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佛教的修学的三个主要的次第


   日期:2014/4/4 1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七面,我们讲到六度法门,这个是菩萨道的六度,佛教的修学我们从浅入深,我们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次第。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来到了三宝,第一个修学的重点,叫做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第一个阶段。

  我们刚开始在佛教的修学,是改造我们的身口意的行为,就是业力的行为。既然面对的是我们的善恶的业力,它一定带有相状,你心中没有相状,你是不可能去改造业力的。

  以布施来说,我们今天要做义工,要做布施,你一定有个所缘境,你是针对哪一个道场,针对某一个人来修布施来做义工。但是这个时候的相状会有问题的,因为当我们的心接触相状的时候,会产生三种力量:第一个是感受,这个感受它没什么道理的,它就完全是业力。我们前面说过,只要有感受就有业力。

  所以我们第一个刚开始的布施,是受感受的牵动,我对他感觉不好,我就没办法布施了。所以我们刚开始,在修习善法的时候,是选择性的修善,因为你一定是先有感受,感受以后牵动了想像,你打妄想了,安立名言,带有个人的情感,最后产生执取。也就是说呢,我们刚开始在修习善法的时候,是带相修行,我们对这个相状,先感受这个相状,感受好不好,然后再打一些妄想,最后就住在这个相状,心有所住。

  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所修的善业,会带有两个过失。第一个,不得圆满,一个刚学佛的人,你很难创造一个广大的功德,你很难的。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所积集的资粮是少的可怜,不管你花多少时间,因为你的心不广大,因为你深受感受的影响。

  所以我们刚开始在造善的时候,是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因为我们的心理素质太差。所以一个刚开始的人,他顶多是一个慈善家,他还谈不上一个宗教的修学者,因为他心里干扰太多,他心里面充满了感受,充满了妄想,充满了执着,干不出什么大的功德出来,没办法。

  我们刚开始呢,这种带相的修学是很难圆满的,第一个不得圆满,第二个,更严重是不得清净。我们虽然造了善业,但是我们也带动了内心的烦恼跟执着,也就把十二因缘里面的生死业力给启动了。

  我们在创造善业的时候,我们也付出了生死轮回的代价。就好像说我们吃一个美好的蛋糕,虽然这个善业,会创造安乐的果报来生让你受用,但是你受用的时候,初虽美味,终成大患。这个蛋糕是有毒药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因为你因地不清净,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快乐,但是这个果报带业。你在享受人世间的快乐,你必须要付出三种代价,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时安乐住,人天的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我们刚开始的带相修学,是障碍重重,因为我们心理素质太差。我们就从一种有相的修学,慢慢提升到一种无相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人一定要学习佛法。

  第一个阶段你只要有信心就够了,你相信有生死轮回,而这个生死轮回,是由业力所主导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你只要相信就好,刚开始。但是你一旦要调伏心中的妄想,调伏心中的感受,你一定要看经典,因为你日常生活,给你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因为你世间上所受的教育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我们慢慢的从佛教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生是无常、无我的,我们知道我们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的世界不是一个静止状态的,是变化的,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所以没有一个人是有安全感,因为你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

  所以我们从这种无常无我的智慧,慢慢慢慢的让我们的心,跟相状慢慢的脱离、脱相,无我相、人相的一种分别。所以你到了一个程度,你的心一定要静下来,调伏爱取。当然这个调伏爱取,先调伏爱,再调伏取。所以刚开始的修学先思惟苦谛,苦谛也有相状,你要先观想一个痛苦的相状,让你对三界极度的厌离,然后再修无常无我调伏那个执着。

  所以你从一种动态的善业的修学,提升到一种调伏爱取的修学,你的生命会开始静下来。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拜佛、打坐、修止观,你这个时候外出的时间也减少了,因为你开始在清理你内心的垃圾,这个时候你会从一种慈善事业,提升到一种修道的生活。这个时候,叫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你开始放下人世间的我相、人相的对立了,把心中的垃圾,开始打扫干净了,这个是一种解脱道的修学,无相行。从无相的阶段,你可能会经过三年,你可能经过五年,慢慢慢慢的房间整理得大致上干净了以后,你开始又把房间的门打开了,从空出假,重新面对众生,你又接触了相状,但是你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你在面对相状的时候,你内心多了一个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走入了大乘。

  所以我们前面的人天乘,是带相修学,二乘是无相修学,到了菩萨道又带有相状,但是那个相状会给你创造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但是它不会给你留下过失,因为你的心理素质提升了,你除了信仰以外,你多了一分智慧的观照,内观真如,外观因缘。内观真如,就是安住,外观因缘,观察人世间的不净、苦、无常、无我叫做调伏。

  所以我们从一种菩萨道,开始又回复到正常生活,又是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但是这个时候的菩萨,他是一个觉悟者了,所谓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能他看到的是昨天的青山,但是夕阳已经不是昨天的夕阳,因为他内心的素质不同。

  好,我们现在进入到整个佛教的最高水平的境界叫做菩萨道。菩萨道,当然他的主修有六个法门,六度法门,我们叫做六波罗蜜。这波罗蜜呢叫做度,这个度的意思就是到彼岸,就是我们透过布施乃至于智慧,六种的法门,他能够从这个法门当中呢,超越生死大海,到达大般涅槃的彼岸叫六度。

  但是六度它是有条件的,为什么我们在人天乘时的布施、持戒、忍辱叫做善业,叫做有漏的善业,到了菩萨道为什么叫波罗蜜呢?能够有这个超越生死的力量呢?这个地方第一个是很重要的,总标六度所依,因为他所依止的心态已经不同了,这是讲讲心态。

  第二个,再讲到别示六度的行相,怎么修六度才能够圆满,第三个,结叹六度的功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