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遵守的原则


   日期:2014/4/24 19: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遵守的原则,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看破」,看破是明了,一点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放下,佛法里头,大乘佛法的标准,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真学,后头得有真干,不真干放不下,说说好听,自己其实没放下,执着都没放下。古人、今人做出很多榜样,我们看到、听到了要有所体悟。我在前面举弘一大师的例子,弘一大师的青少年年代是最执着的人,容不得别人一丝毫的过失。可是学佛之后全变了,他真正学到六祖在《坛经》上的一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觉得这句话弘一大师真的做到了,为什么?世间人没有过失,过失从哪里来的?过失从我们不善心去感应的。为什么佛菩萨见不到他的过失?佛菩萨是清净心、平等心。再理上跟你讲,为什么没有过失?因为它是虚假的,它不存在。《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过失在哪里?你把这句话弄懂,他真的没有过失。不是他有过失,是我们自己迷惑了,觉得他有过失。他真犯了过失,真犯了过失也不存在,问题在什么?只要他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动念,他所做的一切就有业因果报。他的善心、善行就三善道,感三善道,恶念、恶行感三恶道。

   六道是假的,六道存不存在?不存在。你只要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每个念头都是独立的。这么微细的念头,像现在的科学家说物质现象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意念好像是无中蹦出来了,但是立刻就消失。意念消失,物质就消失了,因为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意念起来,物质现象起来;意念消失,物质现象消失。精神跟物质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弥勒菩萨说得好,「念识极微细,不可执持」,你要是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你的心平气和。你到什么境界?你是菩萨境界,一切众生的杂念你没有了。众生杂念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破;但是自己如如不动,放下。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怎么还会有起心动念!别人向你请教,滔滔不绝的大道理说出来,不是你自己想的,没想。没有想就说出来了?没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从来没有去通过思考。我去想一想,那是凡夫。没有!就像敲鼓一样,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我们凡夫有念头,妄念,他有思考,想前想后、想东想西,都是些杂念,全是空的。这些杂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我们现在用秒来计算,一秒钟多少个杂念?一千六百兆。你一定要晓得,每个念头都是一个独立的,而这种独立,独立没有相同的,没有一个念头是相同,叫幻妄。我们看到所有现象,就是这个念头的相续相,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真的像我们看旧式的电影,我们看到的画面,是这个底片,幻灯片,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已经迷惑了。现在告诉你一秒钟多少张?一千六百兆。张张都是假的,没有一张是真的。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叫看破。道理真的明白,再不起心动念,你就真放下了,放下你就证果了。不起心、不动念,恭喜你,你成佛了;还起心动念,我不执着了,你也很了不起,你成了阿罗汉;不分别,你成菩萨了。佛、菩萨、阿罗汉是假名,不要再执着,执着就错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阿罗汉、菩萨都是虚妄的。从虚妄里面带你到真实,真实是你自己豁然大悟,就入真实。如何能契入?真的都在发心,一向专念,都是这个道理,决定不能杂,你这一门通了,任何一门都通。《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不仅说的佛教的法门,通一切法门。世出世间所有法门全通的,只要你专一,它就通,你搞杂了它就不通。

   所以,我们这一部《无量寿经》通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全通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法门也通了。还包括这世间不同宗教,他们所有的典籍,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这些妄想杂念,全通了,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不离自性,你这个通是见性,把自性找回来了。惠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把那个能生万法的自性找到,所生的万法全通了;不是学来的,学永远学都不通。所以宗门的大德不说你学,他就问你会,会么?会就通了,学不通。学是会最初的方便,最初我们从学入门,学了之后要会,妙就妙在这里,会就通了。不会,不会再慢慢学,总有一天你会了,这通了。你看依照这个规矩,你得定,心专一就得定,心专一久了,豁然之间就开悟了。每个人开悟的缘不一样,但是开悟的境界是一样的,都入了自性。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十集)  2011/10/19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日常生活       原则)(五明学佛网:日常生活       原则)  

 普献法师:三P原则 

 沈家桢居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李利安教授:坚持素食原则 不忘契理契机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梦参法师:日常生活中,所有外边的境界相的一切现象,都是你 

 黄国达居士: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6、得力处省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5、生处转熟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4、离心意识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3、无分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