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淳净温和 寂定明察


   日期:2014/5/4 9: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和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我们念到这里。前面我们读到「击法鼓,建法幢」,这几句经文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生在乱世,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不安,地球许许多多的灾变,我们在这几个月看到很多。无论是哪个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对这些事情都非常忧心,都在想如何应对,如何能够消灾免难。让我们看到经上这六个字,「击法鼓,建法幢」,真的就能应对,就能达到我们理想当中的目标。击法鼓是什么意思?讲经教学,这是击法鼓。所以古时候,包括日本,我这次到日本去讲经,日本法师告诉我,他说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老和尚都讲经,还有古人的遗风。在中国一百五十年前,寺院都有法师讲经,虽然经忏佛事兴旺起来,但是讲经教学还在,还是常常有,只是到最近一百五十年,经忏兴旺,讲经说法衰没,没人讲了。从前的社会为什么那么好?讲经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心地安定。儒呢?儒到处有私塾、有书院,规模大的是书院,小的是私塾,这些读书人在讲四书五经。所以学习的机会多,很普遍,社会安定,灾难不兴。因为灾难,现在我们很清楚的明白,科学家也告诉我们,灾难从哪里来的?是我们不善心行所感,不是别的。心行要端正,心地要善良,像此地讲的淳净温和,怎么会有灾难?不可能;怎么会有动乱?也不可能。

  由此可知,中国千万年前老祖宗教导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讲经教学是击法鼓,办书院、办私塾、建寺院这就是建法幢。法幢是什么?学习的中心,学习的场所。击法鼓偏重在老师教学,建法幢偏重在硬体设施。今天击法鼓、建法幢不必在寺院,寺院几个人听?一、二百个人就不得了,这是我们过去经历过的。我初学佛讲经,听众三、五十个人,到以后景美图书馆成立,听众大概二百多人,不到三百人。现在这个建法幢应该是卫星电视、网路电视,网路电视的成本低,效果跟卫星电视差不多,全世界都能够收看到,现在要建这个法幢。击法鼓,我们要培养老师,要有人讲。有少数人真修,讲得真好,天天在表演,天天在讲学,全世界人都看到,这个效果太大了!据我们的估计,我们也是有根据的,如果真的要有传统文化这个电视节目,有各个宗教讲经的这些节目,任何时间都能收看得到,我相信地球上这个社会,动乱的社会,应该在一年的时间可以化解,三年可以恢复正常,安定和谐。不是做不到!击法鼓、建法幢就见到,就可以做到,效果就是人人都能做到淳净温和。

  淳,淳好!我们中国人讲老实,淳是老实,老实是一切安稳、和谐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人要学老实。老实的反面是刁滑。我们要回归到老实,老实是性德,谁不喜欢老实?谁不愿意老实?本来是老实,现在学,学坏了,变得不老实,教学是帮助我们回归到老实。净是清净,注解里面讲清洁。淳净是内心的清湛离垢。湛也是清净,像水一样,没有污染,没有动荡。水是干净的,是不动的,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良是善良。内心清净、善良、和谐,这是指外面的仪表,就是说清净心、真诚老实的心表现在外面是温和的。孔老夫子,学生大家观察老师,肯定老师有五种德,他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肯定孔夫子第一个是温和,对待任何人他的态度、言语和霭可亲,每个人都喜欢接近他。这是他的修养,内心的清湛离垢,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温和,仪态指温良。夫子除温良之外,良是善良,恭是恭敬,对人恭敬,对事认真负责,这都是从恭敬里头来的。节俭是美德,不浪费。让是礼让,不跟人家争,别人要争,夫子就让。

  让比争好!让,我们不就是很大的损失吗?不是。这个道理只有大圣大贤知道,佛菩萨知道,愈让愈多。为什么?你让,别人服你,别人愿意亲附你,附近这些小国家都依靠你,都愿意受你的保护,为什么?你靠得住,跟你往来大家放心,你不争。你看看中国,唐朝的版图很大,你看唐朝时候的疆域,西面包括现在几乎到伊朗,俄罗斯靠近中国这边全都是中国的附庸国。不是靠武力,靠中国帝王的德行,那是唐太宗的时代。他那东西从哪来的?《群书治要》里头学来的。他们最大的好处,学了马上就落实,他就用上。所以那种亲和的力量太大,把敌人都看成亲人,化怨为亲,真变成亲人了,真的相亲相爱;化敌为友,感化敌人变成最好的朋友。这是外交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跟外面交涉往来,一定要能够用德行感召,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不需要用武力,不需要用手段,要用真诚心。所以夫子这个五德是中国人读书大家共同承认的,也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学温良恭俭让。以后这变成君子之风,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就这五个字,做到这五个字是君子,比这个更高的是圣贤。

  『寂定明察』,寂定是清净,身心清净,明察是智慧。有定才有慧,愈是做大事情的人,心愈要定。为什么?他一个决策影响的面太大,影响的时间太长,如果这个决定错误,受害的不晓得多少人。所以中国大人物,国家最高的领袖需要什么?需要定,需要清净,不能去扰乱他。他看事情不要看太认真,听东西也不要太清楚,只抓到纲领就行了,琐碎的这些细则下面人做的。所以君王有权,大臣有能,大臣要办事,那些细则是他们的事情,君王不要。君王的权是任命大臣,他能够选贤与能,国家这些大臣办事个个都有能力,个个都有才华,这个国家治理得很好。上面皇上垂拱而治,没事,每天没事干。把它缩小,一个家里的家长要清净,跟国王一样;一个公司的老板要清净,你这个公司会兴旺。授权给下面,办事是下头人,他要能办事,你只掌握到权力就行,这是个总原则、总纲领。所以领导人一定要寂、要定、要明察,明是智慧。

  「寂定者,实际之理体。明察者,智慧之照用」,明是智慧,察是照用。如果用佛法来讲,明是根本智,察是后得智。明是照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是明察是从寂定来的,所以心不寂定,智慧就没有了。心如果要乱,事情如果要繁,他生烦恼不生智慧,烦恼来决定政策很少不出乱子的。中国这套学问妙绝了,外国人没有,外国人的确很少。我们在二次大战,只看到艾森豪,欧洲战区的总司令,盟军的总司令,指挥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军队,把轴心国打败了。我听人家说,艾森豪天天都打高尔夫球,若无其事。他有定。别人问他,你每天处理那些事情,那么多,你还有心思在玩吗?他说我没有事情,我只指挥四个人,陆、海、空、联勤四个总司令,我只管四个人,别的都不管,不闻不问,那些事情他们管的。管四个人好管,所以每天空闲的时间很多。很冷静,决策就不会错误。

  我们看到《资治通鉴》里面有一篇文章,司马光写的「淝水之战」,很有名的这篇文章,我们以前学校念书,国文里都选这篇文章。那是写什么?写谢安,晋国的谢安。谢安他是晋国的军队只有二十多万,苻坚的军队有七、八十万,晋朝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不慌张,从上到下。这个宰相沉得住气,若无其事,还跟朋友下棋。有定他才有智慧,对敌人状况完全了解,双方情况了解。统帅晋国军队的是他几个子侄、晚辈,教他们怎样去应付敌人。那一仗打赢了,苻坚也在败后被他部下杀掉,也篡位了,八十多万军队就瓦解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这个头要一乱,整个就慌了,那就真的失败;头不乱,有定功,他不会失败。寂定明察,治家不能少它,公司老板要学它,国家领导人更要学它。

  「《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这个一心为宗就是寂定,照万法如镜就是明察。佛在经上讲了多少次,「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放在一个地方,放在一处,生智慧,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如果心要放在很多琐碎事情,乱了,那怎么行?公司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有总经理,就像宰相底下部长一样,每一个部门由每一个部门总经理去策划。总经理像宰相一样,他要一心不乱,他要有明察,这个公司才能经营得好,他是面面都顾到。治家、治国、管理公司一个道理。所以在中国古时候都常说,会治家就会治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中国有讲六亲,六亲有一种说法,上三代、下三代,上面三代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上三代,下三代是儿女、孙(孙女)、重孙(重孙女),这叫六族,很有道理。

  制心一处,今天用在科学上,科学的激光就是制光一处,光是散乱的,它是往四面照的,你把它收集起来照一个方向,那个力量多大!光分散了,一张纸它都透不过,都把它遮住了;如果把它聚成一处,一条激光,钢板都能穿透。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管了,我就把心收在一处,什么都不知道,错了。那个力量太大,制心一处就是只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一心不乱。我们念佛的人要是把这个功夫学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是在凡圣同居土,至少他是方便有余土,功夫稍微好一点、高一点的肯定是实报土。也就是说明,凡圣同居土是散乱心去往生的,不是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一心太重要了。

  中国自古以来学东西,学一心。老师教学生,老师有智慧,哪一个学生可以栽培,将来能够负重大责任;还有一些素质稍微差一点的、普通的,那就可以放纵,为什么?他学不成功。真正有天分,素质好的,有孝心,有敬心,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这个人会有成就。那一定要帮他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老师每天督促他的,那是戒律、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一门,制心一处。教你一部书,教你什么?先教你背,背书是修戒定慧,目的在此地。守老师的规矩,这就是持戒。读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把它念背那是修定,因为你要打妄想就背不出来了。所以背书是修定。这个定叫根本智,这个定得到之后起用处,他触类旁通,智慧就生起来。所以这个智慧我们只能讲「明」,起作用的时候「察」,从小训练。这一部书统统会背了,再换一部,还是教你读背,为什么?你没有大彻大悟,你这个背诵不能中止。到什么时候才中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要再背了。所以背书是一种手段,修定的手段,开智慧的枢纽。现在很多人反对小朋友背书,背这个干什么?有什么用处?他不知道古人背书是修定,用背书做一个手段,有好处。为什么?书都记熟了。记熟了它是附带的,它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你得定,教你不要胡思乱想。清净心生智慧,这是真正的目标。古人用心比现在人细,观察比现在人周到,这些现在都疏忽了。不解释清楚不知道古人的智慧,不知道古人的观察,微密观照,这古人。「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这个镜子就代表智慧,镜之体,根本智,镜起作用是后得智,就是照见。「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这看透了。「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纯粹是智慧的作用。

《净土大经解演义》489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淳净温和)(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淳净温和)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