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


   日期:2014/4/15 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你从这里来看: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什么教育?智慧的教育。

  智慧圆满的人就是佛陀,所以“佛陀”是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佛菩萨、阿罗汉不是神仙,是学位的名词,像现在大学里头,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名词。

  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就从事于教学,教学有次第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最初在鹿野苑,十二年间讲《阿含》,这是佛陀的基础教育。《阿含》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等于说办小学,应机施教。十二年之后讲《方等》,等于中学,这是《阿含》向上提升,小学向上提升,升中学了。中学作为大学的预备,准备进入大学,八年,佛陀教学总共用二十年的时间,奠定大乘的基础,受过这二十年的教育了。后面接着讲大乘,“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讲了多久?二十二年。换句话说,这是佛陀在世教学的中心科目,二十二年,等于办大学。最后的八年讲《法华》,、《涅槃》,等于是研究所,那个研究所是拿最高学位的——成佛。

  你看他这四个阶段,留下来今天这么多的经典,记住,没有人教他,这些智慧,方法从哪里来的?无师自通。这就是大乘教里说的“无师智”,没有老师教的智慧,自然智。从这里提出教学的理念,“教之道,贵以专”,他创造的“三无漏学”,那是教学的总纲领。“因戒得定”,“戒”是规矩,“定”是枢纽。“因定开慧”,开慧之后告诉我们,这些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面的。所以他把佛学称为“内学”,它是向内,不是向外的;经典称为“内典”,向外求是知识,向内求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样样具足。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心外无法”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法外无心”要我们证得这个事实的真相,就是诸法实相。“戒、定、慧”三学,这个方法随着佛法传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儒”跟“道”统统用这个方法,教学着重学生的悟性,不重视记忆,不重视广学多闻,重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什么?“一门”他容易得定,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规矩,必须要遵守,“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目的着重在“自见”,“自见”就是你自己开悟了,你明白了,你读的这个书不需要人讲解,就叫你一直念下去。念到得定,得清净心了,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开悟了,这个经里所说的道理你全部懂得了,不需要人教的。没有一样你不懂,你读的这个全懂了,没有读的也全懂了,释迦牟尼佛本人就做出例子给我们看,无师自通。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9集 2014年4月12日讲于香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圣贤       教育)(五明学佛网:圣贤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