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杨淑芬老师:如何影响家人及身边的人学佛


   日期:2014/5/24 17: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礼敬诸佛-对与不同维次空间众生的尊重  杨淑芬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4/8/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各位同修大家好,上一堂我们讲到对于道场的建立,一些感应事迹可以作为我们如果要建立道场很好的借镜与参考。对于书写牌位,我们明白所有这些法界众生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很难得有这样好的修学环境,对于我们学佛者或者对于我们家亲眷属,怎样来帮助他们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得到超度,我们不得不明白、也不得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真实的让他们得到利益。也有一些同修他问我,我们除了礼敬不同维次空间的这些众生,在学佛的路上如何帮助我们的家亲眷属,如何让他们也能同样得到佛法的利益。他们要我是不是也可以把一些好的经验,或者说好的故事(真实的一些经验),也说出来让大家作为参考。末学自觉得自己的修学德行都不好,实在是不敢讲出个人的修学心得,但是既然有同学、有同修这样的启请,末学就把自己十余年来学佛的一些心得报告给大家。如果能作为参考,希望我们能彼此相互勉励,在菩提道上更加的提升。

     我们知道每个学佛人他的因缘都不同,也并不是每个学佛者他都很顺利,尤其会有很多的障碍发生在自己的周遭;在生活上,在家庭里,在工作上,甚至在道场里头。我们都能深深的体会到好像有很多的障碍在考验着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磨炼着我们的心性,是不是在学佛的路程当中更加的坚定信心。记得十七、八年前刚接触佛法的时候,一头栽进来,当然会很热心、很精进希望把这么好的佛法介绍给周遭的人、给家庭里的每一位。但是冷静想一想,每个人他闻到佛法都是要有相当的因缘才能死心塌地的接受,并不是每个学佛者他都是很顺利走进来的。我们由此可以领悟到,当我们要将这么好的法推介给别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我们是不是能懂得把握要领,否则的话,换来的只是重重的障碍而已。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初学佛当时,我经常会聆听一些前辈、一些学姊、一些师兄他们讲他们学佛的心得,在当时我就发现到有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几乎每个学佛者他都会面临到家庭的反对,亲人的障碍,工作的阻碍,总是有很多学习的瓶颈没有办法突破。所以我听到他们这样讲之后,我就提高了警觉,我如何把最好的法能融会贯通之后,我才把最好的法、最好的心得跟家人报告,跟周遭朋友介绍。所以我当时学佛的时候,三年没有给家人知道,我希望透过三年的时间自己多深入佛法,自己多了解一点,自己能体会更深一点、能做到更多一点,我才将好的法推介给周遭的人。所以在学佛的路程上,末学并没有遭到很大的困难,也没有遭到家人极力的反对。

     我们知道有许多人学佛,他在家里头是要偷偷的学,包括他念佛是要拿起报纸假装看报纸,心里念佛。也有一些同修他学佛以后、闻到佛法之后,非常的高兴,他认为他这一生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找到了一个新的目标,有一个依止处了,于是他跟家人原来很亲密的关系就慢慢疏远了。等他觉得关系不好,回头一想他不能失去这个家庭的温暖,等他想要再回头弥补都相当的困难了。所以在此地我也愿意将自己这十几年来看到,有许多学佛的同修他面对这样的家庭障碍,还有工作障碍,我们会提出心得互相来勉励。我就告诉他们,法这么好,怎样推介出去?要懂得善观。你周遭这些朋友也好,亲人也好,要先了解他们的个性,他们的习性,你能掌握住以后,你才能用适当善巧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来接引他们、来引导他们。否则我们在学佛的路程上,就会感到有无比的障碍彷佛天天围绕着我们。

     就好比吃素来讲,有许多学佛之后他就开始素食,素食本身来讲是一个健康,对身体是个很好的饮食调理;从医学上来讲,它对人体是好的;在佛学上来讲长养我们的慈悲心,也是最好不过。我们如何劝解家人也能茹素?过去末学的经验是这样的,一般人认为吃素没有营养,对健康可能会产生影响,因为经常吃的口味都很重、很浓,素食它清淡,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我们要劝解家人能接受素食,首先自己应该要亲自去学习,深刻的去体验如何把菜做好,如何挑选最适当的时间请客,请家里的人、请家里的长辈让他们来吃吃素食;它一样的可口,一样能吃出健康。所以我们作为佛弟子的,吃素就要吃出健康,不能吃出面黄肌瘦,不能因为节俭,然后没有重视自己身体的调养,吃了一身是病,不但不能赢得家人的支持,甚至会毁谤你为什么要吃素,把自己的身体都吃垮了、都吃坏了。所以首先我们要度家人吃素,希望所有的佛弟子要发慈悲心,要学做好的素菜请他们,让他们能吃得欢喜,渐渐的他就可以接纳你吃素了。

     还有一类是听到你学佛,不管你怎样,他就是障碍你;一听到宗教二个字,不管是什么教他都排斥。面对这样的家亲眷属我们怎么办?末学的家亲眷属里头,因为末学一个人学佛,受到影响的因而学佛的也很多,我就举其中一些例子出来向大家报告,希望能作为大家参考学习。

     我有这样的亲戚他们是从事教职,我们晓得现在学生很难教,为什么很难教?因为每个现代家庭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儿女,最多不超过二个,每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优渥的家庭当中成长,在父母呵护之下,一旦到学校受教,是很难接受老师的训诲。这个亲戚他也学佛了,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如何得蒙佛力的加持运用在日常的工作上面。他教的是高中的学校,每一年学期开始,他就会把班上所有学生的这些名条,在佛前祈请阿弥陀佛作为班上的班主任、班导师,自己作为一个执行者,请佛菩萨来护佑他们这个班级的学生。每天要出门上课的时候,一定不忘记要诵经回向给班上的同学,下课之后回来,班级里头发生了各式各样大小的事情,就跟班导师、班主任阿弥陀佛禀告,今天学校里头学生发生了哪些事情,请佛菩萨、请阿弥陀佛特别慈悲来照顾他们,来纠正他们,来教诲他们。

     这些学生在开学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很难调伏,但是他非常的有信心,因为学校里头,他的前辈就有一个老师他是专门教导最难调伏的班级。学校就把最难教、最调皮的学生聚集在一块,每个学年开始,一定把最不好教的这一班给这个老师。我这一位亲戚他学佛也不是很久,他看到那个老师为什么他的班级一开始表现得不好,为什么渐渐的学生都变乖了、都变好学了、都变有礼貌了?所以很好奇就去请示那个老师。想不到这个老师也是佛门子弟,他就跟他讲他怎样来教导学生;从来不用喝斥、从来不用教鞭来教诲他的学生。他是每天很恭敬的持一遍《无量寿经》来回向给班上的学生,也同样的在开学这个时候,礼请导师阿弥陀佛来作为班级的主任、班级的导师。每天也是把学生在学校里头发生的大小事情向导师禀告,希望佛菩萨能冥冥当中来加持这些孩子,引导他们走向正途。所以我这个亲戚他听到之后,他就如法泡制。他后来跟我讲教书十几年来一直都很顺利,一直还有时间在佛学上面深入,都是因为得力于佛菩萨冥冥当中的加持。他这个方法也告诉了很多学校里头的同事,也因此度了很多学校老师都来学佛。

     我们深深知道人的个性你要改变他是很困难的,你要去左右他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可是佛菩萨他的万德万能却足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我们横梗在眼前没有办法处理的事。借助佛力的加持,我们能得到智慧的启发,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工作当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最近我们从很多同修提的问题当中,我们不难发觉有很多在学佛路上的确有很重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外就是家庭,不外就是工作,不外就是家人对他的障碍。所以我们除了要礼敬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之外,我们如何也来礼敬我们周遭的人,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修学的道路上,同参道友是我们鼓励互相扶持最好的依靠,家人也是如此,一家能和睦兼容,能一起学佛,能作为佛化家庭是最好不过。但是有许多学佛的同修他往往操之过急,很想把最好的法,在最短的时间向所有周遭的人来推广,但是往往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办法得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换来很多的冷嘲热讽。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应该要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举止有哪些是过错了,有哪些让别人看在眼里把你当成是异类,这我们不得不清楚、不得不明白。

     就好比有很多女众她学佛之后,就觉得我应该放下一切,我不应该执着我的身。所以本来穿得还挺好看的,就是挺有威仪的,仪表也不错,出门上班也会上一点清淡的妆,同事也觉得相处得很好。可是学佛之后,淡妆没有了,衣服就穿得比以前更加的朴实;本来有拿皮包,现在改成布包;本来是穿着皮鞋,每天都是鲜亮的,但是现在一看就有那么老态龙钟,有那么一丝一丝而且是逐渐的憔悴的感觉。因为过去的鲜亮,学佛以后收藏了起来,所以让周遭的人就开始指指点点,不能学佛,学佛怎么变成像个黄脸婆一样,过去的朝气,过去的精神,有活泼、有朝气的风貌都不见了。有很多女众学佛之后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转变成为如此,所以周遭的人都把她视为异类来看待。如果像这样,你说佛法再好,很多人看了都会吓一跳,学佛以后不能化妆,不能穿漂亮的衣服,那我们还学什么佛?

     曾经有这样的同事问过我。但是他就很奇怪,为什么我不像其他学佛者这样,我还是一样有精神、有朝气,一样跟大家融合在一起,一样跟大家一块出去聚餐,也不忌讳他们吃荤食;我就在那里加了一盘面或者简单的素炒青菜,都可以跟他们融成一片。他们在这个时候就会很好奇的问我,为什么我跟别人不同、跟一些学佛的不同?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机会来了,我可以把我所了解的佛法,很简单的藉这个聚餐的时候一一来跟他们介绍。

     所以在学佛过程当中,我周遭的朋友他们很喜欢靠过来问我一些佛法上面的问题,我也特别乐意为他们解说。为什么?佛法这么好,百千万劫难遭遇,今天不能只有我好,我觉得我好,不行,我们应该把好的法有机会、有机缘就把它推广出去。但是如何的推广我们不要急,自己能够深入之后,你信手拈来就可以讲得让对方喜欢听,让对方喜欢亲近你,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把好的法推广出去,否则就会有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好奇的人他问的一些问题,有时候问得你都会生气。但是我们如果深入一点,就能明白众生的习气原来就是如此,你会很自然的会原谅他们,会包容他们对一些佛法的批评。这些作为佛弟子的我们不能不晓得。

     刚刚我们也提到从事教职的人他可以请阿弥陀佛、请观世音菩萨作为他们的导师,那么其他各行各业也一样可以。譬如你是当主管的,你底下要训练一批员工为这个工作效劳,你就可以请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来教育这些人,希望他们也有慈悲心来对待所有的顾客。如果我们是家庭主妇,我们如何在家里扮演好我们的角色?我们知道有很多女众认为她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她希望将来长大之后,能把所学的贡献于社会,所以一旦结婚之后,要她在家里做妻子、做母亲、做媳妇,她有时候心理是很不平衡的,会认为我一生所学难道就只有埋在家庭里头吗?我就这样一生把我的青春、把我的生命就这样给了家里、就奉献在家庭而已吗?有很多女众有这样的不平衡。

     在此末学要讲一个实例,我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她原来就有这样的想法,她很不甘心自己结婚以后就在家里带小孩,每天料理三餐,她认为她这样一生没有什么意义。直到有一天,她在出租车上面,出租车司机在后座里头放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净空老法师所讲的法语。她信手翻开,其中有一篇对她非常的震撼。他是这样写到,他说家庭主妇在家里所扮演的脚色就如同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慈悲,她照顾家里的人无私的奉献,照顾小孩母爱的发挥,照顾丈夫任劳任怨,几乎把所有的青春、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家庭的每一分子,这不是菩萨又是什么?当时她看到这一句以后,她非常的有感触,她认为她过去所想的错了,因为她不晓得她照顾家里的小孩,如果家里的小孩将来长大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又不知造福了多少人。

     所以,她冷静想一想之后,本来是由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看到老法师这样的勉励一句话,从此以后她就鼓励自己学作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慈悲。所以从凡夫一直到转化成菩萨,对这位朋友来讲,她说她从此之后,每天很高兴的为家人料理三餐,帮助丈夫在外的工作,看顾小孩的功课,她每天非常的快乐。有时间把应该做好的这些家事都做好之后,她就会静下来再来聆听佛法,所以她也觉得日子非常的充实。在学佛道路上,这一位她从原来的不平衡转化成自己都可以成为菩萨这样的工作,她非常的感激也非常的感恩有这样的机会闻到佛法,才让她有这样的改变。

     我们刚刚也提到,我们怎样来善待这些对我们有障碍的这些人,应该要如何来对待他们。就好比我们刚刚举例的学生怎样来教?可以请佛菩萨作为班导师。如果家亲眷属天天障碍你,又如何来化解?有一个朋友他是这样做的,他就把在家庭里头、在家族里头最会障碍他的人,把名字写下来;在工作方面,如果领导对他有意见,他就把领导名字写下来;朋友同事当中,有哪些最爱挑剔他的,他也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列下来,列下来就供在佛菩萨后面,每天念佛、每天诵经回向给他们。有的人他因为真诚心所以很快就得到感应了,是因为原来最爱挑剔他的领导,因为他长时对他诵经的回向,他会感觉这个领导原来对他脸色很难看,现在也对他开始好转了,所以更加有信心。学生很难教的,他会为他们长时的立下累劫冤亲债主这样的牌位,经常诵经回向给他们,也会感受到这个孩子在默默当中有所转变,对他的教学来讲已经没有那么大的障碍。

     如果最亲近的人他障碍你怎么办?我们也要有信心,譬如说儿女、夫妻这是最大的障缘,如何来调解、来化解?我想每个人在亲密的关系当中,我们都能了解他们的个性,他们喜欢的是什么,他们不爱做的又是哪些,他们讨厌的是什么,我们都要明白;他最希望我们做的又是哪些,我们也都要清楚。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当中化解不必要的误会,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尤其许多女众她闻到佛法之后,经常会利用假日到佛堂去进修,她就忘记家里还有丈夫、还有儿子、还有婆婆、还有公公。所以有很多家庭,长辈会发出这样的怨言:不学佛,我还有媳妇;不学佛,我的妻子会在家里料理三餐;不学佛,我的母亲她会三餐做饭给我们吃。可是学佛以后就彷佛失去了媳妇,失去了妻子,失去了母亲。所以这一点我们学佛者,尤其是女众应该要很清楚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要把自己应该要做的责任要落实,落实好,行有余力我们再到道场去帮忙。因为学佛他往往在历事炼心,在工作里头,在环境里头,我们要在当中学习、体会,这样我们的道业才能更加的精进,才能提升。

     所以我想每个学佛者,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如何帮助家人学佛,应该如何化解自己周遭的障碍,这是很重要的。尤其有很多人曾经在道场里头做义工,发大心在道场里头义务的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些义工他们的精神都非常的伟大,都非常令人敬佩。可是我们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一想,你在家庭那一块是不是把它忽略了?如果忽略了,我们要赶紧想办法来把它维修好,建立良好的家庭,建立良好的佛化家庭,才能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给未学佛的人他们见到,原来学佛的家庭是这么幸福美满,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深知有人就有事,有事就有是非,为什么会有是非?尤其是在道场里头,我们如何上下一心把道场经营好,深信每个在此地工作的义工,他心里最向往的无非就是如此。彼此工作愉快,彼此能和睦共处,不但一起相互勉励,在工作上也能很愉快来进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有许多道场他义工是一波一波的来,又一波一波的去,为什么会有这样?我们冷静思考一下,不要说在道场里头,在任何一个环境,任何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出生背景不同,学历不同,种种不同,这样的不同他们的个性、他们种种的这些习性当然是不同的。不同就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做事也是如此,难免就会摩擦。

     在此地末学也提供自己的心得,就好比一个人他的能力很强,他一个人可以抵挡三个或者四个人,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晓得这样的人,他到哪里他都会承担比较重的责任。可是往往这样责任重的人他特别的忙,他忙到什么程度?巨细靡遗他都要亲自的来监督来做。所以像这样的话,这一类承担重责的人,他们在道场里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什么叫众矢之的?就是成为大家攻击的目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承担的事太多了。承担的事多,难免就会有一些顾此失彼,或者在言语上面可能就会比较急切。人与人相处最直接的就是言语,我和你说话,你和我说话,在对谈里头如果对方很忙,口气可能就会没有那么样的柔软。如果对方现在正在思考一件事情,你突然去问他、去找他,他可能对你就是应付,二、三句就给你应付掉,在这种情形之下,就很容易产生没有必要的误会。譬如我们就可能会对那个人产生说贡高我慢,或者独裁,或者瞧不起人,其实这都是误会。《弟子规》里头有一句话「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当一个人很忙的时候,我们要去请问他、请示他,他可能对你的口气不会很好,我们应该要体谅对方。如果你很忙有人来问你,最好据实以告我现在很忙,能否再另外找时间我们再来探讨。如果口气也能柔和一点,就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纷争。

     在道场里头,我们也感受到很多人他的确非常的卖力,可是人缘很不好,为什么人缘不好?如果大家能做个实验,什么样的实验?面对镜子你看看你平常与人讲话,很自然你对镜子说话,你看看你的表情是不是很严肃、是不是臭臭的,还是很亲切?如果很严肃,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误解,产生你很不亲切,产生你很凶。我们如果再有空,拿录音机可以录录看自己的声音是怎样。譬如平常的对话,我们不要刻意,就是听听看自己的声音到底怎样。如果你能从这里来认识自己,你的言谈举止与人对话的神情,也许你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因为你在人与人沟通说话当中,你可能给予对方认为你很傲慢、你很专制,你的言语很不尊重别人,如果这样的话误会就会产生。其实彼此都没有恶意,但是因为我们个人的习气,个人不注重我们的仪容,不注重我们的一举一行,所以才产生这样的误会,这样实在是太冤枉了。

     末学学佛之后也经常有机缘做义工的机会,做义工一定要跟家人禀明我去做什么,我大概几点会回家,我做义工的内容是什么。譬如在佛门里头,你可以当校对的义工,体力好可以做清理道场的义工,你的人缘好可以在道场里头做接待的义工。我们所做的任何一项事要跟家人沟通好,我们做这些事情他有哪些功德,我们也要跟他讲。最后不要忘记,我今天能到道场奉献一分的力量,贡献你一分的精力、体力都是先得到家人的护持。所以你不能忘记跟他讲,我今天如果在佛门里头培养那么一丝丝、一点点的功德,你是最大的一位,没有你的支持,没有你的同意,我就不能在那里奉献自己一分微薄的力量;他听了,他也会很高兴。如果你能再加以说明,我去道场做事,我很认真学习,我们家里所有一切都会有佛菩萨日以继夜的护持,那么他听了也会更加的高兴,绝对不会障碍你。

     你到佛门里头当义工你法喜充满,或者到道场聆听佛法之后,你有特别的感受,你法喜充满,你有很深的体悟,还有心得。回到家里之后,不忘要把你的心得分享给家人,让家人也能知道你去那里奉献一分力量是快乐的,你去道场里头聆听佛法是法喜充满的:让他们也能因为你的付出、你的学习,他们也同样得到喜悦,这样他们就不会障碍你。过去末学就是用这样的学习态度跟家人沟通,把我得到的快乐,我一一的向家人禀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你应该要挑适当的时机,跟你缘比较成熟的,关系比较密切的,比较能谈得来的,你就可以开始把你所得到的一些好的,喜悦的,有所感触可以落实的,这些好的成果以及经验就可以让他们来分享。我想这样在我们学佛路程当中就会一帆风顺。

     最后我们希望每个学佛者在菩提道路上,每个人都能精进不懈,同时也能得到家人的护持与支持。家人的护持,你的力量更大,你为道场的奉献会更多。如果得不到家人的支持,那么我们在学佛路上就会困难重重。在困难当中,我们也不要放弃,更不可以退转,只要我们相信佛法,相信佛菩萨不舍一人,我们都可以有所成就的。以上是末学很浅的一些心得报告,讲得不如理、不如法,还望请各位同修不遗不吝批评指教,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感应)(五明学佛网:学佛       感应)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