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不失菩提心修诸善法


   日期:2009/11/3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9-14-021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教导我们的处世待人之道,就是「六度四摄」,必须落实在家庭生活、夫妇之间,甚至穿衣吃饭当中。家庭、团体都是道场,譬如经商,店铺就是道场,老板、员工都是佛菩萨,顾客都是你度化众生的对象。佛法能如是落实,世界就可以达到永久的和平、安定、兴旺。

实在讲做这件事情并不难,难在要有人去推动。我们办培训班的目的,就是劝导同学们发大菩提心,来推动这个工作,这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落实。真正肯推动,你就是菩萨,你的悲心要常度众生,你来世可能以国王身分出现,应以国王身分度众生,就现国王身;应以大臣身分度众生,就现大臣身。《普门品》讲的三十二应身,也会应在我们身上,应在每一位同修身上。否则,我们这一生修学佛法就没有成就。

而我们今天最大的障难,就是无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要如何来挽救?我们仔细观察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自行化他的行谊,就能悟明诀窍所在。诀窍是什么?天天讲经说法,以经教劝化大众,不知不觉也在劝化自己。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知不觉自己的气质变化了。我也没有刻意去改过自新,但经过这四十八年的熏习,自自然然形成,自己也能觉察到。从什么地方觉察?每年所讲的经,境界不相同,不但每年不相同,而且月月不相同,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初学时没有契入境界,功夫不得力,但只要能锲而不舍,认真努力绝不放弃,对名闻利养、物质生活的享受愈淡薄愈好,这样就能巩固自己的道心。

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物质生活条件太好了,这么好的享受,恐怕大家道心会退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苦难众生仍在饥饿的边缘。过这样的生活,慈悲心一天天的衰落,即使将来学成了,你没有慈悲心,不能过苦日子,就无法帮助苦难众生。所以,生活富裕,钱财多了,往往会丧失道心,增长邪思恶念。过富裕奢华的生活,而不失道心,那是什么人?法身大士,他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绝不染着,绝不动摇。因此,佛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能持戒、能受苦,才能保住菩提心不退。这非常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行善)(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行善)  

 济群法师:菩提心的修行 

 净界法师: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净界法师: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陈兵教授: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张秉全居士:悲智双运,即菩提心 

 张秉全居士: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梦参法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 

 梦参法师:出离心--菩提心的第一步 

 如瑞法师:修行要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