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为什么感恩心发不出来?


   日期:2014/6/3 9: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教育是有先后次序的,那道德教育还是有先后次序的,道德教育的次序,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百善孝为先」。你看这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是我们的一句俗语。现代西方的科学家,就是从中国的古代谚语中找到一些句子,然后怎么样?然后再用他们的科学方法来加以证明,最后发现很多都是符合科学的。「百善孝为先」就是告诉我们道德教育是有先后的次第,必须从对父母的孝来培养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我们想一想,我们人生在世谁对我们的恩情最大?无过是我们的父母。但是一个人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去报答的话,请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能够让他念念不忘、想著去报答?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没有树立起来,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件事对我有利,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件事由利变成害的时候,那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现在我们社会,很多道德问题的出现,都是和孝心的沦落有关系。

  譬如说我们看到很多的大学生,接受了别人的资助,连一个感谢的话、感恩的信都不写,很多的专家学者写了长篇大论去探讨原因。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报恩父母了。一个人连父母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想著去报答的话,对於陌生人的资助,对於政府的关怀,又怎么能够想著去报答?所以在国外,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我们知道西方是福利国家,对残疾人照顾得特别周到,福利非常的好,但是很多人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觉得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甚至还有人做出了一些假的证明,做出了一些伪证,来获得政府更加多的资助,这些就是因为没有这个根所导致的。那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孝心入手,来开启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我们想一个人如果连他父母处於苦难的境地都无动於衷,那看到别的老人,他们处於困苦的境地,又怎么可能伸出援手?所以现在很多的人麻木不仁,什么原因?原因是对父母都没有感恩心了。

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  刘余莉教授主讲  (共一集)  2010/8/11  中国云南省大理市  档名:56-072-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