憎会苦(与所怨憎的聚会之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

注:五取蕴即五蕴,取就是烦恼,人地色、受、想、行、识因烦恼而生,又能生烦恼,所以叫取蕴。五蕴刹那迁流变坏,为生老病死等苦所集,所以是苦。

俱舍论二十二卷三页云:唯受一分,是苦自体。所余并非。如何可言诸有漏行,皆是苦谛?颂曰:苦由三苦合;如所应一切,可意非可意。余有漏行法。论曰:有三苦性。一、苦苦性,二、行苦性,三、坏苦性。诸有漏行,如其所应,与此三种苦性合故;皆是苦谛,亦无有失。此中可意有漏行法,与坏苦合,故名为苦。诸非可意有漏行法,与苦苦合,故名为苦。除此所余有漏行法,与行苦合,故名为苦。何谓为可意非可意余?谓乐等三受。如其次第,由三受力,令顺乐受等诸有漏行,得可意等名。所以者何?若诸乐受,由坏成苦性。如契经言:诸乐受,生时乐,住时乐,坏时苦。若诸苦受,由体成苦性。如契经言:诸苦受,生时苦,住时苦。不苦不乐受,由行成苦性。众缘造故。如契经言:若非常;即是苦。如受,顺受诸行,亦然。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