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无情众生,它怎么成佛?


   日期:2014/5/30 20: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求解脱,众生统统都解脱,为什么?众生跟我是一体。所以《华严经》的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我初学佛的时候在佛光山教书,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六个老师在一起,星云、会性、我一个,我们三个出家老师,还有在家的方伦居士、唐一玄居士,教佛学的,另外有个教音乐的。在一块,星云法师就提出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讲?有情众生成佛,我们没有问题;无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它怎么成佛?把我们这几个老师,包括唐一玄,唐老师是在家居士,佛法功底很深,那个时候八十岁,都没有办法讲清楚。最后结论,看古人怎么讲,看注解,依样画葫芦。现在明白了,现在懂得了,为什么?原来我们认为无情,佛随顺我们说的,说无情,其实统统是有情。但是佛说过,经上说过,常说,我们没有在意,体会不到。

  佛讲,没有大小、没有内外、没有远近,给我们讲不二法门,这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不就是讲这个问题吗?情与无情不二,是一。弥勒菩萨讲了,任何一个物质现象里头,统统都有受想行识,佛问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念,念头一动,有相有识,每个念头里头都有相、都有识,它分不开的。刚才我们讲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念头,每个念头都有相、都有识。换句话说,整个宇宙是活的,今天讲有机体。你要承认整个宇宙是活生生的,你能不把这些思想、念头统统放下吗?为什么?错误的。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有念是妄心;有念造业,无念不造业。无念他真无念,虽无念,一切明了,不是糊涂。如果无念,什么都不知道,那叫无想定,那个不行,那是完全堕在无明里头。无念,样样明了,这是真无念。像一面湖,这湖水干净,没有染污,没有风浪,平的,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它无念,它什么都照见。无想定是无念,他什么不知道。无想定也不容易,无想定生无想天,在第四禅,那个大错特错。佛的禅定是定慧等学,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讲到这个根本,你看定中,物质现象定中,它有受想行识,它是一体,它不能分开。

  这个道理很深,真叫太深了,如果不是科学家的破解,我们对这个问题,那就像唐一玄老师所说的,看古人注解,依样画葫芦。这个问题总是在心上,解决不了。这就是宗门所讲的疑情,不是否定它,不是怀疑它,没搞清楚,总是放在心上。禅宗说,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那就没有开悟的希望。所以疑情是好事,不是坏事。你不要去想它怎么解决,想不出来,只有缘成熟了,就豁然开悟。没有疑的话,他就没有疑情,他就没有开悟的机缘,要有。但是要信,真正相信,太深了,不能够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才有开悟的机会。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六集)  2013/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56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指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矿物,是无情的,就是它没有感情,没有情识;动物都是有情的,动物是有感受的。情与无情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一切万物,有情就是所有一切动物,佛说了,都有佛性,有情的众生有佛性,这点诸位一定要记清楚,有情的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并不是佛性外面还有个法性,是一个性。一个性为什么叫两个称呼?是因为有情跟无情不一样,这点差别,其实是一个性。既然有情众生能成佛,他有佛性他当然能成佛;无情的众生,法性就是佛性,所以无情众生也成佛。这是《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就是成佛,就是圆满成就一切种智。除了大乘佛法之外,从来没有听说这个说法,这才是真正究竟圆满;情与无情同一体。

  有情众生成佛我们听说过,过去有不少佛成佛了。现在?佛跟我们讲的,此界、他方也有不少现在的佛,阿弥陀佛就是现在佛,并没有入般涅盘。未来的?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想想也很有道理。无情成佛,没听说过,什么时候听说树木花草成佛了?什么时候听说桌椅板凳成佛了?没听说过。实在讲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有情成佛,无情就连带成佛了,是这么个道理。禅家所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佛性,也见了法性,因为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见性叫成佛。我们迷的时候,所见的是色相,没有见到性,见到相;觉悟了的人,他在相里面就见到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话说得非常正确。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二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32

 通常我们讲众生,狭义的意思专指人类,或者是指十法界的众生,叫有情众生。人是有情的,动物是有情的,植物、矿物好像没有什么情,其实现在我们知道,植物、矿物还是有情,它的情识是很敏感,也很明显,但是我们看不出来,所以误会了,把它看作无情众生。佛也很慈悲,随顺,我们说无情,佛也说无情,其实佛知道事实真相,我们确实是不晓得真相。《华严经》上有一句话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说菩萨成佛,菩萨成佛那个境界里头,无情众生也成佛了。换句话说,他成佛了,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成佛了。这句话,一直到前面老一辈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没有能把它讲清楚,所以我们学了多少年,对这句话始终是有一个疑问在里头,这个疑问没有办法断掉。直到最近这几年,我们看了当代量子力学家的研究报告,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回头再看佛经,经上讲的一点没错,只是我们自己智慧不够看不懂。明白之后再看,看懂了,对於佛菩萨智慧、德行、善巧、高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科学给我们说的,像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水是无情的,我们一般都说这矿物,无情的,它不能看、不能听,我们起心动念它不知道。江本博士一实验,水能看、能听,懂得人的意思。不但能听,比我们厉害,它没有学过,这个世界上各种文字它都懂,它都会看,不会认错,这很厉害,各种不同的语言它懂,我们的起心动念它懂、它知道。我们看到它的结晶,完全明白了。江本博士做了十几万次的实验,没有发现两个图案完全相同,这说明什么?说明万法无常。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是一种相似的相续相,不是真正相续,真正相续应该有同的,前后是相同的,前后不同。

  然后回过来看我们人的身体,我们这个身体是相似相续相。我们从显著,比较长一点的时间来看,我们的身体一年跟一年不一样,年年不相同。从出生那天起,一年比一年老化,这个一点不假,大家都承认。是不是一年一年起变化?不是的,月月都不同。再往细观,天天都不同;再入细观,每个小时不一样;再往下观,每分钟不一样,过去这一分钟再不回头了。人最精进,分秒他都不停留的,向什么目标精进?向坟墓精进。他不肯留,真的一分一秒都不放松,从出生就往坟墓上走,这一条大道他不拐弯,这是事实真相。人生有什么意思!世间人建功立业,留名於后世,立功、立德、立言,叫三不朽,真的不朽吗?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天空当中几乎每天都有星球爆炸、毁灭,星系没有了,像我们这太阳系,太阳系没有了。它都有寿命的。银河系也有寿命的,不是永恒不灭的。那三不朽是一个空的假想,不是事实。

  人是无常的,无常里头有真常,谁知道?圣人知道、佛菩萨知道。我们的老祖宗,那时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就知道。《大学》章句上说的,绝对是在佛教之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那个明明德是真常,永恒不变,明德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性、真如、本性、实相,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同。老祖宗有智慧,一切万变当中他看到不变的东西,一切变化里面他看到不变化的东西。像我们现在面对的电视,电视的屏幕不变,永远不变,电视里面的画面是一秒钟都停不下来,它是不断在变。所以不变里头有变动,变动里面有不变,它在一起。凡夫看电视完全看画面,不动的屏幕忘掉了,没看到,只看到画面,没看到屏幕;觉悟的人是画面跟屏幕清清楚楚,全都看到了,那就是觉悟的人。小乘人偏空涅盘,看电视他只看到屏幕,没看到画面,凡夫是只看到画面没看到屏幕。我用这个做比喻很亲切,诸位不难体会到。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佛菩萨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跟诸佛如来一体,跟饿鬼、地狱一体,统统是一体。所以佛菩萨在境界里头,无论是真如,无论是六道三途,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万法平等、万法一如。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五集)  2013/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15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华严》说得就更圆满,说得更究竟,不但有情众生能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为什么?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这个意思很深,大家能体会到吗?果然体会到了,虚空法界跟自己不是一体吗?於是我们对佛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愈有深刻的认知。植物、矿物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二体。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爱人?人有佛性;为什么要爱物?物有法性。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破坏自然生态,你就会随顺自然的法则,仁民爱物,爱人也爱物,爱人跟爱物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偏好。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六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66

  所以佛法修学最贵的,古来祖师大德常讲「直下承当」,这个跟世间一般学问不一样。所谓直下承当就是你能够承受、明了,佛统统是为我一个人说的,我要理解,我要依教奉行,我要修行证果,这就对了。自己得度,一切众生都得度了,这个理很深。这话怎么说?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菩萨成佛的时候,他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没有一个不是究竟圆满佛,都是!不但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也证果,这《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些话,读《华严经》的人都能够记得住,而且常常挂在口边。这话的意思懂不懂?很难,多半是打个问号。但是,话是佛说的,不能否定佛的话,可是真正的意思没有办法体会。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们没成佛,怎么说大地一切有情众生都成佛了?事实真相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是什么?在佛的眼睛里面我们都成佛了,在我们的眼睛里面,释迦牟尼佛也是凡夫。诸位细心去揣摩、去观察,物随心转。释迦牟尼佛的心已经转成纯净纯善的心,所以他看一切众生,情与无情,同成佛道。我们今天的心是凡夫的心,是五浊恶世的心,浊恶的心,所以我们看诸佛如来、看一切菩萨、看一真法界,统统是五浊恶世,统统是秽土,统统是凡夫,各人看的不一样。你把这个意思参透了,佛经上这句话你就恍然大悟,你就明白了。然后你自己才知道修行重要,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不相干。最近,实际上不是最近,已经不少年了,日本的科学家研究水结晶,我是最近才看到的。大家晓得我平常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也不看电视,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人告诉我,我都不知道,对自己修学有好处,保持身心清净。悟平师把这个讯息告诉我,我一听就懂,《华严经》讲的这些道理,不就是这样的!水是物质里头的一种,随著人心感应,人心是感,水是应。所以这个地方,有情跟无情非常明显的区别。

  九法界众生是有情众生,诸佛如来没有情了。诸佛如来把情转成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位要晓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跟九法界众生的那个情是一桩事情,悟了,就叫做般若智慧;迷了,就叫做情识。情识起的作用,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迷的状态之下起的作用。它起作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头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它是在一真,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在我们眼前,一真随著一切有情众生,它起应;众生有感,众生起心动念,它就有应。所以从水的结晶里面非常明显的看出来。你看你的心地善,它的结晶就很美;你的心不善,它结晶就很难看、很丑陋。你要仔细观察,这个结晶是刹那的,刹那刹那在变化,它不是固定的。科学家证明,不可能看到有两个结晶完全相同的,随著你的心变化。我们这里这一杯水,我现在在看这个时候,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结晶都很美,但是你仔细观察它结晶不一样,它变化。

  到什么时候这个结晶不会变化?成佛。诸佛如来境界里面那是最美的,而且不会变。为什么?佛的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等觉菩萨都不行,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等觉菩萨他的变化不大,但他有变化;虽有变化,他的变化都是非常美的。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境随心转。《楞严经》上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楞严经》上讲的这个如来是广义的。什么是广义的?圆教初住菩萨就叫做如来。为什么?他用真心。圆教初住菩萨到究竟果位,大乘经上讲还有四十一个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才到妙觉。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只要到了圆教初住菩萨,他依报环境的结晶(我们用科学家讲的名词),结晶都是最美的,九法界里头看不到的;因为他们的心可以说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里头还是有差别的,没有差别他怎么会有四十一个位次?有四十一个位次,可见得他是有差别的。有差别,我们为什么称他纯净纯善?可以讲,可以这样称呼,因为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执著没有了、断尽了,纯净;分别没有了,纯善。但是他还有极其微细的念头,那个念头依旧叫妄想,但是那个妄想不碍事。为什么?没有善恶业报,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纯净纯善。

  我们学佛要向这个目标迈进,自己得受用。这个受用最明显的,你自己能够觉察得到的,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能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这个受用不可思议。这个受用,你想想看,多么令人羡慕。多少人想得到,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方法,殊不知这些道理方法全在大乘经里头。世间所有一切科学的发现,都能够证明佛经某一部分、某几句的经文,让我们从科学家那个地方研究发现,对於佛经所说的能够更深入。不但能够深入,而且能够扩展,这些都是智慧的起用。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八卷)  2003/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958

 山河大地不合作了,什么原因?科学家找不到,可是佛法里面有,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都讲得很详细。首先我们要了解,宇宙怎么来的?万事万物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刚才学习到法身,法身讲什么?讲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跟人有关系,跟花草树木有关系,跟山河大地有关系。现在大家认为这是自然灾害、天地灾害,实际上山河大地在灾害当中也毁灭了,所以沧海桑田!山河大地真的它有灵性,我们肯定它有受想行识,因为江本博士的实验,水是矿物,水有见闻觉知,水有受想行识,它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我们以善意的信息传给它,我们看它的回应,结晶非常美好;我们以恶的信息给它,它的反应非常丑陋,它不高兴。

  我们从这里看到水如是,石头是不是这样的?泥沙是不是这样?统统都是,又何况花草树林灵性比它高。山石、泥沙是灵性最低的,虽然最低,它有灵性,它灵性并没有失掉,我们对待它要友爱,不能随便对待它。我们对待人要礼敬,我们对天地万物都要礼敬,特别是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告诉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是指什么?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是一切未来佛,无情众生也在里面,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有情众生证得法性身,无情众生的法性土现前。所以无情众生从哪里来?从有情来的。这个道理在大乘教里面说得很清楚,宇宙的源起,头一个是阿赖耶的业相,业相是振动,现在讲波动,从波动里面,精神现象头一个出现。阿赖耶的三细相,波动是业相,精神现象是转相,物质现象现前,物质现象是境界相,阿赖耶的三细相。在时间,非常短暂,刹那之间同时起来,所以叫一时顿现。 因此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念头跟这些山河大地息息相关。

护国息灾系念法会开示  (共一集)  2009/9/16  台湾高雄  档名:21-522-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宇宙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宇宙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如本法师:宇宙万有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