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弘一大师:面对诱惑 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日期:2014/4/4 1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充满诱惑,金钱、权势、美色等等无一不在向我们招手。面对种种诱惑,在选择之前我们应该想好自己要的是什么。目标越坚定,步履越从容。

  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一切事情,无论对错,只要过去了就不要背负精神的重担。坦然地面对困境,人就会更理智;坦率地面对朋友,路就会更开阔;坦诚地面对过去,你就会更睿智。

  弘一法师在讲解佛遗教经的时候曾说:“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他也曾劝诫世人:“人生在世都希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幸福快乐由哪里来呢?绝不是由修福而来,今天的富贵人或高官厚禄者,他们日日营求,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并不快乐。修福只能说财用不虞匮乏,修道才能得到真幸福。少欲知足是道,欲是五欲六尘。无忧无虑,没有牵挂,所谓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清楚,心就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迷,处世待人接物恰到好处,自然快乐。”

  一般来说,做事情和看待一件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决定了人与人内心想法的不同。来看看这师徒二人的迥异想法吧:

  一天,坦山和尚与徒弟在去某地说法的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河水虽不大,也不湍急,但因为刚下过大雨,河沟泥泞不堪。

  师徒二人正准备渡河时,后面来了一位穿着得体、体貌端庄的年轻姑娘。姑娘行色匆匆,好像有急事要办,但是到了河岸边后却面露犹豫之色。

  看到这一情景,坦山和尚便上前对姑娘说:“施主,贫僧背你过去吧!”

  紧跟在他后面的小沙弥听到坦山和尚的话,心里不解,嘀咕到:“平日里师父教导我们,不能接近女色,为什么今天自己却犯清规呢?”

  小沙弥本想当场问师父,但是又怕惹怒师父,只得忍受九回肠的折磨,闷闷不乐地跟在师父后面。

  很多天过去了,小沙弥还在为当日师父背姑娘过河的事情冥思苦想。一天,他终于憋不住了,于是问坦山和尚:“师父,您经常教导我们,出家人不可以亲近女色,可为什么前些日子,您却背漂亮的女施主过河呢?”

  坦山和尚听了小沙弥的问话,讶异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过河后,就把她放下了,没想到你却把她紧紧背着,到现在都还没放下来!”

  其实,坦山和尚背那位姑娘过河,完全是出于善念。他的心里早就把姑娘的事情放下了,而小沙弥的烦恼,完全是自己找的。所以说人之所以烦恼,之所以不能放下,是因为情执,放下情执,才能活得自在。

  弘一法师把放下看做一种内心境界,放不下便饱受折磨,放得下便能坦然自若。凡事放得下,是因为没有欲念,内心没有欲念,才能不受忧虑所扰,才能心地坦然,只有心地坦然,才能将一切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你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东西便会在无欲无求中悄然到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弘一大师       诱惑)(五明学佛网:弘一大师       诱惑)  

 温金玉教授:南山日月辉大唐——从道宣律师到弘一大师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夏丐尊与弘一大师的法情道义——纪念夏丐尊居士 

 陈永革博士:弘一大师研律明戒 

 陈永革博士:论弘一大师的弘律志行及其僧范律行 

 江灿腾教授:从纪念弘一大师百十一岁冥诞谈台湾佛教文化主体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如何应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雪漠:如何破除执著拒绝诱惑? 

 昭慧法师:岁末子夜探法义──对〈无私的风险与诱惑〉的回应 

 其它法师:浪漫的背后——论阿难遭摩登伽女诱惑的故事(戒毓 

 传喜法师:宿具善根断食出家——弘一大师讲堂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F 1092经(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