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日期:2014/5/25 9: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海勃湾区教研室  郝文军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以英语为主, 由此开启了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蔡元培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废止了教育中传统中的“读经”课程。国人在学习英语百年之中,虽然也学到了西方的一些现代文明成果和先进科学技术,同时西方殖民主义文化价值观和所谓的“西方民主、自由”也一起进入了中国,从而矮化了中华文明,巩固了西方文化的话语权,在部分国人思想里,尤其部分知识分子中,留下了深深的“自卑感”后遗症,在社会生活中,处处拿西方的标尺,量中国的人与事,甚至个别人堕落成了西方文化、西方利益的代言人,在社会上造成部分民众思想上的迷失。

万幸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打破了对西方文化的崇拜,破除了对西方“民主体制”的迷信。党的十七大党章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在高度概括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时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纲要》针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小学低年级要初步感受汉字美,诵读浅易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高年级要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振奋的消息,这标志着将以本土文化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成为国家意志。

一个民族的崛起,一种价值观被认可,离不开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强的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包括历史名胜、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价值理念、道德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其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融进了民族的血液,贯穿于民族发展过程的始终。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标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复兴,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如军事、经济和科技等)的支撑,更需要润物无声的软实力(如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等)的积淀。文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引导社会价值理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汇聚浩气磅礴的正能量,有利于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海勃湾区从2006年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的内容从蒙学读物的“三、百、千”《弟子规》到《论语》、《大学中庸章句》,并且还穿插安排了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必背的诗词、毛主席诗词和《古文精华》中的文章。这个课题的设计是想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借鉴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局面。考虑更多的是语言的积累、记忆能力的培养、和经典对孩子德行方面迁移默化的影响,没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作过多的考量。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传统教育真正是以“德育为首”的教育,从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举止着手的。我们也逐步体会到了古人的“学问”精神,学问更多的是指人的德行、修养,而非知识、技能,所以古人一直讲的是“做学问”。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熟悉文化经典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人们身体力行。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

此外,我们在借鉴古人的汉字教学中的做法,识字教学中,强调讲究字理,写字训练中强调“描、摹、临”循序渐进的做法。

对照《纲要》来看,我们在传统文化进课堂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更应当看到,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在传统体育和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方面还有大量有工作要做。

2014年4月17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传统文化       任重道远)(五明学佛网:传统文化       任重道远)  

 王雷泉教授:激浊扬清、任重道远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新时代任重道远的光辉使命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如孝法师: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