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从容的生活


   日期:2009/11/3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转载)

白云禅师与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方会禅师问白云:“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和尚开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白云答,然后他又恭敬地说:“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方会禅师听罢,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怔地坐着,不明白师父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他的心里愁烦极了,整天都在思索着师父的笑,可他又找不出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参了一夜也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他就去请教师父为什么大笑。

  杨岐方会禅师又大笑起来,说:“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呢,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

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这则公案是说参禅寻求自悟的禅师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别人的一言一行,并因此而苦恼,真的还不如小丑能笑骂由人,了脱生死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生不安,思虑重重,甚至寝食不安。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在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乎,所以才会为之心乱。

  但是在充满矛盾和苦痛的尘世里,如果我们不能以一颗从容的心去生活,想做到不畏人言不畏人笑,只怕很难。

  从容的心其实就是一颗平常心,就是摒弃了内心的非分欲望,本着率真的自然之心生活,只有如此才能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惠能大师告诫弟子们说:只有抛弃了内外、生死、善恶、是非、祸福、利害、明暗等一切相对,不偏执拘束于任何一端,人才能进入自由自在、无所羁绊的精神境界。

  寒山曾有一诗云: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

  这首诗旨在说明我们本然的天性就似明月、碧水。禅心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苦难我们也该承受。禅的伟大也就在这里,它不否认现实的一切,而是开启我们的本质,教导我们认识心的实相;它不教导我们把此物看成是他物,而是教导我们此物即是此物,他物即是他物;它让我们认识自身,擦拭去种种尘埃,寻找清明内心,最后回归自我。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宇宙万物,包括生死、善恶、是非、得失等种种相对,它们的本性是齐一无别的,才能够常守清净本心,不被外界的种种欲望所迷乱、困扰,才能超然物外、无所拘缚、独立自主,真正做到“人到无求品自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平常心       清净)(五明学佛网:平常心       清净)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傅味琴居士:以清净心为人说法,名为法施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5.离欲清净,无心可乱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 

 净界法师:怎样才叫作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杨佛兴居士:评“平常心是道” 

 郭元兴教授:人间佛教与平常心是道——答汪燕鸣先生问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