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天忌英才 红颜薄命之佛教观


   日期:2014/6/20 19: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俗谚:『天忌英才,红颜薄命。』是真语乎?实语乎?就佛法而言,与其说是真语实语,不如说是安慰语(安慰家属或当事人)。何以故?盖英年早逝,有英年早逝之前因;聪明才智,有聪明才智之前因;长得漂亮标致,有漂亮标致之前因;命运坎坷乖违,亦有坎坷乖违之前因。并非上帝(或天人)嫉妒其才华,故令其早逝;亦非长得漂亮标致之人,都是命运坎坷乖违,只不过是用来安慰当事人(死者或歹命者)之家属,或当事人(歹命者)自我安慰。兹依佛法『因缘果报』之理论,阐述如下:

(一)天人(包括天主教之上帝及回教之阿拉)乃因前世修『十善业』,而得生欲界天、色界天(尚须兼修禅定)、无色界天(尚须兼修四空定)。其贪瞋痴三毒已相当微细,怎会早夺聪明才智者之性命?何况『死生有命』,怎能怪罪他人?  

(二)今生得聪明才智,乃因前生或今世之前半生多行『法布施(包括世间法与佛法)』所得之果报,盖『教学相长』『勤能补拙』而增长学识见闻是也。依<三世因果经>所示: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三)今生短命多病,乃因前生或今世之前半生多造『杀生业』所得之果报,盖依<三世因果经>所示: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分别善恶报应经>亦开示:有情短命,杀生所获,复次杀业有十种,即(1)自手杀;(2)劝他杀;(3)庆快杀;(4)随喜杀;(5)怀胎杀;(6)劝堕胎杀;(7)酬冤杀;(8)断男根杀;(9)方便杀;(10)役他杀,如是十种,获短命报。  

(四)今生长得漂亮标致(佛法称为『端严』),依<三世因果经>所示: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前。<分别善恶报应经>亦开示:有十种业,获端严报,即(1)修慈忍;(2)惠施佛塔;(3)涂扫塔寺;(4)修严精舍;(5)庄严佛像;(6)孝养父母;(7)信重圣贤;(8)谦卑离慢;(9)梵行无缺;(10)远离损害,如是十种,获报端严。  

(五)今生获报贫困,依<分别善恶报应经>所示:造十种业,获报孤贫,即(1)恒行劫盗;(2)劝他劫盗;(3)赞叹劫盗;(4)随喜劫盗;(5)毁谤父母;(6)谤讟圣贤;(7)障碍他施;(8)嫉他名利;(9)悭吝财物;(10)轻毁三宝愿常饥馑,如是十种,获报孤贫。  

(六)今生遇人不淑,乃因造『邪YIN业』所获果报。盖依<分别善恶报应经>开示:邪YIN报有十种,即(1)欲心炽盛;(2)配偶不贞良;(3)不善增长;(4)善法消灭;(5)男女纵逸;(6)资财密散;(7)心多疑虑;(8)远离善友;(9)亲族不信;(10)命终三涂。  

(七)今生获报多病,依<分别善恶报应经>所示:造十种业,获报多病,即(1)自坏有情;(2)劝他令坏;(3)随喜坏;(4)赞叹坏;(5)不孝父母;(6)多结宿冤;(7)毒心行药;(8)悭吝饮食;(9)轻慢圣贤;(10)毁谤师法,如是十种,获报多病。 

由此观之,聪明才智者之获短命报,绝非天人或上帝之嫉妒而夺其性命,乃因其前世所造『杀生业』由以致之;端严漂亮者之遇人不淑、贫病交迫,乃因其造『邪YIN业』『偷盗业』等由以致之。举凡一切世间,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  

总而言之,一切诸法,皆由因缘而生起,所谓『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生则彼生』,而此种同时互存与异时互存关系,即佛教所谓『因果关系』。又佛教除说现世因果之外,尚有三世因果之说法,即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因果互存之关系,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苦乐果报,自作自受,自己对自己之行为负责,故非『神佑论』。在因果法则下,人人平等,轮回六道,与上齐四圣,全由自己向善之努力而定。此种尊重个人人格又顾及全体道德之因果法则,真是完美无缺,故三世因果之业感缘起论,乃佛法最主要特质,亦为与世间一般宗教哲学分疆划界之所在。佛法之所以可学,乃至非学佛法不可,实乃因佛法对吾等之人生,具有此种正确而合理之因果法则之最佳说明,此为不可不知。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红颜薄命       佛教观)(五明学佛网:红颜薄命       佛教观)  

 李利安教授: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特征 

 董群教授:慧远大师的佛教观述评——以佛法和名教的关系为核 

 宋立道教授:宗炳的《明佛论》——公元五世纪初的中国佛教观 

 宋立道教授:《弘明集》所反映的佛教观念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译后小记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参考文献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十 “三武一宗之难”与民众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九 唐代佛教与妙乐湛然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八 玄奘的伟大长征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七 天台智顗与三大部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六 南岳慧思与法华经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五 求法的旅程