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陈柏达:善的标准和种类


   日期:2014/5/8 21: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净。然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它是个“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八十岁老翁做不到”的问题。所以春秋时代,卫国有一个大夫名叫遽伯玉,二十岁就开始下反省的工夫,每天都有缺点可以改进,到了五十岁时还发现四十九岁的缺点和过失。

   可是有些人每天都认为没什么过失可以改,这实在是因为他不了解什么叫做过失的缘故。所以要改造命运,必须先明辨善恶。下面我们先来谈谈善的种类:

   01、真善——有益于人(虽打人骂人)是善。

   假善——有益于己(虽敬人礼人)是恶。(引中峰国师语录)

   02、直善——从良知出发,不计较名闻利养,不贪欲乐果报。

   邪善——抄袭别人,或追求物质,爱好名利,或期望未来的果报。

   03、端善——行善完全出于济世、爱人、敬人之心。

   曲善——行善夹带媚世、玩世、侮弄之心。

   04、阴善——为善而不被人知晓。

   阳善——为善而为人所知。

   △ 朱柏卢治家格言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善希望别人知道最要不得,因为你做了一件善事被人知道,便会被人嫉妒或称赞。被人嫉妒,你就可能会招到毁谤,惹来离奇的灾祸。万一被人称赞,你做的福报就会报销了一大部分,将来所结的善果就很少。我举一个浅显的例子,诸君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譬如,你把果树种在很明显的地方,这棵果树将来的收获量一定大大减少。因为不但许多过路的人会顺手摘去果实,也有些顽皮的小孩喜欢爬树摘果子乱丢。所以做善事被越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福就损失越大。难道你还不觉悟?做恶可就不同了。作了恶业让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因为你做恶让别人知道了,别人就会责骂你、批评你。有许多人评击你、责备你,你的恶业无形中就减轻了,将来结恶果时不致于那么可怕,那么重!所以说做了恶事让越多人知道,我们将来所受的祸害就减轻,因为你已经让恶业报掉了一大部份了。

   05、是善———有些善恶,不可单从眼前的利害去决定,需要从长远的流弊来判断。譬如,子路救了溺水的人,那人就送了一头牛道谢,子路收下来,孔子听到了说:“从此以后鲁国人都会乐于拯救溺水的人了。”因为救人和感谢会造成风气。

   非善——只考虑到现在和某一个人,没有考虑到久远的影响。譬如:鲁国的法例规定,如果有人肯出钱去赎回被邻国捉去作臣妾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给一笔奖金,作为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很富有,赎人却不愿接受奖金。孔子知道了就骂他说:“你错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成为大众的规范,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去作呢?现在鲁国人少,大都是穷人。你这样无形中创下了恶例,使大家都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一件丢脸的事,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以后赎人回国的好风气,将慢慢消失了。”在一般人的眼光,大都会以为子贡做善不领赏金是廉洁的好事,子路接受赠牛是不高尚的事,但孔子的看法却与众不同,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这是孔子十分高明的地方。所以判断善事不可以根据表面的行为,而要考虑它的流弊;不可只看现在,要看将来的结果;不可只看个人的得失,需看对大众的影响。非善的其他例子多得很,例如:不应该的宽恕,过份称赞别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成大患等。(了凡四训语译)

   05、偏善——以恶心来行善事,叫做“正中偏”。例如: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辞职返乡后,乡民都很尊重他。有一天一个乡民酒醉后却骂他一顿。当时他认为那乡民讲酒话因此不去计较。没想到一年后,这人愈变愈坏,终于犯上了死刑罪。吕公才后悔地说:“当初我的宽宏大量害了他,假如稍微给他教训一下,也许那醉汉今天不效于犯了大恶。”

   正善——以善心来行恶事,叫“偏中正”。例如某地有次饥荒,暴民白天公然抢粮。富家告到官府,官府却一概不理,于是暴民便愈放肆,变本加厉,那富家逼不得已,只好私自惩治暴民,乡里才平静下来,不教演成大乱。

   07、半善——没尽心尽力行善,又著善相。

   满善——全心全力行善,不著善相。

   譬如,从前有一位女子,到庙里去烧香,想施舍家境又困难,找遍身上只发现两文钱。她就把这两文钱全部捐献,但是庙里面的住持高僧还亲自替她诵经忏悔祈福,后来她被皇帝选入皇宫。她富贵以后就带了数千金来原先那个庙里捐献,主持高僧只派徒弟替她祈福回向。因此她就问这是为什么。那高僧说:“以前你的施舍虽然小,但心意真切,非老僧亲劳不足以报答。今天你捐献的虽多,却不如从前真诚,所以有人代劳就行了。”

   08、大善——利在天下,虽少而大。

   小善——利在自己,虽多而小。

   09、难善——以多年的积蓄施给可怜的穷人。

   易善——送小礼物给亲朋好友。

   10、急善——济人危急,放生救命。

   缓善——捡路边的小纸屑。

   11、悲善——雪中送炭,怜悯贫苦病人。

   敬善——恭敬父母尊长,良师圣贤。

   平等善——随缘行善,不论对象的贫富愚智。

   12、常善——时常行善,精勤不懈。

   间善——心血来潮,偶而行善,忽勤忽怠。

   △我们的善行或可稍停,善念则必定不可间断。这道理还盼望诸君深思!

   △每天都以十块钱行善,其功德胜过每个月月底花三百块钱行善。因为前者比较能够养成习惯。

   13、歪善——行善时我见未泯,善相不忘。

   圆善——行善时人我平等,不著名相。

   14、下善——关怀自己的子女或亲友,本应如此。

   中善——关怀陌生人,勉强可以。

   上善——关照自己怨仇,难能可贵。

   请注意:对父母师长圣贤不敬是大恶。对陌生人不敬是中恶。对怨仇不敬是小恶。

   15、净善——没有造作和企求的是净善。

   染善——有所造作和企求的是染善。

   △ 染善心里有烦恼,功德福报少。净善心里没有负担,功德福报无量无边。

来源:《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陈柏达       善的标准)(五明学佛网:陈柏达       善的标准)  

 净土法门法师:善的标准在哪里?《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净 

 净土法门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五、六、七章改变命运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三、四章命运可以改变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一、二章引言;宿命论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 

 陈柏达:富贵的正因助缘 

 陈柏达:长寿的因和缘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 

 陈柏达居士:神仙长寿而不能永恒 

 陈柏达:养生之道在适可而止 

 陈柏达居士:砍树和烧树叶会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